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天志救國記(29) 藏亂 I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2年前 (2012/06/21 01:56), 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I 昌都府城外,此時正是一幅時代錯亂的景象。幾百騎身穿鎖子甲、掩心鏡,騎在披掛馬鎧 的藏馬背上的騎士,加上上千名身穿鐵葉魚麟甲、舉著藤牌的步卒組成的藏軍,正在耀武 揚威。他們之中有些人背上揹著英國最新式的快槍,但手中卻舉著氂牛尾裝飾的長矛,或 者土槍、弓箭,胡亂揮舞著。 這些藏軍的外表,頗讓人有些「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感慨。可惜他們卻絕非什麼桃 花源或者香格里拉中人,而是一群堅守人類中最後的奴隸制社會的野蠻戰士。他們之所以 放著從印度流入的英國快槍不用,反而炫耀身上的盔甲,正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高貴 」就是「力量」。 1911年十一月廿三日,駐藏川軍在袍哥領導下,於拉薩發動兵變。兵變領導人郭元珍、何 光燮等,打出革命旗幟。但卻為了爭奪領導權而彼此混戰,又縱兵四處搶掠。清廷任命的 駐藏左參贊羅長裿當時正在波密的春多行轅,打算趕回拉薩收拾局面。但駐防康藏的川軍 第三十三協協統鍾潁與羅長裿有仇怨,於是指使駐波密的管帶陳渠珍趁亂行兇。 十一月廿六日,陳渠珍派後隊正目趙本立及劉均福、周國荃、羅玉斌等軍中袍哥,帶人圍 攻春多行轅,劫持羅長裿。羅長裿趁機跳崖自盡未死,於廿九日被趙本立殺害,屍體被焚 毀。後來其骨灰被所部炮隊長周遜送歸其家鄉湘鄉安葬。 羅長裿是科舉出身,1907年江蘇巡撫陳夔龍調他任江蘇參謀處督辦,主持新軍的訓練。年 底他辭職請調四川。到達四川成都後,任四川陸軍小學堂總辦。當時趙爾豐督川邊軍事, 羅長裿參與其幕府。 1908年他被趙爾豐任命統領川邊巡防新軍五營,同時趙爾豐任命鍾穎統領川邊混成協。羅 長裿主張對藏人以撫綏為主。1909年清政府電令川軍兩千人調防西藏,英印政府遂唆使西 藏三大領主叛亂。他因主張撫綏,而遭到被稱為「屠戶」的趙爾豐的不滿。 1909年十月,新軍後營管帶程鳳翔率兵入藏東,羅長裿令其撤回,卻被程抗命。不久程鳳 翔所部在藏東敗歸,趙爾豐未處分程鳳翔,反嚴斥羅長裿怯懦。羅長裿遂稱病告假,並請 辭而去。 1910年一月,駐藏大臣聯豫上奏薦他為西藏督練公署兵備處總辦,赴拉薩幫辦軍政要務。 二月川軍在江孜擊敗由十三世達賴所派軍隊的最後抵抗,進入拉薩。十三世達賴則逃往印 度。英國借口「保護商埠」,而從印度出兵進駐印藏邊境的印塘,並且侵入了江孜、亞東 等地。 當年六月聯豫上奏改設治事廳和議事廳,以羅長裿兼任秘書員。經聯豫向清朝外務部推薦 ,羅長裿負責和英印當局交涉。通過他的交涉,英印當局答應撤回侵入亞東、江孜商埠的 軍隊,並聲明「達賴之事,恪守中立」。九月他在大吉嶺會見了十三世達賴,勸告達賴喇 嘛返回西藏,但未成功。清政府命九世班禪管理西藏政務,英國則撤退了軍隊,西藏局勢 漸趨穩定。 十二月清政府根據聯豫建議,添設前藏參贊(即駐藏左參贊),「稟承駐藏大臣,籌劃前藏 一切要政」;後藏參贊(即駐藏右參贊),「稟承駐藏大臣,監督三埠商務」。1911年三月 ,羅長裿經聯豫推薦,被任命為駐藏左參贊。 之後他旋被派遣征討藏東的波密總管白馬策旺,之前協統鍾潁率兵進剿失利,羅長裿奏報 鍾潁飲酒賭錢不問軍務。聯豫於是將鍾潁撤職,兩人因此結怨。七月間討伐軍在波密取得 勝利,但作戰艱苦卻讓駐藏川軍軍心浮動,埋下了兵變的伏筆。 英國得知駐藏川軍的變亂後,就向達賴提供武器和經費。達賴在民國元年五月派遣其親信 達桑占東等人返回拉薩,召集上萬蕃兵圍攻拉薩、日喀則、江孜等地駐防的川軍。同時又 令全藏僧俗,斷絕川軍和漢人官員的糧草供應。 六月英軍武裝護送達賴返藏,西藏叛軍不斷東侵。巴塘、昌都被圍,江卡、理塘等地相繼 失陷,川邊岌岌可危。還有部分西藏領袖聲言「洗漢」,在西藏的商民或被殺戮,或遭驅 逐。聯豫和鍾潁等人無計可施,竟向藏軍繳械,取道印度離藏。袁世凱得知消息後,任命 四川都督尹昌衡為西征軍總司令,率川軍入藏平叛。又命雲南都督蔡鍔以及甘肅等地方軍 隊,派兵入藏增援。 