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從性別看教官退出校園--以X校為例

看板Education作者時間17年前 (2006/11/30 08: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Feminism 看板] 作者: Trymefeel (期待研究生的生活) 看板: Feminism 標題: [心得]從性別看教官退出校園--以X校為例 時間: Thu Nov 30 00:14:35 2006 「那個xx系怎麼都沒人來?*※#&….」 「同學們肅靜,週會要開始了!*※#%….」 教官常常是火冒三丈或心平氣和地重述這些話, 這似乎是大學生活屢見不?的經驗。 雖然教官是軍人, 但他們出現在校園而不是戰場卻沒有引起太多人的好奇心, 彷若他們自然而然就是校園中的一份子。 然而,據歷史記載, 教官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在校園編制內, 而是因為1949年國民黨戰敗退居台灣時, 為了「保密防諜」、「傳播黨國思想」、「監視與鎮壓學運」等理由, 才將此種軍國體制移植校園,以當時時空背景視之, 說教官是白色恐怖代言人及威權時代的產物,是ㄧ點也不誇張的。 隨著時代的更迭,教官已不復當年之勇, 除了要上課幽默風趣吸引學生,也要不辭勞苦地處理學生意外事件, 如失竊、詐騙、自殺、急病……等生活事務, 教官在校園的貢獻雖然值得肯定, 但其協助與輔導學生事務的專業能力是否足夠、 上軍訓課與推動學務工作時傳達怎樣的教育意涵……等, 其實都需要再檢視,以這樣的疑問作為基礎, 再來討論教官是否確有必要留在校園,可能會有較大的實質意義。 以下我將提供幾則軍訓室、生輔組在大學推動學務工作的事例, 從性別的觀點討論教官與教育的關連: X校校園安全專刊—AIDS的防治 「愛滋病(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是由愛滋病毒所引發的疾病。這種疾病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 使人體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 導致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可輕易侵入人體, 而引發各種疾病及發生惡性腫瘤, 最後終致百病俱發而喪失寶貴之生命。 一旦得病,除了不幸被迫感染者外, 如為自作孽者, 將會是失去尊嚴,活的痛苦,死的難堪又難看。」(2005.12.15) 這份專刊由X校軍訓室負責, 平常會公佈一些衛生保健、意外防治、法律新知……等訊息, 並在宿舍公布欄及網路上公佈。 在2004.6..23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之後, 校園安全專刊卻仍可見此種諷刺與影射同性戀的言論, 實在是讓人不明白負責編審的教官與軍訓室的審核標準何在? 這段話不但污名化AIDS患者, 更是一種不尊重有不同性傾向的人的言論, 同時,也違反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精神, 及第二章第十二條「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的規定。 除了校園安全專刊,X校某教官也曾在生輔組出言不遜, 說遠離電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一張醜女的圖片在桌布, 這句笑話把女性當做可以評比的物品, 並暗示女性若失去容貌就等於一文不值讓人敬而遠之。 在公共與學生出出入入的場合大發闕詞, 對身旁的女學生而言並不是一個有趣的玩笑, 若此種言論也被教官帶到課堂上, 並繼續強化這種容貌至上的概念, 不只是對女學生自尊心有影響, 也可能讓學生的情感教育遭到扭曲。 另外在X校校園吵了幾番, 由教官主導、生輔組主辦的禮賓小組及親善大使召訓, 也是在該校同學師長的奮力爭取下, 才從要求女性的「身材」與「妝」扮到有男有女且穿著較符合實用的改變與進步。 雖然這看起來只是X校的個例, 但從要求男性氣概、陽剛氣質、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整齊劃一……等雄性文化出來的教官, 想法上會有多少差異令人猜疑, 尤其是在目睹X守、X義、X合大學……等學校之親善大使, 都由教官作為主要推手的狀況, 也讓人不禁懷疑起教官舉辦活動時, 其理念與專業能力是否能為多元紛陳的校園文化服務。 當然,教官的作風與想法的確可能因人而異, 不過整體而論,在性別主流化的潮流下, 許多教官似乎並未與時俱進, 想法還停留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意識形態中, 而且也比較以行政方便為主, 做出違反學生權益的事情, 如:X校生輔組前一天才臨時通知寢室冷氣裝設施工的烏龍事件。 綜合上述 在校園的活動執行與生活輔導上, 也許更需要的是,可以看見學生多元需求、 並能在營造友善校園上多所著墨的相關專業人才服務, 而不僅僅是軍事化、學校機器化的單一宣佈、告誡與典範。 參考網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4/today-o7.htm http://134.208.20.124/studen/hsboard/Detail.asp?TitleID=19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45.2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3.223
文章代碼(AID): #15RYFCOd (Education)
文章代碼(AID): #15RYFCO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