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台灣價格

看板DSLR作者 (小3機,回不去啦~)時間11年前 (2013/07/10 09:38), 編輯推噓20(20053)
留言73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 waterspinach:景深換算也是乘1.6啊 可以看#19T7HVx6這篇 07/09 23:35 : 推 thepilot:景深不是這樣算的...沒有直接乘1.5或1.6之類的算法 07/09 23:40 : → waterspinach:為何不能這樣算? 我實際拿apsc和ff來拍過,確實跟那篇 07/09 23:43 : → waterspinach:文章說的差不多啊 07/09 23:44 : 推 thepilot:恩你可以看看冼鏡光老師的文章,或是其他文章來比較一下 07/10 00:02 : → thepilot:http://ppt.cc/~NC6 其實景深計算器只是個大概,又我們口 07/10 00:03 : → thepilot:中所說的景深是有包含模糊圈這種概念,那這樣又要把焦段 07/10 00:04 : → thepilot:拿進來討論,所以我們主觀的景深和科學計算式的又不太相 07/10 00:05 : → thepilot:同... 07/10 00:05 冼鏡光老師的文章我有看過,景深當然有其公式,而且還頗複雜 但我所講的光圈換算,就是一個快速而概略的計算, 當使用不同片幅,不同光圈的鏡頭, 可以快速估算出這樣的組合,其景深會"約略"等同全幅上光圈開多大的效果 簡單找數據代入一下景深APP: FF: f3.2 80mm 距離3M 景深=25.45cm APSC: f2 50mm 距離3M 景深=26.96cm (同樣的距離,同樣等效焦段,兩者會有相同的構圖) 算出來的景深差距,大概是5%左右,也算是滿接近了 所以同理來推算sigma 18-35 F1.8這支 拍出來的視角和景深效果,就會約略等於全幅上的 28-56 F2.8的表現 簡單的計算就能了解這支鏡頭在景深上的表現大略如何 也是有它實用之處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5.58.216

07/10 10:11, , 1F
又要開始討論這個了嗎...
07/10 10:11, 1F

07/10 10:15, , 2F
現在拍照還有多少人會去管景深有多少呢...
07/10 10:15, 2F
拍照當然不太會去細算景深 但如果想購入不同片幅的相機,就可以簡單估算一下景深的表現 乘個1.6而已~ 很簡單的

07/10 10:15, , 3F
視角沒什麼問題 不過景深嘛.....
07/10 10:15, 3F

07/10 10:16, , 4F
不知道會不會有等效iso...
07/10 10:16, 4F

07/10 10:18, , 5F
頗實用,不必計較酸民
07/10 10:18, 5F
XD

07/10 10:35, , 6F
景深表現?你是指散景吧
07/10 10:35, 6F

07/10 10:36, , 7F
景深一樣不代表散景會一樣,同樣景深1cm 24mm拍出來跟
07/10 10:36, 7F

07/10 10:37, , 8F
600mm拍出來的散景完全不會一樣
07/10 10:37, 8F

07/10 10:38, , 9F
你這結論雖然正確,但理由似乎不太對喔
07/10 10:38, 9F
我是寫景深沒錯啊 用景深APP算出來的景深確實誤差很小(5%) 散景的話,我是用同樣距離,同樣等效焦段的前提去討論,所以也是差不多 http://www.wretch.cc/blog/dowchia/11731962 文章裡有5D3+35L v.s EOS M+22mm F2的比較 可以看到在同樣構圖下(建立在相同距離+相同等效焦段), 散景的部份,大概就是差了一級的光圈(乘1.4和1.6,粗略視為一樣) 我知道景深和散景是兩件事,但在同樣距離,同樣等效焦段下 看來是可以直接換算,不會有太大誤差

07/10 11:24, , 10F
不用管這個啦,講CoC只是繞了一圈最後又回到原來的結論
07/10 11:24, 10F

07/10 11:26, , 11F
冼鏡光自己也在賣書,光他那別人都是錯的我才是正確的調調
07/10 11:26, 11F

07/10 11:27, , 12F
就不是很欣賞這種看人的角度
07/10 11:27, 12F

07/10 11:37, , 13F
相同距離+等效焦段+等效景深才會有差不多的畫面
07/10 11:37, 13F

07/10 11:38, , 14F
光只有等效景深是不一定會成立的
07/10 11:38, 14F
所以我文章都一直強調是在同距離 同等效焦段的情況下來討論的囉~