根據藏族傳說,藏人出自象雄,為羅剎女與猴子所生。象雄為苯教的發源地,並有獨特的 象雄文。但古象雄語文與吐蕃語差異甚大,吐蕃與古象雄之間應該並無直接繼承關係,而 是吐蕃受到先進的象雄文明影響。在象雄王國鼎盛之時,據說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 部分地區。 吐蕃興起後,於西元663年擊敗青海由鮮卑、氐、羌等族共同建立的吐谷渾汗國,與中原 政權發生直接接觸。到西元八世紀時,又徹底征服了象雄。藏族傳統中的衛藏「四茹」, 包括了藏(後藏)、衛(前藏,又稱烏斯;故明朝時稱西藏為烏斯藏,即衛藏合稱)、康(又 稱喀木)以及安多(青海)。 但青海本為氐羌混居之地,時至今日所謂的「白馬藏人」還在聲稱本族乃是氐人後裔,而 非藏族。可見雖然歷史中氐羌各族雖然多與蕃俗同化,但青海畢竟本非吐蕃之一部。 藏人又有「上部阿里三圍,中部衛藏四茹,下部多康六岡」的說法。上部阿里三圍即象雄 故地,其地域在獅泉河、象泉河流域及馬泉河上游一帶地區,大體相當於西藏的阿里地區 及印佔拉達克地方。而下部的多康六岡,指的就是安多和西康等地。 II 西元838年,篤信佛教的吐蕃贊普巴巾赤熱被他的哥哥達瑪殺害。篡奪了贊普之位的達瑪 ,推行一套殺僧滅佛、維護世俗貴族利益的政策。達瑪贊普因此被藏人稱為「朗達瑪」, 意為「牛魔達瑪」。吐蕃內部的信仰糾紛,導致達瑪即位四年後,在大昭寺的唐蕃會盟碑 前被人一箭射殺。朗達瑪的死標誌著吐蕃王朝時代的結束,陷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動盪和 戰亂之中,隨後出現了大小七個王國。 為了王位繼承權的歸屬,朗達瑪的兩個兒子奧松與雲丹相互鬥爭。奧松之子貝考贊為奴隸 叛亂所殺,貝考贊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便帶著三個大臣和一百多人遠遁象雄。 被當地的象雄土王紮西贊收留,並且成為紮西贊的女婿。 吉德尼瑪袞在象雄建立了古格王朝,晚年時將王國分給三個兒子。長子貝吉兗封芒域(即 拉達克),次子紮西兗封布讓,幼子德祖兗封象雄,這就是阿里三圍的來歷。 古格王朝建立以後,便以崇信佛教為立國之本。德祖兗的次子埃松王子因對佛教滿懷熱情 ,出家取法名「益喜沃」。並選派了二十一名優秀青年,赴印度學習顯密教法。其中最著 名的當數仁青桑布,他翻譯了大量的顯密經典,推動了古格的佛教發展。 晚年時的益喜沃修建了著名的托登寺,親赴印度迎請高僧阿底峽。為籌集更多請高僧用的 黃金,益喜沃率兵攻打伊斯蘭國噶洛,結果兵敗被俘。噶洛國王親自勸說他放棄佛教,改 宗伊斯蘭教,可免一死。但益喜沃態度堅決,引頸受戮。 曾擔任過印度十八座寺院住持,道行高深、年近六旬的阿底峽大師受此事觸動,長途跋涉 翻越喜馬拉雅雪山,到達古格王國。阿底峽以托登寺為駐錫地,弘傳佛法,舉行盛大的法 會,對確立古格王國在西藏西部的佛教中心地位起了重大作用。托登寺當時成為西藏宗教 和文化中心,與古格境內的神山岡底斯山,聖湖瑪旁擁措並稱,是藏人的聖地之一。 西元十世紀的時候,芒域的統治者逐漸從古格王國獨立出來,自稱拉達克王國。西元十四 世紀的時候,伊斯蘭的征服浪潮席捲了拉達克王國,但是很快就退去了。十六世紀的時候 伊斯蘭化的莫臥爾帝國再次征服拉達克王國,使之成為一個藩屬國,信奉伊斯蘭教。但是 佛教仍然有著深厚的根基。古格王國與拉達克王國逐漸關係惡化,衝突不斷,消耗了大量 的國力。 十七世紀初期,隨著莫臥爾王朝的衰落,拉達克王國又重新獨立出來,並且恢復了佛教信 仰。這時候葡萄牙人安德拉德進入古格傳揚天主教,並於1626年年借助國王的支持,拆毀 民房、修建起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還從印度召來更多的傳教士,並試圖勸說古格 國王赤紮西紮巴德夫婦正式改信天主教,強迫喇嘛還俗等。 這些舉動引起了出家為僧的國王之弟的反感,和佛教僧侶集團的極大不安。於是領導虔誠 信仰佛教的當地藏人起來反抗。佛教僧人與西方傳教士,為爭奪國王的信仰進行了激烈的 鬥爭。1627年春,赤紮西紮巴德繼朗達瑪之後又一次興起滅佛運動。大批僧人被迫還俗, 並被驅趕到山洞居住,靠乞討生活。國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摧毀他們對佛教的信仰。 