[請益] 刑法問題請教

看板Examination作者時間1年前 (2022/08/04 07:01), 1年前編輯推噓7(7032)
留言39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各位前輩好,小弟最近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行為人客觀上發生的犯罪事實跟主觀上認識有異,究竟是用所知所犯處理?還是成立 未遂? 例如之前考過一次,甲明知到偷別人東西是不對的,但還是偷了乙的電視,但這個電視剛 好是乙不要的 我的理解是,既然沒有做出破壞持有的行為,為什麼還要討論著手然後成立竊盜未遂,而 不是使用所知重於所犯,從其所犯的處理而無罪呢? ※ 編輯: psc50 (223.141.145.184 臺灣), 08/04/2022 07:06:52

08/04 11:45, 1年前 , 1F
我覺得你觀念沒有釐清,客觀上發生的犯罪事實與主觀上
08/04 11:45, 1F

08/04 11:45, 1年前 , 2F
不同不一定會導出所知所犯或是未遂其中一個
08/04 11:45, 2F

08/04 11:50, 1年前 , 3F
一般的情形下多數要討論未遂罪(刑法有罰該罪之未遂罪)
08/04 11:50, 3F

08/04 11:50, 1年前 , 4F
,因為有主觀不法無客觀不法,但與此同時還要考量到不
08/04 11:50, 4F

08/04 11:50, 1年前 , 5F
能未遂的問題。若構成不能未遂,則連未遂罪都不構成。你
08/04 11:50, 5F

08/04 11:50, 1年前 , 6F
的例子比較像是不能未遂的問題,有偷竊的主觀不法,但
08/04 11:50, 6F

08/04 11:50, 1年前 , 7F
似乎自始就不可能有東西被偷(客觀未遂說)或是不可能造
08/04 11:50, 7F

08/04 11:50, 1年前 , 8F
成法印象的動搖(印象理論、重大無知說),所以連未遂罪
08/04 11:50, 8F

08/04 11:50, 1年前 , 9F
都不一定能構成
08/04 11:50, 9F

08/04 11:56, 1年前 , 10F
所知所犯原則則是要處理這一種以刑法論罪上無罪的失衡現
08/04 11:56, 10F

08/04 11:56, 1年前 , 11F
象:具有不法內涵層升關係的兩罪,因為當事人主觀與客觀
08/04 11:56, 11F

08/04 11:56, 1年前 , 12F
上的偶然不一致造成的不罰現象
08/04 11:56, 12F

08/04 12:20, 1年前 , 13F
更正,是處理刑法上論罪產生評價不夠的失衡現象,不一定
08/04 12:20, 13F

08/04 12:20, 1年前 , 14F
限於無罪。最典型的例子是:主觀上基於竊盜故意偷某一
08/04 12:20, 14F

08/04 12:20, 1年前 , 15F
個東西,但這個東西實際上不被任何人持有而是一個遺失
08/04 12:20, 15F

08/04 12:20, 1年前 , 16F
物。此時會發生我上面所講的,因為竊盜之不能未遂導致
08/04 12:20, 16F

08/04 12:20, 1年前 , 17F
竊盜罪無罪;同時這個人是基於竊盜故意而拿東西,不具
08/04 12:20, 17F

08/04 12:20, 1年前 , 18F
有侵占遺失物的故意,且縱符合侵占遺失物的客觀要件,
08/04 12:20, 18F

08/04 12:20, 1年前 , 19F
本罪又不罰過失犯。如此一來導致這個人什麼罪都沒有,
08/04 12:20, 19F

08/04 12:20, 1年前 , 20F
產生一種在刑法理論運作底下犯罪評價不足的失衡現象
08/04 12:20, 20F

08/04 12:23, 1年前 , 21F
為了處理這種失衡現象,實務發展出「所知所犯原則」,
08/04 12:23, 21F

08/04 12:23, 1年前 , 22F
學說見解發展出「不法內涵層升(包含)關係」。但所知
08/04 12:23, 22F

08/04 12:23, 1年前 , 23F
所犯原則其實論證不足,被廣為批評,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
08/04 12:23, 23F

08/04 12:23, 1年前 , 24F
怎麼運作的
08/04 12:23, 24F

08/04 12:34, 1年前 , 25F
行為人主客觀的不一致,不僅僅是利用所知所犯規則或者未
08/04 12:34, 25F

08/04 12:34, 1年前 , 26F
遂兩種結果,應該要使用錯誤理論去處理。錯誤理論是個比
08/04 12:34, 26F

08/04 12:34, 1年前 , 27F
較全面的體系,你可以多加複習這部分,即使不用所知所犯
08/04 12:34, 27F

08/04 12:34, 1年前 , 28F
,應該也還是能處理大部分案例的。你的例子,歸納過後就
08/04 12:34, 28F

08/04 12:34, 1年前 , 29F
是行為人在構成要件階層,對事實產生的反面錯誤,應該論
08/04 12:34, 29F

08/04 12:34, 1年前 , 30F
以未遂。至於是不能未遂或者普通未遂,因為題意較不明確
08/04 12:34, 30F

08/04 12:34, 1年前 , 31F
,我認為應該僅是普通未遂。
08/04 12:34, 31F

08/04 16:53, 1年前 , 32F
謝謝兩位大大回覆,感恩
08/04 16:53, 32F

08/04 17:27, 1年前 , 33F
如果有時間,去把蔡聖偉老師的文章看過,實務的所知所犯
08/04 17:27, 33F

08/04 17:27, 1年前 , 34F
法則根本就是錯的,因為結果不管如何都是罰輕罪,而法理
08/04 17:27, 34F

08/04 17:27, 1年前 , 35F
基礎是舊刑律(民國30年的),現在既不存在這種法則,就要
08/04 17:27, 35F

08/04 17:27, 1年前 , 36F
回歸錯誤的基本法理去推
08/04 17:27, 36F

08/04 17:35, 1年前 , 37F
所以上面說的層升包含關係,是現在學說比較傾向的見解,
08/04 17:35, 37F

08/04 17:35, 1年前 , 38F
只是去翻教科書,還是會有些學者在一些錯誤案例裡提及,
08/04 17:35, 38F

08/04 17:35, 1年前 , 39F
多數情形,所知所犯和層升包含結論會相同
08/04 17:35, 39F
文章代碼(AID): #1Ywlum7h (Examination)
文章代碼(AID): #1Ywlum7h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