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國] 美國啊~

看板CultureShock作者 (eiffingeri)時間13年前 (2011/07/26 19:50), 編輯推噓5(505)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2 (看更多)
※ 引述《Cain (該隱。下一站愛爾蘭?)》之銘言: : 這篇應該是我這次美國行最後的一些雜感心得了吧..?(喂) : ◎廁所的門縫 : 這次去美國,因為某些原因得常常跑廁所 : 印象中在紐約我就去過了 MoMA、自然博物館、水族館、帝國大廈 : 的廁所,還有華盛頓的航空博物館和在 Richmond 的辦公室洗手間 : 不曉得是剛好恰巧遇到還是普遍性在美國是這樣,我發現很多 : 這些公用廁所的門縫都超級大的 : 我說的是廁所門左右側的縫隙,不是上下方的開口 : 有多大呢?大到你可以看見廁所裡面蹲著的人在幹嘛 : 某天我終於忍不住疑惑問了另一位男同事「你們男生廁所也是這樣嗎?」 : 他說是啊,之前稍早他在排隊等廁所的時候才從門縫看到某間廁所裡蹲著 : 另一位同事在看報紙 : 我:......... 好囧的感覺啊~ : 我問另一位美籍同事(女生),她說已經習慣了所以不會想太多 : 我很好奇廁所的門縫那麼大是為了什麼安全的原因嗎? : (在瑞典的話,公用廁所還蠻普遍是密閉單間,每間內附一個小洗手台 : 和鏡子等等,隱蔽性很好。即使是在像IKEA那樣的賣場廁所,門的下方 : 開口也不會很高,稍稍可以看到影子或鞋尖這樣,左右兩邊關起門來則 : 不會有縫隙。 就我的經驗感覺沒有這麼誇張 不過我覺得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 美國人對於展示肉體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在乎 意思是說對於身體的"遮蔽"這件事情並不太重視 (但是當然並不等同於不重視隱私) 現在東岸女生流行穿緊身褲 真的是下半身線條全都露 在台灣真的不太容易想像這種景象 : 不過瑞典還有一種乾式馬桶,很多人的鄉間別墅或是比較野外的地方會 : 使用;通常是在室外單獨一間小房間,裡面架高半人高左右,高地板上 : 挖個洞就是馬桶,底下有水肥箱接住落下的肥水,屋主再定時去更換 : 水肥箱即可。這個的好處是不用接複雜的污水管線,又比在野外直接大小便 : 來得有遮蔽性;壞處則是氣味很難聞,畢竟沒有沖水,上廁所的時候低頭 : 一看前人的遺跡都歷歷在目... Orz) 這種美國也不少 一般是流動式廁所 有些野外或者風景區的固定式廁所也採用這種方式 他是採用天然自動發酵(化糞)的方法 : ◎車子跟交通 : 在瑞典三年我在街頭看到真的 Jeep 的次數應該不超過五次;即使是在 : 窮山惡水需要四輪驅動的冰島山區,Jeep 也不是大宗。 : 可是我在美國兩個禮拜,不管是在紐約、華盛頓還是 Richmond,Jeep : 算是四處都可見。 : 而且不只是 Jeep,在美國所見的車輛都頗大(裡面通常只有駕駛,沒有 : 其他乘客... ),一般歐陸常見的去頭尾小車在美國反而很不常見 : 我問我的美籍同事,他們是說感覺比較安全,尤其是當其他人都開大車 : 的時候 美國人本來就喜歡開大車 最有名的是Ford F系列...F-150, 250, 350, 450...... 很多嬌小的女生也一樣開大車 然後拖個船、拖各種其他交通工具、拖個板車...etc五花八門 確實美國就是一個很不環保的國家(整體來說) : 感覺不是很環保..... 不過美國的油價真的是有便宜,也難怪大家可以 : 這樣無感地開大車了 @_@ : 然後交通,跟歐陸最大的差別是圓環和超車。 : 比起在這邊幾乎每個交會路口都要來畫個小圈圈相比,在美國大多是以 : 十字路口和紅綠燈取代 : 在瑞典和德國開車的話,內線一定是空下來留給較快的車輛超車用, : 所以通常是開在外線,超車時才切到內線,超完車後就又切回外線。 : 在德國如果停留在內線但是又不夠快的話,後方來車通常會很不客氣地 : 直接貼近你的車屁股對你閃大燈,意思就是叫你烏龜不要擋路啦~ : 可是在美國的時候,我發現超車不是只有從左邊,是跟台灣比較類似的 : 左右都超車;所以在瑞典這邊要變換車道通常只需要注意左邊,在美國 : 和台灣則是兩邊都要注意,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有其他車輛或機車從右後方 : 竄出 : 我自己的感覺是,在歐陸,道路的交通設計比較傾向於「每個駕駛人都 : 瞭解且遵守交通規則」,以致於可以大量的使用圓環而非紅綠燈。 : 在美國和台灣則比較像是「無法肯定每個人都會守規則,所以用紅綠燈最 : 公平」 其實在美國開車 都市和郊區小鎮差別還蠻大的 住習慣小鎮,去大城市真的超不習慣、也覺得超危險 但是一個美國普遍比台灣好的地方是 美國開車的人絕大部份會禮讓行人 這一點在台灣真的不容易看到 歐洲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個人覺得美國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設計 我所見的大部分都採先上後下的設計 對開車人還說常常會造成嚴重的壓力 因為要上的人要切入左方從慢速要開始加速 而要下的人必須向右切,並且減速 這種快慢交替和左右互切的系統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驚險鏡頭 如果有人路不熟臨時發現要下交流道 那更是容易發生意外 :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 you! : 在歐洲,人與人打招呼通常是點個頭、或簡單說個嗨或日安,有時候 : 只是四目相接笑一下而已 : 在美國則是可以四處聽聞 How are you today? 此起彼落。 : 雖然心裡很清楚這只是問好,跟說 hello 一樣,可是因為是個問句型態 : ,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認真回答 XDD : 更奇怪的感覺是因為通常在歐陸我們只對認識的人問你好不好,對陌生人 : 則頂多點頭或說嗨,所以是「只對重要的人問好,而一旦問好就是真的在 : 問你好不好」 : 在美國則是「來者一律問你好不好,可是不論你真的覺得好或不好,問的 : 人其實都不在意」 : 有點難解釋... 但就是明知道問者無意,還是要回一下標準答案「好」。 : 感覺像是「啊~我是跟你很熟嗎?」 : 尤其是遇到一些旅館服務人員或是商店店員,雖然聽到 How are you today? : 從他們嘴裡併出來,可是彼此雙方目光不但沒相接,有的時候根本對方的臉 : 還向著其他方面、或是人已經擦肩而過了才聽到 How are you today? 從 : 背後傳來..... 囧rz : 在 Richmond 的時候受邀去一個同事家吃晚餐 : 該名同事跟他老婆不久前才剛去德國度完假,所以晚餐席間我們就談到 : 他們對德國旅遊的心得 : 他太太就說,她覺得德國人好像比較冷漠,因為走在路上或走進商店的 : 的時候即使是四目相接,也很少會開口問她今天好嗎? : 我聽到的時候心想「拜託~我才覺得你們美國人無意義的過度熱情讓人 : 頭大勒 XDD」 這是典型的老美的文化阿 每個見到的人都會問How are you 但是當然絕大部份不是真的要問你好不好 只是像台灣以前“甲飽未?“這樣的招呼與而已 而且他們會預期你回答fine, good 不過也僅止於這層表面啦 其他的要說熱情 除非你融入他們那個group 我倒是有一個問題 我太太今年初剛剛去瑞典交換3個月左右 據她說 瑞典對於物慾的追求比起美國來要少很多 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鼓勵消費 所以一堆美國人就是買到車庫不能堆再拿出來garage sale 車子要新的、電視要新的......什麼都追求新(台灣這一點有像) 他說在瑞典看到一大堆車子舊到不行還在開 大家也沒有那麼多物慾 另外就是穿著上比較中性 一般服飾品牌也普遍比美國平價 以上 不知道這幾個觀察有沒有其他想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26.21.29