然而佛教畢竟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並已深深地滲透到古格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 遭受打擊的僧人們並未就範,而是秘密串連,伺機與國王進行對抗。1630年僧人終於發動 了暴動,並得到古格百姓的支援,最後包圍了古格王宮。 而拉達克王國也沒有閑著,此時的拉達克國王僧格朗就覬覦古格很久了。他打著護法的旗 號,殺進了古格,參與了圍攻古格王宮的戰鬥。戰爭持續了五年,正當拉達克人久攻不下 準備撤軍之際,古格的僧人使出了一條毒計。由赤紮西紮巴德的弟弟出面勸降,年老重病 的國王終於無心戀戰,同意向拉達克人俯首稱臣。 然而拉達克人背信棄義,將古格王室成員全部囚禁。隨後在古格的王都展開劫掠和屠殺, 古格王國八百年的輝煌歷史,以悲壯的結局宣告結束。拉達克國王僧格朗嘉並繼續派兵深 入西藏,強迫當時的西藏國王丹增旺波交納金銀、茶葉多箱。 自西元843年吐蕃王朝崩潰以後的四百多年,西藏沒有統一的政權,各地豪族混戰。但是 從十世紀後半期起,古格王朝發起了佛教的復興運動,由此開始西藏佛教的「後弘期」。 後弘期的西藏佛教,密教化的傾向非常顯著。 自朗達瑪滅佛以後,佛教的發展不再受到王室保護,轉而留傳散佈於民間。當時各個地方 勢力林立,任何一個教派要站住腳,沒有有力的支持可不行。而地方勢力的領袖們要擴大 自己的影響則又需要宗教,所以就出現了西藏特殊的「供施關係」,也就是西藏最早的政 教合一的雛形。 等到佛教復興二百五十多年以後,形成了藏傳佛教主要有噶當派、噶舉派、薩迦派、覺曩 派、寧瑪派與希解派等宗派。各地割據的豪族也都擁有自已的寺院及僧眾。這些教派的教 團,由於掌握了寺院的經濟權,等到寺院的經營規模及相關經濟活動蓬勃發展之後,也就 擁有相當大的經濟力量。 豪族們又將自家的孩子送到寺廟裡當喇嘛,把持經營寺院。寺院的教團力量,遂助長了豪 族的割據勢力。到了十三世紀,蒙古大軍由四川西部攻入前藏。由於蒙人也是信喇嘛的, 所以藏人派出了代表團與蒙古談判,其中主要成員都是薩迦派的。其實當時最大的教派是 噶當派,但蒙古大軍正好掠奪了噶當派在喀木的總寺院熱振寺,所以該派拒絕前往。 而薩迦派老大薩班的侄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八思巴。他在忽必烈登基以後,就成了蒙古的 國師代理統治西藏,後來又成為元朝的帝師。其後嗣對西藏的統治一共傳了八代,即為薩 迦王朝。 隨著元朝的衰落,薩迦王朝也被明朝選擇的西藏代理人所替代。明朝封帕木竹巴教團長妙 音釋迦幢為國師,繼續代替明朝統治西藏。後來明朝內亂,帕木竹巴政權也隨著衰落,被 薩迦派地方豪族藏巴汗取代,建立了噶瑪政權。 III 十五世紀的時候宗喀巴大師改革噶當派,創立格魯派。傳下兩個弟子達賴和班禪,出任正 副教主,想出了轉世靈童的制度。如果達賴和班禪都生兒子往下傳,總逃不過一代不如一 代的規律。而轉世就不同,靈童在全部藏區中挑選,接受精英教育,就算這一代不成也不 至於延續到下一代。同時靈童一般都出於豪族,加強了各豪族的向心力。這使黃教(既格 魯派)大有統一藏傳佛教的趨勢。 1641年,傳到五世達賴的時候,派人赴青海密召信奉黃教的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率兵入藏 。1642年固始汗由青海率大軍入藏,滅掉了藏巴汗僅持續二十四年的噶瑪政權。固始汗回 青海後將他的一個兒子留在西藏,就是拉藏汗。五世達賴在固始汗的擁立下,建立噶丹頗 章政權,黃教在藏族社會的優勢地位從此確立。 西元1652年,五世達賴赴京接受了順治皇帝的冊封。這時西藏還叫土伯特或者唐古特,布 達拉宮就是五世達賴建設的。後來拉達克國王僧格朗嘉的孫子德列南嘉,乘西藏與不丹交 戰之際,揮兵再度侵犯西藏。 1679年五世達賴喇嘛派出一支藏軍,前去收復失地。擊敗了長期佔據阿里的拉達克軍隊, 並揮兵攻入其都城列城。拉達克轉而投靠莫臥爾帝國,但其援軍又為為藏軍所敗。拉達克 不得不向西藏求和,和談結果規定拉達克每年要向西藏政府進貢,史稱「拉達克年貢」。 西藏則答應向拉達克提供一定數量的茶葉,拉達克於是成為了西藏的屬國。 達賴五世圓寂後,土伯特宗教政府的首腦桑結大喇嘛,為了自己的統治秘不發喪。一面以 達賴的身份壓制班禪,一面支持準噶爾對漠北蒙古以及清朝開戰。其後康熙在克魯倫河打 敗噶爾丹,遣使問桑結,要見達賴同時送班禪進京,否則就派兵問責於城下。 