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巷子裡的女人》

看板Drama作者 (橙先生)時間17年前 (2006/11/29 09:52), 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團體:三缺一劇團 時間:2006/11/26 pm2:30 地點:華山文化園區 中2館B區 前言 一開始友人推薦此戲時我還不以為意,但後來在DM上看到金寶為三缺一背書才決心 看戲,願意花錢被俘擄在黑盒子裡九十分鐘。走出劇場後,我馬上就了解為什麼金 寶會說「我很久沒有在小劇場裡這麼舒服了」;拋開了沉重命題與過激的情感宣洩 ,《巷子裡的女人》沒有放聲嘶吼或扭曲肢體的感官刺激,只是輕拂我們積塵已久 的愛情記憶,喚起每個人心中的吳秀華。 本文將從劇情簡介、文本中的愛情記憶、愛情追尋價值觀、男女情愛觀點、獨角戲 之分析、及令人驚豔的創作者魏雋展等多方切入,讓錯過此戲的朋友亦能分享這齣 好作品,認識三缺一劇團及其創作者。 劇情簡介 在由Discovery節目製作的「男性人類在戀愛中的自我追尋」專題中,邀請到魏雋 展先生做為研究樣本,但魏雋展卻因為剛和第一任女友吵架而顯得情緒低落,並 在節目中描述了與女友遭遇到情感困境和在地下道巧遇菩提上人,並且得到上人 的開示「他必須要找到他生命中的第四個女人」。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他回憶了 小學時代的喜歡的第一個女生吳秀華,以及曾經有過的一段同志情誼,進而推得 目前的第一任女友其實是他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只要和她分手,便能達成菩提 上人的指示。最後在主持人的慫恿下,魏雋展和女友分手。 魏雋展和女友分手後很快找到生命中的四個女人,一開始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但隨著激情退去,最終仍以個性不合為由分手。二年後主持人在同一節目上為了 追蹤當年的案例而打電話給魏雋展,得知他仍在追尋生命中的第四個女人,並且 將這兩年內交往過的女人以小數點計算,目前已累積至3.1415926,,, 終於有一齣不死人的戲 誠如上述,《巷子裡的女人》拋開了沉重命題與過激的情感宣洩,亦沒有放聲嘶 吼或扭曲肢體的感官刺激,在多數人偏好重口味,創作者常以非死即傷做結的台 灣劇場來說(筆者統計寫過的24篇劇評中,超過70%有死人),本劇處理愛情的 手法可說是相當輕而美的,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讓人喜出望外。 追、趕、跑、跳,哪種是你的認同? 顯而易見地,愛情之追尋為本劇的主題之一,作者亦用了四種不同典型的愛情做 為範本探討,希冀在不同的典型當中,觀眾能找到自己的情感認同。第一種,與 初戀情人吳秀華難以忘懷的蠢蠢之愛;第二種,青澀時期性向未定的禁忌同志情 誼;第三種,再正常也平淡不過的普世戀情;第四種,以激情開場卻無法持久的 浪漫邂逅。以筆者來說,第一種愛情最能喚起我的情感記憶,透過劇情我想起小 時候每次換位置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寫匿名情書給喜歡的女生,被班上 同學取笑「男生愛女生,羞羞臉」,甚至用自動鉛筆挖指甲汙垢的蠢事。正因為 這是多數人共同的童年成長經驗,所以當他在舞台上被重現時,我們便會想起過 去那段幼稚的青澀愛戀,嘴角不自覺地微微揚起。套句魏雋展的話,「每個人心 中都有一個吳秀華」,不是嗎? 不存在的第四個女人 如同魏雋展在劇中一心想要找到最理想完美的第四個女人,我們又何嘗不窮盡畢 生心力苦尋最美好的另一半,當這兩種意念重合,我們就變成了魏雋展,魏雋展 亦變成了我們。在魏雋展追尋第四個女人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點,其一是相信菩 提上人的指示,然後和第一任女友分手;其二是接受菩提上人三點一個女人的說 法,繼續他的追尋之旅。 針對第一點,上半場劇末魏雋展用獨白取代了分手與否的抉擇。他幻想自己穿過 一條小巷後會發現嚮往的秘密國度,那裡有鞋子的味道,破舊沙發的味道,炒菜 的味道,然而最重要的是,家的味道(意指第四個女人)。如同我們在做每個重 大抉擇前會問自己,他也會自問,如果有個魏雋展在那門的對面,會不會快樂一 點,少一點後悔,找到另外一個人。即便走過這條巷子什麼都沒有了,他仍然願 意一試,只因為害怕後悔,所以他走進巷子,推開了門,雖然突破了自己的侷限 ,但也拋棄了既有的美好。 就第二點來說,因為目前的第四個女人不夠完美,所以魏雋展又相信菩提上人的 說法,將她當做第三點一個女人,但也因為這樣使自己陷入一種永遠無法滿足的 深淵當中,喪失自省的能力。到最後就像劇中諷刺的一樣,對於一個永遠不檢討 自己的人而言,只怕連π這樣無窮無盡的數字也不夠他把如過江之鯽的女人一一 編號。 