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e: [請益] 次級房貸》....該停了吧

看板Economics作者 (觀身不淨)時間15年前 (2009/06/16 21:05),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To 對風險管理有興趣的人: : >如果是1973年BS設計的模型 只有考慮S和σ : >並沒有考慮"信用風險" (BS連利率風險 都沒有考慮) : 1973年?才幾十年前的事情 : 信用風險是金融風險裡面最早被考慮到的因素 : 多久之前? 我不知道耶..從錢借來借去 東西借來借去就開始了 : 就算是近代開始有Rating 也比BS早了半個世紀 : 是沒有考慮?還是處裡不了? : 其實..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 作業風險都是小咖 :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風險管理 "人"才是最大的風險 看完討論串,提供一些想法,不一定是對的,歡迎討論 "信用風險"四個字放在不同的文字脈絡之下,其實會有不同的意涵。 但有時候還滿容易混淆的。比如下面三句: 1.評價信用(風險)衍生性商品 2.評價衍生性商品考慮信用風險 3.信用風險管理 雖然這三句都有信用風險,但是都有差異性,某些程度上是無法等同視之。 比如第1和第2句,評價常常是在風險中立測度,而第3句如果是要算 Credit at Risk (CAR)或是其它管理階層所需的數字會是在真實世界 機率測度。liton板友所說的信用風險,算是屬於第3句的範圍。它的發展確實 是比BS還早。但如果是評價方面的課題,最早的信用風險評價模型 Merton (1974) ,它是晚於(或說同期) BS。 "評價信用衍生性商品"和"評價衍生性商品考慮信用風險"讓人感覺很相似, 但其實還是不相同。"評價信用衍生性商品"的模型,就我的觀察,基本的 信用衍生性商品(如 Credit Default Swaps),學界和業界算是有共識的評價模型。 比如 ISDA 的 CDS Standard Model(或說 JP Morgan model) (http://www.cdsmodel.com/information/cds-model) 或者 O'Kane and Turnbull 提出的模型 http://www.nuclearphynance.com/User%20Files/256/cds.pdf 不過,涉及違約相關性的信用產品 (如 Basket Default Swaps),原本以為找到模型 (copula)的學界和業界,現在應該正在重新思考與摸索中。 (抱歉,後來發現最後一段文字原本的說明很有問題,所以作了一些修改) "評價衍生性商品考慮信用風險"是指評價時考慮二種信用風險,第一種是 標的資產可能違約,第二種是交易對手(Counterparty)可能違約。 以考慮信用風險的可轉債的評價模型來說(標的資產為股價),常常會將股價動 態設定成有jump項,以 Poisson 分配描述違約發生與否,讓jump第1次代表公 司違約。若公司違約則讓股價為0, 或者下降一定比例。如此設定的股價即是將 信用風險考慮進去的股價。 以上是一點分享,歡迎討論與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87.219

06/16 21:16, , 1F
感謝您熱心分享!
06/16 21:16, 1F

06/17 00:43, , 2F
再推一篇經典 實際上應該是最單純的方法
06/17 00:43, 2F

06/17 00:45, , 3F
可評價NthDefault 缺點是採用多維常態分配
06/17 00:45, 3F

06/17 00:45, , 4F
http://tinyurl.com/luqvu8 (也有人罵這篇)
06/17 00:45, 4F
※ 編輯: yashotai 來自: 218.169.74.196 (06/17 00:57)

06/17 07:25, , 5F
我推原po:#1ACBg431,簡明扼要直指重點
06/17 07:25, 5F

06/17 07:28, , 6F
能看破扯淡大鍋炒的手腳,使其無所遁形
06/17 07:28, 6F

06/19 23:11, , 7F
這篇點出很多人會誤解的一些名詞
06/19 23:11, 7F
文章代碼(AID): #1ADvXy5O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ADvXy5O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