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為什麼總是會有月經文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6年前 (2008/02/13 12:13),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9 (看更多)
※ 引述《travelfox (積極)》之銘言: : ※ 引述《stasis (流雨風雪)》之銘言: : : 1.現在的標準答案不見得是正確的,只是你以為那是對的。 : : 2.就算那是標準答案好了,你也沒辦法100%證明那是對的, : : 科學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因為有「可否證性」。 : : (也就是說,黑天鵝隨時會出現) : : 3.近代量子力學和渾沌科學興起後,科學的決定論成份已經大大減低, : : 宏觀體系或許有理論介入的空間;但在微觀的層面,隨機與測不準才是真實。 : : 社會現象的渾沌性和物理科學相比,可又高出一大截, : : 經濟學相對於科學,其預測能力可說是「極端低微」, : : 我實在很好奇你對所謂「標準答案」的信心是從哪來的,信仰嗎? : 我對標準答案的認識是 : 針對一個問題的唯一且正確的解答 : 那在經濟學裡面確實是有 : 在個體和計量領域都有很多定理 : 一個定理在我的認識裡就可以稱為標準答案 : 只是拿它們來解釋現實世界的現象不一定行得通 : ex:是否所有 Walrasian equilibrium 都是 Pareto-efficient? : 是否所有 efficient allocation 都可由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達成? : 大數法則,中央極限定理,這些東西也可以看成標準答案 : 你說經濟學沒有標準答案又是根據什麼呢? 問題就在這裡。 你說的經濟學是經濟學的「方法」,我說的經濟學是指「經濟問題」, 計量方法可以有標準答案,可是用來解釋經濟現象就不一定。 十個經濟學家有十一種答案的笑話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在一個有高度不確定性與各種分歧價值的系統裡, 很難對一個議題用經濟學指出「正確答案」吧? 這多半是Normative Economic的範疇,涉及個人價值判斷。 例如:政府該對全球暖化做出多大的努力? 兩岸該不該三通? 該不該興建美濃水庫? 因此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後典範科學」,或譯柔性科學(Post-normal Science), 他們認為,傳統「尋找正解」的科學典範已經過時, 不足以應付當前一些大範圍、高度不確定性的問題, 而科學家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審視社會問題, 各學科之間應該要有更多對話, 畢竟大家研究的都是同一個社會現象、同一個地球。 詳情請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t-normal_science -- 釧網本線 20040711~20040713 流浪在北海道東 東遠釧細塘茅五標磯南綠札清南中知止濱北藻鱒桂 釧矢路崗路沼十茶分弟弦里斜斜床別小濱琴浦台 石 內子 和 町里里斜 清 里 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36.74.33

02/14 00:39, , 1F
我也推個後自閉
02/14 00:39, 1F

02/14 00:40, , 2F
02/14 00:40, 2F

02/14 00:41, , 3F
裡面的reference 讀完應該可以會心一笑吧^^
02/14 00:41, 3F
文章代碼(AID): #17icvOCl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icvOC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