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溫鹽環流

看板EarthScience作者 (後主)時間11年前 (2012/10/27 22:35), 編輯推噓7(7046)
留言5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看到底置說要提昇學術風氣 突然想到個問題 高中的教科書上面提到 溫鹽環流的週期大概是1600年左右 這個數字是怎麼估計來的啊? 翻了一下Essentials of Oceanography 裡面只有提到現象 問高中老師 他告訴我google到一個底層洋流的流速0.3cm/s 再亂槍打鳥假設它繞了地球兩圈多 大概就湊到這個數字 請問有大大能夠詳細嗎 另外還有個類似的問題是說 一個水分子在水循環的過程要多久 這種尺度不小的週期都是像這樣有點誤打誤撞估計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6.18.206

10/27 22:39, , 1F
用洋流兩個較遠位置做定年看差多少年
10/27 22:39, 1F

10/27 22:53, , 2F
是說同一個洋流的兩個點嗎?
10/27 22:53, 2F
※ 編輯: chungkwan 來自: 36.226.18.206 (10/27 23:00)

10/27 23:04, , 3F
溫鹽環流整個是一個的阿
10/27 23:04, 3F

10/27 23:10, , 4F
起點也是終點 那定出來的時間差怎麼知道他是同一次的循
10/27 23:10, 4F

10/27 23:11, , 5F
積的呢
10/27 23:11, 5F

10/28 19:25, , 6F
起點不會是終點喔.
10/28 19:25, 6F

10/28 19:26, , 7F
起點一般是指北大西洋下沉的水(路徑最長).終點會用最後
10/28 19:26, 7F

10/28 19:28, , 8F
深層水湧升的地方(不過不同地方湧升的水年齡就會不同).
10/28 19:28, 8F

10/28 19:29, , 9F
所以可以計算.至於水到達表面後經由表面流(風生)到達北
10/28 19:29, 9F

10/28 19:30, , 10F
大西洋再度下沉的位置要花多久時間也可以計算
10/28 19:30, 10F

10/28 19:33, , 11F
另外一個我想像得到的算法是:滯留時間.計算所有深層水來
10/28 19:33, 11F

10/28 19:33, , 12F
源的流量.再計算深層水總共體積有多少.如此一來就可以算
10/28 19:33, 12F

10/28 19:34, , 13F
滯留時間了
10/28 19:34, 13F

10/28 19:57, , 14F
小修正.所謂的流量應該是單位時間內的總流量
10/28 19:57, 14F

10/28 19:57, , 15F
又可以用總通量來做說明
10/28 19:57, 15F

10/28 20:11, , 16F
喔喔謝謝 請問那像這樣的水年齡要怎麼定呢?
10/28 20:11, 16F

10/28 20:16, , 17F
要訂年齡放射性同位素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10/28 20:16, 17F

10/28 20:17, , 18F
例如你可以去採北太平洋的深層水(一般認為是溫鹽環流的
10/28 20:17, 18F

10/28 20:18, , 19F
最末端)來訂年.不過這樣會算到的溫鹽環流循環週期會偏老
10/28 20:18, 19F

10/28 20:30, , 20F
我還是有盲點卡在假如我定了北大西洋深層和北太平洋深層
10/28 20:30, 20F

10/28 20:31, , 21F
的年齡得到的兩個時間 就直接當成是一個週期嗎?
10/28 20:31, 21F

10/28 21:45, , 22F
可以算平均阿.你知道NADW水量多少.AABW水量多少.利用相
10/28 21:45, 22F

10/28 21:46, , 23F
對比例和個別得到的循環周期就可以得到一個平均量阿.所
10/28 21:46, 23F

10/28 21:47, , 24F
以我也才說用滯留時間算應該可以得到較為平均的量.否則
10/28 21:47, 24F

10/28 21:47, , 25F
就真實情況而言.深層水還不只有這兩個主生成區而已.只是
10/28 21:47, 25F

10/28 21:48, , 26F
這兩個主生成區所形成的水體佔的比例為大多數而已
10/28 21:48, 26F

10/28 22:12, , 27F
喔所以意思是說用滯留時間得到平均的週期 那定年的時間
10/28 22:12, 27F

10/28 22:13, , 28F
要用在哪 我想不出來定年怎麼推週期
10/28 22:13, 28F

10/28 22:14, , 29F
我說的是兩種方式.一個是用滯留時間算
10/28 22:14, 29F

10/28 22:15, , 30F
嗯嗯我有聽懂滯留時間的意思
10/28 22:15, 30F

10/28 22:15, , 31F
一個用定年方式則是在各個深層水的末端採水定年.我現在
10/28 22:15, 31F

10/28 22:16, , 32F
沒有查但我懷疑可以用C-14定年.當水團離開表面後原本達
10/28 22:16, 32F

10/28 22:17, , 33F
到的平衡開始因為衰減而有所變動.進而可以用C-14計算在
10/28 22:17, 33F

10/28 22:17, , 34F
溫鹽循環的末端的水的年齡.但是溫鹽循環的末端有很多(很
10/28 22:17, 34F

10/28 22:18, , 35F
多地方的湧升流).所以可以計算各個湧升流的海水年齡以及
10/28 22:18, 35F

10/28 22:19, , 36F
從底層來的海水通量.當你拿到全球主要湧升區的深層水隔
10/28 22:19, 36F

10/28 22:19, , 37F
離時間以及個別的通量後.理論上也應該可以求出來平均的
10/28 22:19, 37F

10/28 22:19, , 38F
深層海水的循環時間
10/28 22:19, 38F

10/28 22:21, , 39F
我又在小修正一下@@"我在推文所謂的海水年齡應該是指海
10/28 22:21, 39F

10/28 22:22, , 40F
水在溫鹽循環中所在的時間.不是真的指水存在的時間XD
10/28 22:22, 40F

10/28 22:29, , 41F
我好像開始懂了 是說所有湧升流的起點都訂成北大西洋沉
10/28 22:29, 41F

10/28 22:29, , 42F
降 然後衰變平衡破壞所以開始衰變 一直到他被湧升的時候
10/28 22:29, 42F

10/28 22:30, , 43F
總共衰變的程度兩者比較出來 這樣嗎
10/28 22:30, 43F

10/28 22:33, , 44F
因為湧升流就是溫鹽環流的末端阿.至於溫鹽環流的起端就
10/28 22:33, 44F

10/28 22:33, , 45F
是海水下沉區.
10/28 22:33, 45F

10/28 22:39, , 46F
北大西洋是唯一下沉區?
10/28 22:39, 46F

10/28 22:45, , 47F
不一定要北大西洋阿.但是任何海水下沉一定會發生與大氣
10/28 22:45, 47F

10/28 22:46, , 48F
隔絕的狀況發生.因此C-14的紀錄看到的應該是"與大氣隔絕
10/28 22:46, 48F

10/28 22:46, , 49F
的時間"所以你在末端測C-14所得到的年代就是"與大氣隔絕
10/28 22:46, 49F

10/28 22:47, , 50F
的時間".但是從哪個地點開始發生隔絕.要從其他參數判斷
10/28 22:47, 50F

10/28 22:56, , 51F
太棒了我能理解了 非常感謝你的詳細!!
10/28 22:56, 51F

10/29 08:34, , 52F
之前不是有人用原彈試爆的同位素來定年~?
10/29 08:34, 52F

10/29 08:37, , 53F
只要能找到合適的當示?劑,測量的到就可以測!
10/29 08:37, 53F
文章代碼(AID): #1GY_55Rh (EarthScience)
文章代碼(AID): #1GY_55Rh (Earth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