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員工分紅費用化?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6年前 (2007/09/20 20: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小弟簡單地提一下個人知道的 ※ 引述《jacky123 (徵人10月機車環島阿)》之銘言: : 我有個另外的問題 : 在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前:EPS=(企業的稅後盈餘-股利發放)/流通在外股數 : 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EPS=(營業收入-營業費用)(1-T)//流通在外股數 : (將股利支付移做營業費用==>薪資費用上升) : 是降定義的嗎? : 醬子感覺上似乎只是將股東權益科目(股利)移到負債科目(營業費用) : ex原本公司要發放五億的股票股利給員工 : 現在改做發五億的現金當作薪資給員工....>這兩者是差別在哪呢? 1.建議使用下列公式,會比較清楚 EPS = (本期淨利 - 特別股股利) / 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本期淨利」從損益表上而來。 2.員工分紅在過去的爭議點大概有兩個: (一) 過去的觀念、規定、業界所倡導的是:員工分紅 = 盈餘之分配 員工分紅是指公司把賺來的盈餘分配給股東時,員工也可以分到這筆錢的一部份。 「盈餘分配」就是公司淨利之分配、也就是保留盈餘的分配項目, 換言之,這東西不是「費用」,不會事先扣除, 也就是員工的分紅不必從損益表中扣除,是在年度的盈餘計算完畢之後才做分配。 這樣的後果是公司可以想辦法壓低員工的薪資(因為薪資是費用的一種), 然後給予員工大量的分紅(給員工股票是一種方式,怎麼給又是另一回事), 但是分紅卻不必在損益表帳上扣除,造成帳上的淨利很好看, 但公司的實際淨利根本就沒有這麼多。 可想而知,每位股東實際享有的數字又是多少呢? (當然啦,公司都說這樣才可以留住人才、激勵人才、提升競爭力...blabla 但如果要靠這種手段才能保持住獲利的數字,那這種公司到底有沒有競爭力?) 回到學理上,一項經濟實質到底該歸類為費用還是盈餘的分配? 這完全是看「誰是公司風險的最後承擔人」來決定。 凡是分給公司風險的最後承擔人的就是盈餘的分配,ex.董事酬勞 凡是分給其它的人,就是費用,ex.所得稅費用、薪資費用 那員工究竟是不是公司風險的最後承擔人?不是啊,無論公司口口聲聲說多看重員工, 至少在公司法上,員工並不需要承受公司倒閉的風險,也就是員工"不是負責人"。 所以在學理上,員工分紅本來就該是費用。現在只是導入正軌。 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公司獲利就縮水了嘛,EPS、股東權益報酬率自然就下降了。 那後續的本益比、股價....那些會有什麼影響?前面有人提過啦。 3.發股票股利就是盈餘轉增資,公司沒有付錢,股本變大,犧牲掉股東權益和EPS。 改發現金股利可以避免這個問題,減少的是保留盈餘和現金,對損益數字沒有影響。 4.原來的員工分紅的股票是不課稅的,以後要按市價課了;要怎麼課?好像還在研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79 ※ 編輯: findme 來自: 61.229.10.79 (09/20 20:55)
文章代碼(AID): #16ychQt9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6ychQt9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