07/26 19:51, , 1F
緊身褲? 駱駝蹄... -////-
07/26 19:51, 1F
恩~~當然正常來說,沒有人會這樣盯著那部位看 大部分上衣也會垂下來蓋住一部份 但是應該就是大大想像的 我這邊冬天大約有6成左右會這樣穿 一個美國朋友說這個是源自於紐約的流行 (所以我猜紐約會有更高的比例?) ※ 編輯: eiffingeri 來自: 76.226.21.29 (07/26 19:59)

07/26 21:52, , 2F
我倒覺得LA的人更熱愛暴露自己的身材 真正在紐約討生活
07/26 21:52, 2F

07/26 21:53, , 3F
的 平日的衣著都蠻有禮貌的(就算只是去隔壁商店買東西)
07/26 21:53, 3F

07/26 21:55, , 4F
休閒風在紐約 除了黑人外(勿戰) 真的不是太常見
07/26 21:55, 4F
我這邊倒是看到比較多白人女生這樣穿 黑人也不少 相比之下反而亞洲人比較少說

07/27 12:20, , 5F
我這邊小鄉下附近的highway ramp亣多是先下後上
07/27 12:20, 5F

07/27 18:19, , 6F
美國各地高速公路交流道種類很多,只看一地不能以偏蓋全.
07/27 18:19, 6F
我沒有意圖說美國的高速公路全都這樣啦 不過我待過三個地方,看到的交流道都大部分是如此

07/27 18:23, , 7F
我在美國常看有女生穿緊身褲不搭長上衣的~就整個屁股
07/27 18:23, 7F

07/27 18:25, , 8F
和駱駝蹄都很明顯~路上看到這樣的人~都會忍不住盯兩眼
07/27 18:25, 8F

07/27 18:25, , 9F
因為覺得這樣穿很難看 XD
07/27 18:25, 9F

07/27 18:26, , 10F
如果是有搭長上衣的~那台灣也很多人這樣穿
07/27 18:26, 10F
其實也不是長上衣 大部分是一般的T-shirt或這上衣 不扎進去就會垂下來蓋住一部份 ※ 編輯: eiffingeri 來自: 76.226.21.29 (07/27 20:45)
文章代碼(AID): #1EBgdyDn (CultureSh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2 篇):
美國
6
32
文章代碼(AID): #1EBgdyDn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