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看板Diary作者 (靜靜的生活)時間7年前 (2017/02/18 09: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跟同一批的好友一起看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的確就如同預期中的,它是一部相當王家衛風格的電影, 而散場後的討論,對於王家衛早期與現在的風格也有略提到。 不禁也回想起年輕那段剛接觸到同志愛情電影時被衝擊到的心情。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主要是在講述一個居住在邁阿密的黑人小孩--沙隆成長歷程。 電影的海報也揭示了呈現的主軸是以三段式的風格表現。 小男孩長期因為個性的關係,不喜與人發生糾紛, 但這在黑人的社交圈卻容易被視為懦弱和怕事,你不反抗,對方就會騎到你頭上。 於是從小就持續地被同齡的其他同區小孩欺負、霸凌。 有一天,意外地因為要躲避這些欺負自己的小孩,跑到毒窟區的空屋藏了起來。 而也就是因為這樣,被一位在毒窟區活動的長者大哥--阿璜找到也帶著回家。 因為沙隆本身個性害羞也不善與人溝通,所以也都與阿璜和同居人泰瑞莎保持距離。 但阿璜與泰瑞莎卻不以為意,仍舊用他們對待親人的方式與沙隆相處。 而自己的母親長期因為吸毒而賣淫獲取金錢來買毒, 讓沙隆時常無法待在家中,甚至感覺在這個家裡感覺不到溫暖。 於是三天兩頭地往阿璜家跑,阿璜對待沙隆就如同大哥或父親般得親切。 雖然自己並沒有讀過什麼書,但從兩者的對答中, 可以感受到阿璜是用著自己生命的歷練告訴沙隆方向,引導著他自己去思考。 在阿璜與泰瑞莎溫情的對待下,這裡給了沙隆如同家一般的感受。 而沙隆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好友--凱文,他是同群中僅有的一位會和沙隆進行交流的人。 兩人對彼此都知之甚深,清楚知道對方的個性, 從小打鬧在一起的時光,算是沙隆在自己生活中最開心的一段日子了吧。 故事轉移到青少年時期,沙隆在這時期還是個被同伴欺負的角色, 阿璜則去世了,但沙隆還是時常去泰瑞莎的家裡作客。 而自己的母親則依舊地沉浸在毒癮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甚至因為知道泰瑞莎會塞錢給沙隆,要沙隆交出來讓她去買毒。 在這樣的過程中,沙隆的內心是痛苦糾結的, 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他無法去衡量在愛之間該如何自處去面對這些問題。 而與凱文,他們仍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卻在一次同伴的慫恿下, 凱文迫不得已地對沙隆出拳了,只是單純為了證明自己在同伴間夠兇夠狠。 沙隆清楚的知道始作俑者是一直欺負著他的泰瑞, 於是隔天發起狠來,拿著教室的木椅往泰瑞身上狠砸下去。 這一砸,也讓他被送進了少年感化院,也離開了自己成長的地方。 到了第三段,沙隆因為在當地接觸了其他販毒的朋友,走上這條路, 並且因為自己意外地在這一行頗有慧根,混得相當不錯,也賺了大筆的利潤, 至少在生活上是混得挺風光的。 就在此時,意外地接到了凱文的電話, 凱文是在聽到點唱機傳來的歌詞旋律想起這名好友。 於是向泰瑞莎要了電話,想知道這名以前的兒時玩伴過得還好嗎!? 沙隆的內心像是被掀起了波瀾,於是決定回到邁阿密去看看。 自己的母親則是住進了療養院或是戒毒所的組織,她在裡頭幫忙打掃著環境。 認為自己這樣挺好,至少可以少一些時間去想也有機會碰那些髒東西。 沙隆在一天晚上,到了凱文工作的店裡,想與他敘舊。 凱文見到沙隆,相當地驚喜也意外沙隆竟會走上販毒的這條路。 在聊天的過程裡,也將過去的一些情緒全數掀開, 其實兩人的心,即便是分開多年,仍舊緊緊地相擁著,在乎著彼此。 劇情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外之處,用平鋪直敘的生活化式表現,很能讓人吸收。 這其實也像王家衛本身早期的電影一般, 在阿飛正傳、春光乍洩 (特別是這部,幾乎整部有相當濃厚的色彩呼應)、重慶森林, 這些電影的基調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像是 90 年代電影的風格。 我們常會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許多紛雜混亂的糾葛中,其實裡頭深層的流動卻是令人感覺深刻的。 