桑結向康熙請罪,趕忙找一個十五歲的孩童充任六世達賴。因為此事,拉藏汗與桑結發生 了衝突。1705年桑結意圖毒殺拉藏汗,事敗反被拉藏汗所殺。康熙馬上拉攏拉藏汗,拉藏 汗派人護送達賴六世前往北京,但達賴六世卻在途中死於青海。 六世達賴死了以後,拉藏汗在新疆境內的博克達山找到一個靈童,舉行了坐床大典,跟班 禪一起請清朝加封。而青海的台吉卻在四川的理塘找了個小孩,作為達賴轉世。拉藏汗發 兵抓捕,小孩爹抱著逃到了青海,還舉行了坐床儀式,也求清朝加封。清朝派了侍郎赫壽 協理藏務,但是卻誰也不封。 拉藏汗的姐夫是準噶爾的大汗策妄阿喇布坦,噶爾丹自殺以後,策妄阿喇布坦當了大汗。 他早就覬覦西藏,暗暗布下棋子,迎娶了拉藏汗的姐姐。又把女兒嫁給了拉藏汗的兒子, 還把這對夫妻留在了自己的王宮。 這樣親上加親讓拉藏汗失去了戒心,策妄阿喇布坦命令台吉大策淩等率兵六千,由伊犁出 發。從阿克蘇翻越天山,經葉爾羌繞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從和闐翻過崑崙山進入西藏。又 在高原上行進了一千兩百公里,遇到藏人就說是送拉藏汗長子丹衷夫婦歸藏。快到拉薩城 下了,拉藏汗才發現。 拉藏汗受到奇襲,勉力抵抗兩個月後兵敗被殺,西藏於是被併入準噶爾汗國版圖。策妄阿 喇布坦又把在自己身邊的女婿丹衷也砍了腦袋,丹衷留了個遺腹子叫阿睦爾撒納。民間傳 說,當遺腹子阿睦爾撒納降生時滿身鮮血。大家深信他為復仇而來,後來準噶爾汗國果真 毀在他的手上。 康熙當即命令西安將軍額倫特率西寧、松潘、打箭爐、噶勒丹等地土司,會同青海諸台吉 進攻西藏。結果清軍遇伏,被大策淩擊敗。清廷立即策立青海的轉世靈童為七世達賴,以 求控制黃教。 第二年,康熙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平逆將軍延信率領從西寧出發,穿過星宿海向西藏進 軍。途中三敗來襲蒙古軍,斬首千餘,拖住了大策淩的主力部隊。定西將軍噶爾弼則出四 川,經過雅安、理塘、打箭爐。一路安撫藏人蒙人,命令蒙古和西藏土司台吉們領蕃兵護 送達賴,跟隨大軍入藏。 進至查木多(昌都),噶爾弼發現糧食不足,就用副將岳鍾琪以蕃攻蕃計。讓土司為前驅, 集皮舟渡過雅魯藏布江,直搗拉薩,降蕃兵七千。拉薩一破,大策淩的退路被斷,前後受 敵。只好原路返回,能回到伊犁的不到一半。 此戰的同時,康熙命令駐在外蒙古科布多和巴里坤的兩支兵馬,直接攻擊天山北路準噶爾 汗國本土,使它不能向西藏增援。而大策淩的部隊不適應西藏的氣候,普遍出現浮腫,戰 鬥力下降。而清軍步步為營不給大策淩機會,在關鍵時刻又能果斷出擊。而康熙在政治上 佔領了先機,冊封達賴,獲得青海支持這個達賴的蒙古台吉們的支持。加上清軍的後勤補 給充足,而大策淩的戰前準備不足,因此清軍獲勝。 清軍進入拉薩,撤銷一切國王和一切可汗的稱號,又撤銷土伯特國號,改稱西藏。任命故 拉藏汗的一位僚屬康濟乃,為前藏最高執政官;另一位僚屬頗羅乃,當後藏最高執政官。 把喀木巴塘以東劃歸四川省,從此藏、衛、喀木和阿里都併入了中國的版圖。 雍正二年(1723),青海和碩特部大汗羅卜藏丹津反叛清朝,轉投準噶爾汗國。雍正派年羹 堯為撫遠大將軍,岳鍾琪為副,進剿青海。次年二月,岳鐘琪率五千人的騎兵,發動突襲 。從西寧城向西急行軍,於第十三日的黎明,在荒原上捕捉到羅卜藏丹津的主力。 羅卜藏丹津的部隊從夢中驚醒,但戰馬都沒有備鞍,無法迎戰。霎時間全軍崩潰,羅卜藏 丹津急換上女人的衣服溜走,投奔準噶爾汗國。岳鐘琪凱旋而回,只用了十五天時間,就 把青海完全征服,納入清朝版圖。 清朝與準噶爾爭奪西藏、青海,是由於黃教對蒙古人的巨大影響力。如果準噶爾控制了黃 教,則滿人與蒙古人的關係就有可能被動搖,從而危及滿清的天下。因此把西藏納入中國 的版圖,乃是必然的結果。 ==== 藏軍照片(有圖有真相!) http://www.mafengwo.cn/i/766460.html http://www.stnn.cc:82/feitures/qctlxw/bjjs/200606/t20060629_267377.html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50830/1261196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1.229.135

