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果韓戰裡面麥帥的計劃實現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本槍價值參仟伍佰元整...)時間15年前 (2008/12/03 21: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3/63 (看更多)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如果韓戰裡面麥帥的計劃實現 : 時間: Wed Dec 3 11:13:13 2008 : : : 推 armed:我依稀記得蘇聯是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當然後來美國也 12/03 10:50 : : → armed:急起直追了,蘇聯只剛好就領先到那麼一小段時間. 12/03 10:51 : : → armed:請不要把後面才發生的事情去跟1950年代拉作伙. 12/03 10:52 : :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wmd/world/russia/images/hist_icbm_rus.gif
: : 看圖說故事。請從這一張圖當中找出蘇聯在1950年代服役的洲際彈道飛彈 : 是哪一款。 : : 短程的彈道飛彈,SS-3以前的飛毛腿系統就不算進來了。SS-3的IOC是1956年, : CEP是3.7公里,彈頭當量是0.3MT,載重量是1.49噸,射程1200公里。 : :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wmd/systems/images/hist_icbm_us.gif
: : 這一張是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的服役時間表。差不多和SS-3同期服役的是泰坦I 型, : 標準彈頭的當量是1.4MT,CEP是2.02公里,最大射程11300公里。 這個要幫蛇大糾正一下,與SS-3/R-5的IOC時間相當的美軍彈道飛彈(不論是ICBM或MRBM、 SRBM)嚴格來說是沒有,美軍第一枚進入戰備的彈道飛彈是1958年的紅石飛彈,當年6月時 部署在駐西德的陸軍第40砲兵群。此外這枚飛彈跟SS-3相比最大的問題是射程過短,最多 只能飛到200mile左右,但也別小看這枚沖天炮,1958年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是用紅石為 基礎發展的木星-C火箭。 另外,雖然蛇大提到泰坦Ⅰ型飛彈,其實在下認為要跟俄國比技術差距的話,拿1960年完 成IOC的亞特拉斯會比較適當。SS-6/R-7跟亞特拉斯具備IOC的時間相當接近,第一支亞特 拉斯D(CGM-16D 正式戰備彈)飛彈部隊接核子警戒任務是在1959年9月,至於SS-6則是在 1960年1月,其實亞特拉斯D還稍微早一點。 再比較雙方性能的話,CGM-16D使用一枚彈頭當量4MT的W-38核彈頭,CEP為1,400m,射程 16,670km。SS-6則為一枚3-5MT的核彈頭,CEP在此依俄國資料所宣稱的最小值:2,500m (冏),射程8,800km,即使改良過後的R-7M,最大射程也不過14,000km,但是CGM-16E射 程更延伸到18,500km。不只如此,決定兩種飛彈性能最關鍵的,則是發射準備時間。同樣 是使用液態燃料,當初美軍在研發亞特拉斯時,就要求要能在15分鐘內完成燃料添加作業 並發射飛彈。到了計畫晚期,甚至可以在4分45秒內將RP-1燃油添加完成,並在4分40秒內 完成液態氧燃料的添加作業(Neufeld, 1989. P.202-203)。而前面已有人提過,SS-6的 燃料添加時間就要22小時,很明顯會被先制攻擊的將會是SS-6。正因為如此,俄國人自己 也知道SS-6的脆弱性,所以很快就退出彈道飛彈警戒的行列,倒是R-7拿來做載運火箭很適 合,結果在俄國太空計畫中一用就是40多年… : : 誰有技術上的優勢,很容易看出來了吧。北極星雖然是1960年代初期服役,他代表的就是 : 1950年代誰的技術比較領先的成果。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75.75.89.62 -- 土兵:42一把要3500 好貴喔... 班長:笨兵!貴三洨! 地上隨便撿一把就有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16.128 ※ 編輯: SIG552 來自: 59.115.116.128 (12/03 22:38)
文章代碼(AID): #19Demyre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3 之 63 篇):
文章代碼(AID): #19Demyre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