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亞洲] 越南人問我的中文姓名

看板CultureShock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0/28 11:47),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oreytsai (海綿寶寶)》之銘言: : 越南人姓名分成三部分,姓 (ten ho)、中間名 (ten dem)、名 (ten chinh) : ,日常生活中只稱呼名,視情況會連中間名一起稱呼。 : 話說我認識一個來台灣工作的越南男生,跟他還滿有話聊的,他的越南語姓名 : 是 Nguyen Hoang Viet (阮黃越),姓 Nguyen (阮),中間名 Hoang (黃),名 : Viet (越) 阮黃"越",如果改成阮黃"鉞"就更氣派了,越鉞兩字在中古漢語跟現代漢語都是發音 相同的,只是偏旁不同,不用改變平常口語呼叫性名的習慣,但是"鉞"尊貴多了。 "鉞"是皇帝的儀仗,可以借給大臣表示有皇帝的授權辦事。 借給"黃鉞",還可能可以搭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錫"的特殊禮遇 ----------------------------------------------------------------------------- http://baike.baidu.com/view/51719.htm 百度百科:假黃鉞 詞語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重臣出征往往加有假黃鉞的稱號。黃鉞,以黃金為飾,古代帝王所用 ,後世用為儀仗。以黃鉞借給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權之意,魏、晉、南北朝地位 最高的大臣出征時,常加此稱號。《晉書.職官志》:“魏文帝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 軍事,或領刺史。又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則總統內外諸軍矣。”《 通志.職官略六》:“江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導等權重者乃居之。宋氏人臣無居 者,唯江夏王義恭得假黃鉞。”宋陸遊《上殿劄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擇羣臣, 使之假鉞而董二軍。” 歷史淵源   皇帝不能事事躬親,所以必須指派人代行,然空口無信,輒以節為憑,漢朝使節沒有 區分層級,到了晉朝,使節開始區分層級。 ------------------------------------------------------------------------------- 北周書中,楊堅稱帝以前是隨國公(後來改寫成"隋"),有以下待遇:  假黃鉞: 得到皇帝授權代理某事  劍履上殿:上宮殿不用卸下配劍,表示敬重  入朝不趨:上朝不用快步進入表示恭敬  贊拜不名:在殿上禮官不直呼他的姓名(直呼表示是上對下的關係),       只呼官銜,顯示敬重  備九錫 :給予九種禮器,表示最高禮遇。 http://www.sidneyluo.net/a/a12/008.htm 周書  卷八‧帝紀第八  靜帝 隨國公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柱國... 隨王楊堅為相國,總百揆,更封十郡,通前二十郡,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 九錫之禮,加璽、鉞、遠遊冠,相國印綠綟綬,位在諸王上。 九錫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839.html?wtp=tt -- ξ ~真討厭~ -● ν) √■_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8.150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4.24.8.150 (10/28 11:49)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4.24.8.150 (10/28 11:54)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4.24.8.150 (10/28 11:58)

10/28 12:40, , 1F
越南文只有發音 中文是到台灣來有需要才去翻漢越字典
10/28 12:40, 1F

10/28 12:40, , 2F
雖然有一定的對應方式 但是這樣改也不是不行
10/28 12:40, 2F

10/28 20:10, , 3F
中文姓名是到台灣來才按照漢越音取的
10/28 20:10, 3F

10/28 20:11, , 4F
通常不會使用少見的中文字~~
10/28 20:11, 4F

11/01 21:25, , 5F
古代還有字喃 基本上漢字也有固定漢越音 只要發音符合就可
11/01 21:25, 5F
文章代碼(AID): #1CoF9TRm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CoF9TRm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