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曾國藩起兵"清君側"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未必會飛的企鵝)時間9年前 (2014/11/02 21:45), 9年前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小弟前陣子剛好才看完王爾敏先生的淮軍志和清季軍事史論集兩本專書, 順便也查了一點相關資料,對這問題略有心得。 曾國藩若要清君側,我認為最好的時機並不是收復南京之後拒不裁軍, 而是僧王戰死後的剿捻時期。 只要李鴻章願意支持曾國藩,湘淮軍入主京師根本輕而易舉, 直隸省練軍萬餘人此時掌控在湘系的劉長佑手中,也有機會響應政變, 皇室想只靠禁旅八旗固守簡直作夢。 事實上,與其提曾國藩,最容易政變的其實是李鴻章, 曾國藩在剿捻時期開始失勢,此前說要清君側的機會並不多也不大, 相對來說,李鴻章在剿捻後以淮軍拱衛京畿,淮軍又只聽李鴻章一人, 根本無人能阻止他攻破紫禁城,發起政變易如反掌, 到時候該死的翁同龢任他料理。 至於認為曾國藩掌權後能做的比較好,那是一廂情願, 認同西方科技的程度來說,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 曾國藩直到晚年才找淮軍來幫他訓練湘軍用洋槍; 如果不看認同西化的程度,只看行政才能, 劉長佑建立練軍時以五營為一軍的想法就被曾國藩搞掉了, 雖說李鴻章也沒恢復這一層級的編制,想來曾國藩也不如何厲害; 若論籌餉能力,李鴻章初期在上海爭餉勝訴, 崛起後又直接干預各省人事,安插的湖南黨和淮系都他自己人, 除了該死的翁同龢和討人厭的左宗棠,還沒多少人能阻止他維持淮軍的規模, 相對來說曾國藩可是在還沒收復天京之前就在江西爭餉一案敗給沈葆楨, 手握另外五省釐金竟不能支持十萬湘軍,戰後更面臨無餉可用,不得不向李鴻章求助, 處理財務的能力被比了下去。 說到底,不論是李鴻章、曾國藩或左宗棠、張之洞, 他們對西方事務和改革的了解都很初步,更別提清朝內部積弊重重, 縱使沒有帝黨阻撓,恐怕也難有多少改善, 頂多是把甲午戰爭的慘敗變成小敗而已。 PS: 我不是說李鴻章能力肯定比曾國藩好,而是在他比較願意接受西方事務。 曾國藩善於草創體制,但是過於保守以至於難有更進一步的革新。 一點淺見,還請不吝指教。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這是唐浩明小說的假設 : 作者暗示認為曾國藩如果不想推翻滿清 : 那也可以起兵清君側進行改革 : 又可以實現理想 也不會過度違反原則 : 引用小說內容: : "倘若大人當年少考慮些一己得失 多想些國家長遠利益 : 毅然率師進京 實行兵諫 抬出"祖制"這尚方寶劍 : 諒兩宮太后不敢跋扈 肅相恭王和大人內外攜手 : 定可將國家至於磐石之上 絕不會出現今日分崩離析之狀 : 雖然依然是滿人坐江山 但百姓至少可以過幾天安寧日子" : 雖說作者對曾國藩研究很深 : 對如果曾真的起兵 成功機率會大嗎 : 又 比起史實上湖南黨天下的居面 : 如果曾成功後掌權 進行前的改革會勝過史實嗎 -- 自知修養不足,已在努力收斂,還請多多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54.1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14935910.A.D50.html

11/02 22:30, , 1F
11/02 22:30, 1F

11/02 23:11, , 2F
11/02 23:11, 2F

11/03 00:20, , 3F
該死的翁同龢...到底他有多該死?
11/03 00:20, 3F

11/03 01:48, , 4F
後來李鴻章還有機會的, 祗能說他太忠心了.
11/03 01:48, 4F

11/03 10:24, , 5F
造反有風險的 不是每個人都想當皇帝
11/03 10:24, 5F

11/03 10:29, , 6F
11/03 10:29, 6F

11/03 18:34, , 7F
翁同龢是一群人的代表,並不是只有他有保守的想法
11/03 18:34, 7F

11/03 18:36, , 8F
李鴻章一直都有機會啊!只是他擅長謀國又善於保身
11/03 18:36, 8F

11/03 18:36, , 9F
李不願意走激進的路線
11/03 18:36, 9F
其實他未必真的如何保守,但是只要是李鴻章推動的政策,他都要反對(因為有仇), 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真的很欠扁 ※ 編輯: jimmy5680 (117.19.129.152), 04/19/2015 15:21:41
文章代碼(AID): #1KLZLcrG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KLZLcrG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