06/21 01:57, , 1F
06/21 01:57, 1F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180.171.229.135 (06/21 02:20)

06/21 02:39, , 2F
完全的新番,好扎實,推
06/21 02:39, 2F

06/21 04:41, , 3F
06/21 04:41, 3F

06/21 05:55, , 4F
推!詳實的西藏歷史!
06/21 05:55, 4F

06/21 07:27, , 5F
推!!
06/21 07:27, 5F

06/21 08:42, , 6F
曾國藩: 你也懂袍哥 圖博人: 略懂
06/21 08:42, 6F

06/21 10:43, , 7F
颱風天的新篇
06/21 10:43, 7F

06/21 11:39, , 8F
我推!
06/21 11:39, 8F

06/21 11:40, , 9F
以前從未出現的新章
06/21 11:40, 9F

06/21 20:03, , 10F
再一些流亡藏人的書籍裡,他們認為五世達賴和順治皇帝
06/21 20:03, 10F

06/21 20:04, , 11F
是互獻尊號,兩者關係就如同教皇和查理曼大帝一樣
06/21 20:04, 11F

06/21 20:04, , 12F
不知作者對這點有什麼看法
06/21 20:04, 12F

06/22 01:11, , 13F
06/22 01:11, 13F

09/01 18:24, , 14F
清廷立即策立青海的轉世靈童為七世達賴 <-冊立?
09/01 18:24, 14F

08/13 06:14, , 15F
08/13 06:14, 15F
文章代碼(AID): #1FuWxeYs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uWxeYs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