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也是匯率..

看板Economics作者 (心花朵朵開)時間18年前 (2006/05/23 00:58), 編輯推噓3(3016)
留言1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gofong (學習說故事...)》之銘言: : 看到前面有討論匯率的問題 : 也想請版上各位大大幫忙解惑一個匯率的問題~~ : 如果說匯率可用兩國相對貨幣購買力之比來解釋 : 而貨幣購買力某種程度上似乎也反應該國的國力 : 例如:1美金= 30台幣 : 1美金=120日幣好了 : 所以 1台幣=4日幣 : 但是 我覺得日本的整體國力應該相對台灣來的好 : 那為什麼匯率不會是1日幣=4台幣呢? : 我也想過 有可能是日本鈔票印的多 所以 同樣是面額一塊錢 : 印太多的話 單位購買力就下降 : 如果以上成立的話 那日本幹嘛印那麼多鈔票阿... : 問題有點混亂 還是希望大大幫忙解惑..... : 感謝 這問題可用Frenkel-Mussa的價格可調整模型來回答 匯率貶值率=a(兩國的貨幣供給成長率差距)-b(兩國的所得成長率差距) +c(兩國的預期通貨膨脹率成長率差距) 雖然日本的經濟成長率比我們高 可能因為日本的貨幣供給成長率比台灣高 或者因為通膨率變化比台灣高 所以日幣的幣值比較低拉 哈 不過我曾經為了應付時序報告 做了一些粗率的分析 結果跟我想得不太一樣拉 係數a的符號跟我預期的顛倒 ^^b 只能說 影響匯率的變數真得是很多呀 真實世界裡 經濟模型可以解釋的比重實在是不高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取樣過少啦 不過我是覺得主因是干擾變項太多 至於說 要印多少鈔票 原因有很多呀 例如 在聯繫匯率政策下 完全固定於某外幣 此時印多少貨幣就身不由己壓 另外 央行可能會因應景氣狀況 而有不同的貨幣政策 景氣過熱 可能就會減少貨幣供給 已抑制景氣 還有壓 就某些流通性很高的貨幣而言 例如美元 可以用便宜的鈔票換取國外的貨品 實在是最划算的 當然印鈔票有它的機會成本所在 經濟學永遠的最適解 就是MR=MC的地方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9.97

05/23 02:26, , 1F
人家問靜態你回答動態~~
05/23 02:26, 1F

05/23 02:27, , 2F
鈔票加個零就增加十倍了 這跟印多少沒關係
05/23 02:27, 2F

05/23 02:28, , 3F
為什麼你住市區 騎摩托車上班半個小時就閒遠
05/23 02:28, 3F

05/23 02:29, , 4F
為啥阿度仔情願住在沒7-11的郊區 上班開車一
05/23 02:29, 4F

05/23 02:30, , 5F
兩個小時也不要住市區
05/23 02:30, 5F

05/23 02:31, , 6F
就是交易習慣而已啊 這沒啥麼
05/23 02:31, 6F

05/23 02:31, , 7F
那你怎知道是不是有個巴拉巴拉幣
05/23 02:31, 7F

05/23 02:32, , 8F
1巴拉巴拉幣=10美金
05/23 02:32, 8F

05/23 02:32, , 9F
這只是很簡單的絕對值問題 跟購買力沒關係
05/23 02:32, 9F

05/23 09:49, , 10F
liton 說的是啊!
05/23 09:49, 10F

05/23 13:13, , 11F
我用動態回答是因為當初做報告用動態才不會
05/23 13:13, 11F

05/23 13:14, , 12F
有單根 你要靜態的話 方程式不要差分不就成
05/23 13:14, 12F

05/23 13:15, , 13F
模型的因子還是沒有變壓
05/23 13:15, 13F

05/23 13:43, , 14F
推 "巴拉巴拉幣" 虧你想的出來 XD
05/23 13:43, 14F

05/23 22:54, , 15F
liton大的意思是說面額大小其實主要取決於
05/23 22:54, 15F

05/23 22:57, , 16F
交易習慣嚕? 就是我們習慣一個漢堡NT100塊
05/23 22:57, 16F

05/23 22:58, , 17F
但美國人可能習慣一個漢堡USD3塊 所以跟貨
05/23 22:58, 17F

05/23 22:59, , 18F
幣購買力無關?
05/23 22:59, 18F

05/23 23:03, , 19F
另外也謝謝KooLi大熱心的回答啦~
05/23 23:03, 19F
文章代碼(AID): #14SUtBJ5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5 篇):
文章代碼(AID): #14SUtBJ5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