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經原疑問

看板Economics作者 (祭祀風的人類)時間4年前 (2019/11/10 16:49), 4年前編輯推噓3(3011)
留言14則, 4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LOL賭盤破產了 來賺點P幣 所以我會盡我可能講清楚(說廢話) 其實生產者剩餘這東西雖然好像高中就學過了 但我猜高中應該沒有講清楚這是啥 首先呢 我們可以先觀察供給曲線 可以發現不同的價格下 生產者願意生產拿去賣的產量是不同的 雖然說如果價格越高 我就願意生產越多好像是廢話 但這其實蘊含了一點 就是先不談規模經濟的話(就算談了也只是比較麻煩 不影響結論) 啊生產的成本會越來越貴 因為工人之類的總有個能力高低之分吧 窩把厲害的工人聘完了 剩下的就是沒那麼厲害的工人 我把便宜的原料買光了 剩下的就是比較貴的原料 總之 邊際生產成本是遞增的 (上述忽略產業進入成本 要討論會比較麻煩) 但大體上你不可能區別定價啊 我前100個商品賣你50塊 後面的賣你60 更面的賣80 所以啊 我生產者當然是生產到 ""生產成本=售價為止""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價格會對應一個生產量 而不是大力賣 盡量賣 因為賣太多會虧錢 上面講完之後 就可以來說生產者剩餘是啥了 你看一個生產者 我們先簡化點 假設他產量只有1 2 3三種 對應的價格是100 110 120 意思就是 第一個產品的成本是100 所以他至少要定價100才願意生產 第二個產品的成本是110 所以他至少要定價110才願意生產 第三個產品的成本是120 所以他至少要定價120才願意生產 但是既然今天我可以賣到120 那我肯定是都賣你120啊 所以 第一個產品上 他賺了120-100=20 第二個產品上 他賺了120-110=10 第三個產品上 他賺了120-120=0 生產者剩餘就是20+10+0=30 其實就是把那個三角形切割成一條一條的小長方型加起來算面積啦 如果妳學過微積分 這個概念應該很清楚(?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拿去用在消費者剩餘 假設今天吃橘子 第一顆橘子吃起來很爽 你願意付100元 第二顆橘子吃起來沒那麼爽 你只願意付80元 第三顆橘子吃起來肚子不爽 你只願意付60元 那你用60元買3顆橘子 生產者剩餘就是(100-60)+(80-60)+(60-60) 希望上面這些廢話能幫助你理解生產者剩餘與消費者剩餘到底是什麼玩意 也可以幫助我今晚LOL賭盤翻身 嗚嗚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4.212.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conomics/M.1573375748.A.40C.html ※ 編輯: wen17 (140.114.212.12 臺灣), 11/10/2019 16:52:49

11/10 18:55, 4年前 , 1F
感謝回答!
11/10 18:55, 1F

11/11 10:56, 4年前 , 2F
推認真回文 哈哈
11/11 10:56, 2F

11/13 01:56, 4年前 , 3F
我個人覺得高中公民課本其實該講的都有講到
11/13 01:56, 3F

11/13 13:31, 4年前 , 4F
嗯? 因為我手中沒有高中公民課本 方便讓我知道現在高中
11/13 13:31, 4F

11/13 13:32, 4年前 , 5F
課本是怎麼描述生產者與消費者剩餘的嗎 謝謝
11/13 13:32, 5F

11/13 16:26, 4年前 , 6F
定義和說明的部份 其實和大學課本沒有差很多
11/13 16:26, 6F

11/13 16:28, 4年前 , 7F
我是覺得有些東西 可能在高中或大一 是無法理解的
11/13 16:28, 7F

11/13 16:29, 4年前 , 8F
甚至要你學得完整一點了 再回去重看 才會恍然大悟
11/13 16:29, 8F

11/13 16:32, 4年前 , 9F
像上一篇原PO 前面章節不太熟 導致看不懂那張圖
11/13 16:32, 9F

11/13 16:34, 4年前 , 10F
但是理解那一張圖 應該是不需要用到數學才對
11/13 16:34, 10F

11/13 16:35, 4年前 , 11F
看你怎麼界定數學
11/13 16:35, 11F

11/13 16:39, 4年前 , 12F
我覺得寬鬆的來說 還是要有為啥是三角形 還有乘起來的意
11/13 16:39, 12F

11/13 16:39, 4年前 , 13F
義 這會用到很基礎的算數
11/13 16:39, 13F

11/13 16:40, 4年前 , 14F
意即 難點在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算 而不在怎麼算出來
11/13 16:40, 14F
文章代碼(AID): #1Tnyy4GC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Tnyy4GC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