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上,什麼是愛,又是什麼樣的愛!? 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不管哪個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談論這個議題。 而愛有很多種形狀,這部電影,在說的與未說白的之間情感的流動是深刻的。 也許也是因為日常,也許也因為生活化, 這些情感之間的流動就像是每天也都在我們生活之間發生且忽略掉的。 有時真的是當局者迷吧,我們在看著別人的故事方才會更真切地感受到。 在多數的鏡頭都是以近拍的方式呈現, 就像是更為貼近電影中人物般的感受到對方的想法和行為。 若是以有距離的遠拍方式,感覺就像是第三者般在凝視著這事件。 這部電影,無論在內心世界的傳達表現上,或是鏡頭與配樂都是相當細膩的。 在生活化的劇情鋪陳下,它所努力用心的卻是在細節部份。 一種溫暖的節奏在這感覺無限迴圈的世代中留下了足跡。 無論是哪一個層面上愛的感受,其實都曾經在自己的內心駐足停留過。 它們也是成為現今自己最重要的基石。 愛,不一定要轟轟烈烈,未必是說得肯定才算是真切。 說得再多,也不及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對待。 而在自己與現實的拉扯下,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可能無法被多數人認定是愛, 但他/她的確是愛著對方的,只是真的也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都想要一個簡單也舒服的生活,但生活中的複雜性,這不可能長保下去。 可是在彼此之間,我們總會在一些行為上能夠察覺到一些真誠, 那些不說的溫柔,又有多少次是我們忽略掉的。 一直很喜歡王家衛早期的電影風格,反倒是近期的一些作品不是不好, 但就顯得高來高去的意境其實會感覺有些曲高和寡。 也許是自己的層次上累積了某些能量後,總會企圖往更高的領域邁進, 但有時滿漢全席的精緻也敵不過一盤的叉燒飯啊。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毫無疑問地,它是部好電影,也會很推薦自己的朋友去看。 但它的格局,能夠足以撐起拿到奧斯卡的獎座嗎!? 自己是持保留的態度,也許飾演阿璜的阿里,他或許真有機會。 因為能夠感受到的是他在電影中的真情演出, 他不像是在演戲,而是真實地表現出自我,那種投入式的演出方式令人動容。 但在劇本或是最佳影片來說,強敵環伺下也不是說完全沒機會。 但過於生活化的劇情與節奏,叫好又叫座卻可能落得不成大器的情況。 到了月底,頒獎典禮上就能見分曉了,但它的確是部好電影。 這一兩個月來,好電影真的是一部接著一部,真的與奧斯卡有關吧, 當然在台灣來說,所接觸的絕大多數都還是以好萊塢電影為主, 而今各部入圍的影片,各種片型都有,甚至一些商業娛樂片也都有不錯的口碑。 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那個店了,到了三月過後,開始進入電影的淡季。 也要到四五月份開始,準備暑假檔期後才會有大片出。 接下來的 "沈默" 也是很值得期待,畢竟也累積了不少的能量。 這段時間也著實地失血不少新台幣,但電影嘛,很難不愛啊。 不算是在戲院裡做著白日夢,而是坐在戲院看著別人的故事反襯出自己的現實生活。 有多少是我自己曾經忽略或視為理所當然的, 在畫面中似乎都用著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讓自己反思。 在坐著車回家的路上,看著車廂內的乘客,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 其實也很想拉把椅子靜靜地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 自己一直喜歡這類的心情分享,它似乎能讓我感覺到更為充實圓滿。 就像是自己重新地發現也找回了真切的存在,生活真的不是這麼理所當然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183.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ary/M.1487381523.A.A6A.html
文章代碼(AID): #1OfwGJfg (Di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fwGJfg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