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轉錄]【行動第二彈】讓我們一起催生「退場機制」

看板Education作者 (風之過客)時間16年前 (2008/04/08 11:4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goodhao1 (HAO)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轉錄]【行動第二彈】讓我們一起催生「退場機制」 時間: Tue Apr 8 10:11:35 2008 轉貼學者的意見 供大家參考 http://blog.roodo.com/lakatos/archives/4965655.html January 12,2008 什麼是爛大學? 台大經濟系教授 駱明慶 2008/1/12 自由開放的社會,甚麼意見都有,網路上的意見更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最近看到一個 「萬人考大學,淘汰爛大學」的活動,據說是繼「反高學費」和「反教育商品化」之後, 關心大學教育的另一努力。這個活動的邏輯是這樣的:「我們就來考,考上了不去念,讓 爛的大學科系沒學生,沒學生就沒財源,就要倒!就退場!」 雖然,要號召一萬人交大約一千元的報名費,花兩天的時間去考試,並且繳交志願卡,來 淘汰爛大學的行動,應該沒有成真的可能性,但是這個想法的基礎,卻正顯示了我國教育 體制的競爭過程,是如何形塑了勝出者的有趣心態。 這個活動所定義的「爛學校」,大約是低分就可以錄取的學校,這才構成找人隨便考考就 一定錄取,輕易考上後不去念就能夠淘汰這些學校的邏輯。但是,如果這個活動真能召集 一萬名很會考試的人參與,就會有相同數目的學生被排擠掉就學的機會,這樣的改變為什 麼會是有道理的。 換言之,「正義使者」般的「萬人考大學」的參與者,和被排擠掉念書機會的學生,原本 就分屬於考試成績高低兩端的一萬人,前者因為考試分數高而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受到納稅 人高度補貼的公立大學學生,後者則是因為考試分數偏低原本就是自己付錢在念大學的私 校學生。問題在於,為什麼受到別人高度補貼的人,不但覺得別人就讀的「爛大學」很礙 眼,甚至還認為這些「爛大學」根本不應存在,讓這些「爛大學」裡的「爛大學生」消失 甚至是符合社會正義的作為。 長期以來,看似公平的聯考制度,不但形成高分者受到大量補貼的現象,也同時讓勝出者 錯以為別人付錢給自己念大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在過關斬將的過程中產生莫名其妙 的自我肯定,以為自己有權力對別人的就學機會說三道四,並認為分數低的人根本不該念 大學,這也是低分錄取大學在媒體上引發許多喟嘆的心理基礎。 一個學校,只要還有人願意自己負擔成本去讀,就表示它對人們還有價值,就沒有是不是 「爛大學」的問題,實在不需要旁人去擔心退場機制的問題。教育部或其他社會公益團體 若真有心關懷這些學校服務學生的狀況,最多只需要做到報告這些學校在師資與教學等方 面狀況的「訊息揭露」,避免學生因訊息不足而有錯誤的預期。只要學校數目夠多,品質 不佳的學校就會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這時自然會產生一個由市場構成的退場機制。除此 之外,旁人勉強製造出來的退場機制,很可能只是一種體制受益者的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28.66

04/08 10:13,
張爸最喜歡
04/08 10:13

04/08 10:13,
經濟的學者講教育好怪..分數低更不應該念爛大學呀 只是沉淪
04/08 10:13

04/08 10:13,
中肯,有空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不如去作作公益吧!
04/08 10:13

04/08 10:15,
這麼好的教授應該去私校教書 不要拿國家薪水比較帥氣
04/08 10:15

04/08 10:15,
不正常的爛大學例如18分 留著才是拖累整體教育
04/08 10:15

04/08 10:17,
我有認識的人考X級證照跟技師之後就去唸研究所了 大學跳過
04/08 10:17

04/08 10:25,
鄉民可以嘴砲講教育 經濟教授當然也可以
04/08 10:25

04/08 11:04,
這年頭連經濟學教授出來講市場機制跟選擇都會被質疑XDD
04/08 11:04

04/08 11:04,
看來鄉民們肯定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之輩了
04/08 11:04

04/08 11:21,
鄉民豈止得諾貝爾獎,還可以維護世界和平呢
04/08 11:21

04/08 11:22,
鄉民豈止得諾貝爾獎,還可以維護世界和平呢
04/08 11:22

04/08 11:43,
借轉
04/08 11:43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156.242

04/09 09:13, , 1F
駱老講教育很久囉...@_@
04/09 09:13, 1F
文章代碼(AID): #17-kdhzC (Education)
文章代碼(AID): #17-kdhz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