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虛擬街頭漂流記》──一個錯誤的讀者

看板Detective作者 (曾經滄海難為水)時間10年前 (2013/12/31 23:23), 9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以下可能有點劇透 這本敘事的方式給我的感覺好像在看日文翻譯小說喔!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常看日文小說 連人物的對話都很像日翻中的感覺^^" 有時候我邊看邊想:"欸?台灣人真的會這樣講話嘛?" (個人感覺) 雖然不是大缺點,但畢竟這是台灣人創作的小說 還是希望看到有別於東洋風的感覺:) 整本書看得出來寫得很認真 但養母女遭遇類似的這個梗我個人覺得有點刻意 爸爸跟小孩相處那裡比較自然些 但我好像有猜到是人工智慧 至於在西門町遊走那一大段,因為我對台北沒特殊感情 所以很快看過XD 但我很肯定作者加入景點歷史的用心 我也喜歡在故事中看見時代感 希望下一本能讓我看到更驚豔的創作囉:) ※ 引述《luciferii (路西瓜)》之銘言: : 最近才有機會入手這本寵物先生當年的入圍作, : 會想看的動機,當然是看看虛擬世界題材套上推理這個特點, : 畢竟西澤保彥在這方面十分著名,所以也想看看類似作法。 : 整體而言,我覺得故事鋪陳中規中矩,文字洗練不錯,不過安排不夠驚豔。 : 我認為是跟讀者取向有關。 : 就純推理小說迷的立場,的確是上乘之作。 : 不過一但跨了領域,難免踩到其他領域上比較難以接受的點, : 讓我當了一回太過挑剔的讀者。 : 第一個我覺得我太過挑剔的點,從資訊領域的讀者角度來看。 : 因為多少讀過一些真實電腦犯罪的狀況, : 所以對於書裏科技背景的描寫,邊看邊頻頻皺眉: : 「需要一個人力來肉眼看紅綠燈,比對新舊系統是否相同?」 : 「系統沒有基本的活動記錄?只有跟劇情相關的東西,需要時才剛好有記錄?」 : 「電腦犯案時居然不是先扣起來電子記錄和設備,針對所有記錄和人員調查; : 而是靠靈光一現去想疑點,再去賭剛好有電子記錄?」 : 這些情節安排,比較像把傳統媒體上對犯罪調查的概念直接套到虛擬世界, : 但如果對系統開發有點淺薄概念,就會比較挑剔了。 : 我自己的解釋是,可能作者不是資訊背景出身, : 而且本書重點也不在這裏,所以自然不會太花時間去調查相關題材。 : 對一般不碰電腦的讀者而言,應該還是足夠新奇有趣吧。 : 另一個我覺得我太過挑剔的點,就比較慘了。 : 從科幻領域的讀者角度來看。當看到眼盲女兒第一次出場學習聽覺, : 我第一個念頭就在想,該不會是科幻題材常用的: : 「主角用人工智慧重現女兒,結果人工智慧殺了人」的梗吧? : 因為這個梗太常用了,所以該章還沒看完,後面故事脈絡就大概推得出來了。 : 從那時開始,故事對我而言就失去了意外性..Orz... : 我一直在想,恐怕很難推薦給科幻迷的友人看了...XD : 智慧體學習認知這段描寫得很棒,我也覺得是本書很值得看的重點之一。 : 只是無獨有偶,這兩年剛好科幻大師羅伯特.索耶的《WWW.甦醒》三部曲譯成中文版, : 從兩個角度,同時描寫了人工智慧和真實盲人從無開始的認知和學習過程。 : 而我不幸先讀了那套XD畢竟手法雷同,就沒有被寵物先生感動到了。 : 但能夠使用這種角度描寫,寵物先生真的頗具巧思。 : 最後回歸推理領域, : 我覺得無傷大雅但美中不足的點, : 是雖然中段有因為養母女之間事件遭遇相同,而使用了敘述性詭計, : 但相關情節實在太不關鍵,無論讀者有沒有誤會,都不太會增加意外性和誤導。 : 而最後「相同遭遇」的原因我印象中也只是純巧合, : 雖然大概知道講到這裏是要提示讀者,前面有些段落用了「敘述性詭計」, : 卻不會讓我特別想回去找。 : 補一小刀,我不喜歡用像《殺人鬼》系列那種 : 「意外細節相同,純屬巧合」的解釋來實行敘述性詭計, : 讓我感覺像作弊 XD : 以上是個人挑剔,不過遇到純推理小說的朋友,我還是會跟他們推薦的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9.34.53

01/01 00:36, , 1F
寵物先生已經有新書出版囉!書名叫《謀殺在雲端》
01/01 00:36, 1F

01/01 02:13, , 2F
也謝謝這篇的原po意見(還有打廣告的樓上XD)
01/01 02:13, 2F

01/06 21:30, , 3F
人名感覺蠻日式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顏露華下去..
01/06 21:30, 3F

01/11 15:38, , 4F
好像不小心被雷到了,不過有機會還是會找來看看
01/11 15:38, 4F
※ 編輯: butata (111.240.80.17), 04/07/2015 19:54:06
文章代碼(AID): #1Imk5bGe (Detective)
文章代碼(AID): #1Imk5bGe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