07/10 11:39, , 15F
2樓的相簿每一張都淺景深
07/10 11:39, 15F

07/10 12:08, , 16F
嗯嗯 那可能我誤解了抱歉
07/10 12:08, 16F

07/10 14:16, , 17F
._./ 我會去管景深
07/10 14:16, 17F

07/10 16:12, , 18F
應該說我要講的意思是用景深計算器算出來的是一個很冰冷
07/10 16:12, 18F

07/10 16:13, , 19F
的景深數據,但和我們口語中所說的淺景深又不一樣。
07/10 16:13, 19F

07/10 16:18, , 20F
我們口語中的淺景深是包括散景模糊程度的,例如同樣f1.8
07/10 16:18, 20F

07/10 16:20, , 21F
的35mm和85mm你在實拍中散景的差異會比景深計算器表現出
07/10 16:20, 21F

07/10 16:21, , 22F
來的明顯很多。然後我也不是冼老師的信徒,所以才說可以
07/10 16:21, 22F
我覺得35mm和85mm散景的差異可以參考一下 #1AAfpnzz這篇 長焦拍的在景深外的東西,模糊的程度會超過短焦拍的 也就是V皇所提的,差不多的景深,但用24mm和600mm拍出來的散景是截然不同 所以用長焦定焦才能拍出背景糊到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的散景 不過還是再次強調,我是就同樣距離,同樣等效焦段來討論景深和散景的換算 以景深計算器來算,景深誤差很小 以實拍圖來看,散景也是約略符合1.6倍的光圈換算

07/10 16:21, , 23F
看看其他作者的文章。
07/10 16:21, 23F

07/10 16:23, , 24F
所以回到S16-35 f1.8來看,按照你的算法S16-35換算下來約
07/10 16:23, 24F

07/10 16:25, , 25F
略等於28-56 f2.8,但你可以看看實拍照,其實比FF的28-56
07/10 16:25, 25F

07/10 16:27, , 26F
f2.8的淺景深調調還是不同的。
07/10 16:27, 26F
以我自己用過FF和APSC的感覺,FF的散景確實糊的比較漂亮 也就是所謂的立體感,主體有跳出背景的感覺 這在我還在用APSC的時候,不太容易拍的出來 至於是什麼原因我就不知道了~

