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生產行為是否合乎經濟理性?

看板Economics作者 (生命就是燃燒)時間14年前 (2010/02/06 23:23),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小可才疏學淺,不過就Wikipedia上的定義: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vealed_preference 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pioneered by American economist Paul Samuelson, is a method by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discern the best possible option on the basis of consumer behavior. Essentially, this means that the preferences of consumers can be revealed by their purchasing habits. 我以為顯示性偏好只存在於消費者理論中。跟廠商有關的"顯示性"只有查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顯示性比較利益) Revealed Technology Advantage (顯示性技術利益) 就小可所知,廠商皆唯利是圖,故理性的廠商會利用調整生產數量極大化它的利潤。 所以生產y的廠商 在價格為20的時候用3個160塊錢的人生產45單位的y 在價格為10的時候用8個100塊錢的人生產90單位的y。 如果廠商對價格和薪水沒有決定能力,且160塊錢的人和100塊錢的人生產力不同, 利潤都為正,所以當然理性。 如果160塊錢的人和100塊錢的人生產力相同,那麼代表8個人可以生產90單位的東西。 20*45 - 160* 3 = 420 Original 20*90 - 160* 8 = 520 明明可以賺520,它只賺420,當然不理性。 換過來看,3個人能生產45單位的東西。 10*90 - 100*8 = 100 Original 10*45 - 100*3 = 150 明明少生產一點可以賺150,它只賺100,也是怪怪的。和原文i大所提一樣。 我魯莽了點,下個武斷的結論: 答案是不理性!! 如果硬是要用Revealed Preference 的角度來看,那要提醒一件事情,那就是廠商的生產 可能線(PPF)和效用函數(Utility Curve)是相反的。所以WARP的概念要反過來看才對。說 的有學問一點就是理性一個是Concave,一個是Convex。我是不知道廠商為什麼會有效用, 也許賺錢上是不理性的,效用上說不定就是理性的。 大發謬論,尚祈見諒。 -- Nobody ever saw a dog make a fair and deliberate exchange of one bone for another with another dog. --

02/06 23:28, , 1F
顯示性偏好在廠商行為上應作 顯示性獲利吧
02/06 23:28, 1F
能推薦一下那本書上面有這類的名詞嗎?學校老師沒有教,而自己資質駑鈍,也無法和 自己所學過的顯示性偏好理論觸類旁通。給個學習上的線索好嗎? ※ 編輯: reluctant 來自: 220.136.188.160 (02/06 23:38)

02/06 23:38, , 2F
感謝原po大跟一樓,剛剛跟朋友借了謝京叡的個經
02/06 23:38, 2F

02/06 23:40, , 3F
附錄裡有顯示性獲利的介紹(p441)
02/06 23:40, 3F

02/06 23:46, , 4F
我第一時間反應是想到Revenue maximization
02/06 23:46, 4F

02/06 23:48, , 5F
謝薇課本裡面還真的有這個耶= =...之前都沒注意到....
02/06 23:48, 5F

02/07 22:11, , 6F
廠商可視為喜歡金錢(利潤)、討厭投入(生產要素)的消費者
02/07 22:11, 6F

02/07 22:39, , 7F
這樣就能夠用顯示性偏好啦!
02/07 22:39, 7F

02/07 23:13, , 8F
用Bads的概念?
02/07 23:13, 8F
文章代碼(AID): #1BROc6XG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ROc6XG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