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果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訂寬鬆一點?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折翼的企鵝)時間8年前 (2015/11/08 19:48),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恕刪部分。 ※ 引述《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之銘言: : 我個人認為一戰合約有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導致二戰爆發 : 就是切割德國領土 建立獨立的波蘭國 : 讓德國變成本土德國以及飛地東普魯士,並且還出現波蘭的但澤自由市 但澤等地區當時確實德裔壓倒性地多,但是其他部分則否, 大波蘭和西里西亞都有大量波蘭族群,德裔並未佔多數。 : 我個人認為除了高額戰爭賠款外 : 最大的問題是領土的失去 : 德國在當時失去了大量領土, 而這些領土上還有大量說德語的人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Polish_Republic According to the 1931 Polish Census: ...... 2.3% Germans 這是用語言來區分的方法,德語族群約七十萬人,佔波蘭第二共和的 2.3% 人口, 你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嗎? : 這讓德國社會和軍隊一直有一種領土被奪走,德語民族被異民族壓制的心態 : 例如波蘭, 德國裔的人民在斯拉夫裔的波蘭人治理的心態 : 這也就成為產生納粹那種種族優越主義之一的溫床 : 因為德國人因此恨斯拉夫人, 慢慢地用了族群優越主力來合理化這種恨意 : 這讓德國有向東擴張滅掉波蘭的強烈動機 想太多,二戰前波蘭與納粹簽署了保護彼此的族群的條款,納粹還不是打了下去。 德國會對波蘭如此虎視眈眈不如說是地緣戰略上的問題, 要不然雙方在外交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希望尋求互利,並沒有長年衝突, 邊境爭議所造成的貿易封鎖三年內就結束了, 直到二戰前夕波蘭與納粹的外交才突然又因為納粹的野心和實力膨脹而惡化。 : 而一戰後波蘭的主權獨立又是由英法兩國擔保 : 所以入侵波蘭等於向英法宣戰 英國對波蘭第二共和並不十分友善,與波蘭關係較佳的只有法國而已, 而且波蘭也有很多人不信任法國。 : 而又因為像英法宣戰後露出一個東線的國防空洞 : 所以為了避免俄國在對英關鍵時刻出手 : 所以德國先下手為強的入侵蘇聯 : 所以我常常在想, 假設一戰結束後, 沒有出現波蘭 : 還是維持原本德意志帝國的邊界, 會有什麼後果? : 因為如果沒有波蘭獨立, 那德國應該就沒有和英法開戰的理由 : 這樣就算是向蘇聯宣戰 : 也很有可能變成英法中立 : 如果英法中立, 那很有可能會變成德國和土耳其合作打蘇聯的狀況 : 也就是一戰的東線戰爭翻版 波蘭第二共和浮現的原因在於東歐的軍事與政治出現真空區, 而這個真空區在德奧戰敗、俄內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迴避, 真的不想要波蘭出現也不是沒有辦法,讓蘇聯紅軍在1920年一口氣打進中歐就行了, 但這又和你的假設大相逕庭,而且那樣德國威瑪共和大概也完蛋了。 與其預想波蘭不存在或遭削弱,我反而認為德國被進一步削弱比較可能, 畢竟波蘭第二共和的西部國境其實是一連串武裝衝突後從德國手裡奪下的, 倘若當時英法各國的調停失敗,搞不好波蘭有機會把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全都拔走, (史實中西里西亞在衝突調停後雙方各分得一部分) 讓西部、北部邊境與現在的第三共和比較接近, 之後就能夠以更為強盛的實力推行海間聯邦的計畫,實現畢蘇司基的野望。 -- 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 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 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至少可能想見,在一個非常整齊劃一的政府和一個教條主義的多 數民主的政府統治下,民主制度也許和最壞的獨裁制度同樣暴虐。 ~ 《通往奴役之路》,F.A.Haye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69.10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46983332.A.A1B.html

11/08 23:21, , 1F
讓哥薩克騎兵大勝波蘭騎兵
11/08 23:21, 1F

11/09 00:18, , 2F
你說的有道理,假設連東普魯士都是波蘭的,那納粹德國興起
11/09 00:18, 2F

11/09 00:19, , 3F
的可能性更低了
11/09 00:19, 3F

11/09 00:21, , 4F
要選二戰還是紅色警戒呢?好像很難出現讓波蘭活下去
11/09 00:21, 4F

11/09 00:22, , 5F
的選項,整個哀傷...
11/09 00:22, 5F
文章代碼(AID): #1MFpQaeR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MFpQaeR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