07/10 16:44, , 27F
我之前也是大概像你這樣的算法其實,因為想說方便轉換,
07/10 16:44, 27F

07/10 16:45, , 28F
但後來幾次FF和APS-C切換之後回來看照片才發現並不是直接
07/10 16:45, 28F

07/10 16:45, , 29F
乘除1.6光圈這麼簡單。因為有些照片"看"起來會比預想中的
07/10 16:45, 29F

07/10 16:46, , 30F
差異更大,有些則是差異比預想中更小很不固定。尤其你拿
07/10 16:46, 30F

07/10 16:46, , 31F
來拍影片更明顯。
07/10 16:46, 31F

07/10 16:48, , 32F
恩我知道V兄說的那個,你上篇要我看的那篇文章也有提到糢
07/10 16:48, 32F

07/10 16:49, , 33F
糊圈這個概念。這也是我要表達的,如果你要按照正規的計
07/10 16:49, 33F

07/10 16:50, , 34F
算公式,那沒有直接乘以1.6這種算法,正規算式很複雜...
07/10 16:50, 34F

07/10 16:50, , 35F
那假使我們不要正規算法,只是要大概估算出實拍中人眼對
07/10 16:50, 35F

07/10 16:51, , 36F
於淺景深的主觀感受(包括模糊圈),那乘1.6有時會落差很大
07/10 16:51, 36F

07/10 16:52, , 37F
。即使在標準焦段中誤差小,但一旦用到長焦就會有明顯差
07/10 16:52, 37F

07/10 16:52, , 38F
異了...我要說的是這個。
07/10 16:52, 38F

07/10 16:53, , 39F
例如100mm f1.8的APS-C和160mm f2.8的FF拍出來的絕對和你
07/10 16:53, 39F

07/10 16:53, , 40F
用景深計算器算出來的差異多得多...
07/10 16:53, 40F

07/10 16:53, , 41F
我懂你的意思了,我確實沒做過長焦的實拍測試
07/10 16:53, 41F

07/10 16:54, , 42F
不過現在沒APSC機身,日後有機會的話再測試看看囉~
07/10 16:54, 42F

07/10 16:55, , 43F
也多謝T兄的經驗分享:)
07/10 16:55, 43F

07/10 16:57, , 44F
喔喔不會,其實我上篇會回是因為我看這管實拍的散景和自
07/10 16:57, 44F

07/10 16:57, , 45F
己用FF 24-70mm f2.8拍得有很明顯不同,所以我想說光圈乘
07/10 16:57, 45F

07/10 16:58, , 46F
1.6的算法和經驗不太相同XD
07/10 16:58, 46F

07/10 17:10, , 47F
所謂"等效"就是效果相同或接近的意思
07/10 17:10, 47F

07/10 17:11, , 48F
不然就算同片幅同焦段同光圈不同鏡頭的表現就不盡相同了
07/10 17:11, 48F

07/10 17:38, , 49F
亂入 所以照原PO論點 M43的f2.8就差不多是FF的f5.6嗎?
07/10 17:38, 49F

07/10 19:15, , 50F
景深來簡單換算的話,是約略等於ff的f5.6沒錯
07/10 19:15, 50F

07/10 19:16, , 51F
不過當然還是要有實拍來佐證啦 我自已只有比較過ff和
07/10 19:16, 51F

07/10 19:16, , 52F
apsc~
07/10 19:16, 52F

07/10 20:45, , 53F
要景深 買全幅才是真正的王道
07/10 20:45, 53F

07/10 20:48, , 54F
散景程度FF王道阿
07/10 20:48, 54F

07/10 22:07, , 55F
怪了 到底是誰灌輸景深=散景的觀念...
07/10 22:07, 55F

07/10 22:14, , 56F
散景=淺景深 不知理解是否正確???
07/10 22:14, 56F
細究定義的話其實散景=\=淺景深 散景是指背景"模糊"的程度,淺景深則是"清晰"的範圍比較小的意思 但當景深變淺時,散景往往也會比較糊,只是糊的程度還會受焦段,背景距離等變數影響 而且我們一般在描述一張背景比較糊的照片時, "散景很美"或"有淺景深效果"都是很常使用的形容詞 如果對定義不是很了解,就很容易混用了 ※ 編輯: waterspinach 來自: 1.168.98.55 (07/10 22:33)

07/10 22:25, , 57F
恩..總之Equiv. aperture不是在探討Equiv. bokeh
07/10 22:25, 57F

07/10 22:33, , 58F
散景=/=淺景深
07/10 22:33, 58F

07/10 23:50, , 59F
老實說 既然apsc的35/1.4標頭 大家用得這麼愉快
07/10 23:50, 59F

07/10 23:50, , 60F
那這顆鏡頭的重點應該是在讓人維持那愉快的感覺
07/10 23:50, 60F

07/10 23:51, , 61F
而非追求淺景深和散景好看與否 前者請洽望遠鏡頭
07/10 23:51, 61F

07/10 23:52, , 62F
後者則是轉接老鏡的目的 新鏡頭要求這個太不切實際
07/10 23:52, 62F

07/11 00:05, , 63F
老鏡的散景才不好看...滿滿的二線性散景
07/11 00:05, 63F

07/11 08:26, , 64F
我以前用550D+sigma 30 F1.4也覺得已經很強了,淺景深
07/11 08:26, 64F

07/11 08:26, , 65F
很美~ 結果後來用了FF,才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XD
07/11 08:26, 65F

07/11 12:02, , 66F
二線性,紫邊,耀光,這些真的不好看嗎?
07/11 12:02, 66F

07/11 12:36, , 67F
這都主觀意識,自己好就好
07/11 12:36, 67F

07/11 12:42, , 68F
看來我觀念的確有點模糊 感謝釐清
07/11 12:42, 68F

07/12 09:36, , 69F
請問這樣我的APSC 50mm F1.8就會≒FF的80mm F2.8嗎..
07/12 09:36, 69F

07/12 09:39, , 70F
那17-50 2.8那顆 光圈不就≒恆定F4.5...?
07/12 09:39, 70F

07/12 09:54, , 71F
景深來簡單換算的話,是約略等於ff的f4.5的景深
07/12 09:54, 71F

07/12 09:55, , 72F
但如果是進光量的話是不會改變的,F2.8就是2.8
07/12 09:55, 72F

07/12 10:07, , 73F
原來如此 多謝解惑
07/12 10:07, 73F
文章代碼(AID): #1HtBiId0 (DSLR)
文章代碼(AID): #1HtBiId0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