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如何解決明朝末年缺銀的問題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雄探可)時間10年前 (2014/04/06 12:09), 編輯推噓6(6021)
留言2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 (看更多)
看過一些記載明末的書 許多人認為財政上缺少銀兩以及"加餉"是明朝滅亡因素 但也或明或暗的表示解決之道: 大順在北京時期採取的追贓助餉政策 沒收宗室 皇室勛戚 官僚 共計數千萬白銀 (趙士錦"甲申紀事" 顧誠"明末農民戰爭史" 夏維中"帝國崩潰") 另外 早在攻進北京前 流寇也從各地藩王勛戚官僚家抄沒不少財產 想請益的是 明朝在解決銀兩問題方面 除了"加餉"之外 有無其他辦法取的銀源?? ps至少削藩抄沒家產 明初有案例 那時藩王手下還有兵權 除了遇到Judy這種特殊案例外 大多數行動似乎都相當成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17.2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396757384.A.D96.html

04/06 12:48, , 1F
一整個架構問題, 想要一枚萬靈丹不太可行.
04/06 12:48, 1F

04/06 15:17, , 2F
建立一個初步的銀行制度有機會可以改善這個現象
04/06 15:17, 2F

04/06 15:17, , 3F
當時是東南通貨緊縮,邊關通貨膨脹
04/06 15:17, 3F

04/06 15:49, , 4F
我想邊關通膨這可能不是流動性可解的問題,是實體商品短缺
04/06 15:49, 4F

04/06 15:53, , 5F
而通縮問題和金屬貨幣制度與白銀流入相關,銀行制度也難解
04/06 15:53, 5F

04/06 16:03, , 6F
把公主嫁給鄭芝龍,將鄭芝龍勢力收編為皇室的勢力
04/06 16:03, 6F

04/06 16:03, , 7F
當時是因為東南的銀兩大量流入邊關作為薪餉造成這問題
04/06 16:03, 7F

04/06 16:03, , 8F
所以如果有銀行制度是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04/06 16:03, 8F

04/06 16:03, , 9F
賜給鄭芝龍父子國姓,立刻就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財務問題
04/06 16:03, 9F

04/06 16:04, , 10F
要知道明末海貿利潤之厚,每年達到上千萬兩白銀
04/06 16:04, 10F

04/06 16:06, , 11F
按照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應該對行業加以管理
04/06 16:06, 11F

04/06 16:07, , 12F
比方說,想賣瓷器?絲綢?茶葉?先購買特許權再說
04/06 16:07, 12F

04/06 16:07, , 13F
否則一概視為非法,從嚴取締
04/06 16:07, 13F

04/06 16:08, , 14F
最大的困難,還是儒家思想問題以及文官集團的抵制
04/06 16:08, 14F

04/06 16:16, , 15F
我有個問題,在糧食運輸不易的情形下,銀行要如何緩解窘況?
04/06 16:16, 15F

04/06 16:18, , 16F
銀行是緩解東南銀荒,至於糧食運輸跟這篇討論的關聯不大
04/06 16:18, 16F

04/06 16:22, , 17F
OK,那我想先了解一下你要如何藉由銀行解決東南銀荒?
04/06 16:22, 17F

04/06 16:24, , 18F
銀行體系有乘數效應,邊關的薪餉可以用銀票代替實體銀兩
04/06 16:24, 18F

04/06 16:25, , 19F
破產重組新公司更快一些....XD
04/06 16:25, 19F

04/06 16:29, , 20F
乘數效應的前提是銀行願意流出白銀作再投資,但已經通縮了
04/06 16:29, 20F

04/06 16:30, , 21F
你覺得銀行在預期通縮時,會願意用白銀投資實體經濟嗎?
04/06 16:30, 21F

04/06 16:31, , 22F
投資的實體報酬在通縮下,很容易被吃得乾乾淨淨
04/06 16:31, 22F

04/06 16:35, , 23F
whenever我都支持銀行體系,不過我很懷疑它對通縮的幫助
04/06 16:35, 23F

04/06 16:36, , 24F
現代體系用央行+銀行都不見得能打破通縮預期了,大魔王啊
04/06 16:36, 24F

04/06 19:38, , 25F
發行遼東悠遊卡
04/06 19:38, 25F

04/06 21:30, , 26F
其實跟後金議和就可以節省一大半支出了
04/06 21:30, 26F

04/06 22:18, , 27F
所以我只是說"緩解"跟"改善"...
04/06 22:18, 27F
文章代碼(AID): #1JGDE8sM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JGDE8sM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