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出新論點--印錢來縮小貧富差距

看板Economics作者 (rofer128)時間14年前 (2009/11/20 13:57),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60 (看更多)
※ 引述《pig030 (貓仔伯)》之言: : 據實証的結果有幾篇AER的文章,說明長期而言 : 貨幣供給增加率上升,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是負相關。 : 當貨幣供給增加率上升,貨幣供給的水準一定上升,但對整個 : 國家長期的經濟成長率而言,卻未必是好事。 : 如果是短期的政策的話,實証是支持你的論點。 : 可是長期而言,大多都是不利於整個經濟体系。 : 因此很多經濟的政策才會在這中間作了很多取捨。 : 也就是到底貨幣供給控制,應該如何控制,有沒有法則可尋? : 故而有很多貨幣供給的法則的產生。 : 實証結果:印錢會使短期的產出增加,但是長期而言對經濟成長是不利。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增加貨幣供給(印錢) 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增加貨幣供給的方法不外下列幾點: 賣政府公債 賺外匯換回本國貨幣 升降息(影響市場資金及民眾存款利息) 我的用意是: 目前央行 控制貨幣政策的方式是 調整利率 當景氣過熱時 升息 當景氣差時 降息(如現在時間點) 如果央行改為控制貨幣量 利率由市場決定 如果市場利率太高 提高(降低)貨幣供給 或是景氣不好時 提高貨幣供給 我認為提高貨幣供給的方式 直接印錢 發給人民 或弱勢族群 或是給政府(人民可減稅) 這樣的好處是 讓原本提高貨幣供給的受益者由有資金的人 轉到 全民大眾或弱勢族群 是否你可以請你用以上模式 經由數學來實證可不可行 : 並非是有利!很多的經濟政策都強調短期的作用,而非長期的經濟成長! : 因為短期的經濟波動,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不安。為了平撫這個不安,政府 : 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可是如果政府長期積極的印錢,在實証結果告訴我們 : 只會使整個國家的經濟惡化,其中辛巴威就是最好的例子。 : 老實說,因為我使傳統的研究作法而綁住,所以並非這就是真理,請大家不要誤會。 : 一般都是看實証的結果,或是一般理論模型的推論的結論作推論,因此也許 : 會有一種看圖說故事的感覺,也造就給人理論格格不入現實。 : 說了那麼多我仿造課本,建一個政府無限印鈔票的模型,來說明貨幣 : 與經濟成長率的關系。 : 利用一個簡單的SOLOW模型加入貨幣市場,來看。 : 假設整個經濟體系有以下幾個市場,其均衡條件分別如下: : 商品市場均衡條件: : dk/dt = sf(k)-nk k=K/L : 貨幣市場均衡條件: : G(Y,R)= m m=M/PL : 資產市場的無套利條件 : R=f'(k)-pi : 政府的貨幣供給行為: : dM/dt/M = u : 定義上述的符號 k為每人平均資本水準 s為邊際儲蓄率 : G(Y,R)為實質貨幣需求函數 R為名目利率 : pi為物價上漲率 : u政府貨幣供給經增加率。 : 這個模型導出的結果是貨幣供給增加率不影響k,故也不影響y。 : 因此我們作一個小小的修正,我們引入有貨幣進人生產函數, : 假設Y=F(K,L,M/P) 因此 y=f(k,m) 其中m=M/PL : 而且f1=df/dk f2=df/dm f12=f21=d(df/dk)/dm : 引入上述模型後,其可以修改成: : 商品市場均衡條件: : dk/dt = sf(k,m)-nk k=K/L : 貨幣市場均衡條件: : G(Y,R)= m m=M/PL : 資產市場的無套利條件 : R=f1(k,m)-pi : 政府的貨幣供給行為: : dM/dt/M = u : 這個模型的結論是,如果u貨幣供給增加率增加,在假設sf1-n<0之下, : 整個經濟體系在steady state的時候,產出y會下降。 : 因為我沒有設定平衡預算,體系的u貨幣供給增加率上升,M就會上升。 : 因而可以很符合 政府無限印鈔票的實例。在這個模型的一些結果中 : 只會看到經濟成長下降。也許第一個模型會有Tobin effect的效用 : 使產出上升。但是比較符合實証結論應該是下降!當然你也可以說 : 我用了不同模型,所以找出支持了我想要的結果,在這一點上 : 我並不加以否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252.25

11/20 14:13, , 1F
你的文章讓我有種置身研討會的感覺..一陣攻防...
11/20 14:13, 1F

11/21 01:33, , 2F
很好奇原PO你的身分 看起來是經濟出身 但論點很特別
11/21 01:33, 2F
文章代碼(AID): #1B1Y_3EW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60 篇):
文章代碼(AID): #1B1Y_3EW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