其實菩提上人只是一個象徵,因為自認聰明的我們才不相信這套,但當你的朋友 、親人、師長甚至你自己變成菩提上人的時候,你仍舊會走上和魏雋展相同的路, 因為所有的算命和心理諮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已經帶著問題來,哪怕我 只是隨便丟幾個答案你都會自己抓來玩連連看。 男人視角?女人觀點? 劇中共有兩次敘事觀點由男轉換成女,第一次是在第一任女友看精神科醫師時, 雖然由女性為敘事人稱,骨子裡卻還是一派男性觀點,眨低了女人。但在另一方 面也批判了弗洛依德的理論其實只是大男人觀點,這一來一往大致上平衡了這場 兩性戰爭。第二次則是以第三點一個女人為敘事人稱,她譏笑男人從A片學習性 技巧,讓他們變得只會看到洞猛鑽、乳頭吸到破皮也不管。其中一段女人替男人 口交,女人在吃下男人的精液後還會吐掉,更是給了沙文豬一記悶棍。不知道是 否因為聯合編導中有女性的緣故,在這段落裡,女性意識刻化得真是入木三分。 獨角戲之美麗與哀愁 在筆者接受的訓練中,基於合理性與觀眾認同感的考量,演員常被要求儘量避免 在獨角戲中一人分飾多角,也要減少與不存在之人物的互動。但在本劇中,魏雋 展一人分飾魏雋展、第一任女友、魏雋展第三點一個女人、主持人、精神科醫師 、菩提上人以及在本劇頭尾對觀眾說話的疏離效應魏雋展共七人,完全打破了上 述的規則。當然我們可以說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在這種一人飾多角的表演形式 越來越普遍之後,觀眾也逐漸能拋開合理性的問題,更本能地去接受資訊,但合 理性的問題難道就真的不重要了嗎? 很抱歉筆者又要千篇一律地拿自我投射的說法來解釋,畢竟作品之於創作者是一 種投射,演員之於觀眾又是一種投射,整個劇場就是建立在投射作用之上。若以 合理性為出發點,自我投射為解釋,劇中諸多角色的切換就可看作劇中魏雋展對 自己心中疑問的辯答(並不是全部)。無論是菩提上人對於困境的開示,或是第 一任女友在分手後所受的傷害,又或者第四個女人如何從一開始的感覺對了,到 後來變成第三點一個女人,甚至不斷追尋女人的魏雋展,也只是在劇的首尾那個 用疏離超然眼光看待自己的魏雋展的投射。將這些投射串連,便可得到一句話為 此劇做總結,那就是「魏雋展看魏雋展如何在自己扮演他人的過程中了解自己, 並從中突破困境」,給他有點兒布萊希特,不是嗎?劇中的魏雋展陷入了夸父追 日般的無窮輪迴,劇外的魏雋展卻已升天得道。 魏雋展,令人驚豔! 沒有遼亮的嗓音,也沒有…過人的身高和俊帥的臉龐,這是我對魏雋展的第一印 象。又或許是因為文本的關係,在他身上也看不到一般學院出身的匠氣(馬上要 註明凡事總有例外以明哲保身),而是一種很自然流露的表演方式,真要比喻的 話大概有點像陳昇唱歌,會走音,但依舊動人。不過他現在也是學院人了,希望 拗口的莎劇台詞不會讓他失去這種令人愉悅自然隨興。 推薦指數 ★★★★ 雖然觀眾席很不舒服,服裝看不出來有設計過,燈光也只有很陽春的效果。但是 平淡而動人的文本加上魏雋展獨特的喜感與表演才華還是讓人直呼過癮,不虛此 行。不管多忙多遠,下次三缺一的戲筆者肯定不會缺席,因為他是如此地讓人舒 服。 延伸閱讀 三缺一官網:http://shortoneplayer.myweb.hinet.net/ 近期布萊希特作品搬演:瘋狂劇場《高加索灰闌記》、差事劇團《敗金歌劇》 -- 橙先生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tjd316 揪人看戲中!詳情請見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82.10

11/29 12:05, , 1F
推推 :)
11/29 12:05, 1F

11/29 14:54, , 2F
我也推薦 ^^
11/29 14:54, 2F

11/29 15:38, , 3F
幫推~
11/29 15:38, 3F

11/29 17:46, , 4F
推中肯
11/29 17:46, 4F

11/29 17:48, , 5F
不過一人飾演多角不是啥大問題就是了....
11/29 17:48, 5F

11/29 19:31, , 6F
個人倒是覺得這是個自溺的作品..
11/29 19:31, 6F

11/29 19:31, , 7F
跟宣傳品上所說的"ㄧ點也不自溺"有衝突
11/29 19:31, 7F

11/29 20:06, , 8F
「自溺」指的是題材?表現手法?還是什麼?
11/29 20:06, 8F

11/30 14:26, , 9F
推薦^^
11/30 14:26, 9F

12/05 00:41, , 10F
推薦此文,雖然我錯過了這場戲
12/05 00:41, 10F
文章代碼(AID): #15REVNuv (Drama)
文章代碼(AID): #15REVNuv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