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寫給台灣的信

看板CrossStrait作者 (Inesse)時間13年前 (2011/07/22 00:17), 編輯推噓15(16135)
留言52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本文是我一位朋友來臺灣玩後,寫在人人網上的日誌。 算是我覺得少見的感性理性兼具,中肯中立也講到我心坎去的一篇遊記吧。 故而轉之。 ------------------------------------------------------------------------- 寫給台灣的信 by 熊浩 http://blog.renren.com/blog/244784005/741750455 写给台湾的信 一 飞机开始降落,我闭着眼睛,安静地等,等着抵达云端下,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 时间回转往复。 “我们和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1]——我紧紧地握了 下拳头。 “康永哥,你才是康熙‘一姐’吧!”[2]——我放肆地朗声大笑。 “人们普遍担心,在说中文,用筷子吃饭的地方,可不可能有和平的政党轮替?可不可能 一人一票选举自己的领导人?他们做到了,用选票而不是枪炮,他们从一党专制到两党朝 野互动,和平过渡,没有死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怎么会在《人民日报》的宣传底 下变成了攻击台湾的理由了呢!?”[3]——我用力的点着头,仿佛自己也分享了那份骄傲 。 电视屏幕里,对岸立法会里乱成一片,打成一团;对抗、碰撞、侮辱——我拉住台湾同学 问他,“你承不承认,你们和我们的议会里,都是怪局?” 龙应台说,那天的凯德格兰大道,满满的、起伏的全是红色的人潮,“阿扁下台”的呼号 声在朗朗的夜空里荡漾。有人放起了天灯:“礼”、“义”、“廉”、 “耻”四个大字 ,高高地悬在总统府前,浮在半空之上。不知道,透过办公室的窗机,他怎么受得了这四 个字那耀目的光亮——唏嘘间,我用手背抹去眼角的泪滴。 流年幕幕层层。 像极了电影的光屏。 …… “亲爱的各位旅客,我们已经到达桃园国际机场。” 二 从桃园,到新北,到台北,一路上,我一直在找大城市的影子——没敢和台湾的你们说, 你的家像一个巨大的县城,而且,我没有夸张。 “哪里有??”台湾国语响起来,你开始了辩解——“有那么干净的县城吗?有那么友善 的县城吗?有那么多民间商铺可以林立的县城吗?有那么多民间信仰受到尊 重的县城吗 ?有垃圾分类那么细致的县城吗?”——好吧,我老实的回答,这个真没有。 台湾的你们已经能够自信于细节了。具体而微的可亲、温存、尊重和爱,像捷运上的博爱 座,没有老人时,困倦到不行的你也愿意站着。空空的座位,告诉外来的朋友,你们在乎 的是人情互当的彼此温暖。 我长呼一口气,真的,佩服你们! 但如果你还愿意聆听,我想讲: 城市如果只能选择温暖或是漂亮,我和你们一样,当然首选温暖。但是,如果两个都能选 呢?所以,不要用优点掩盖弱项——小心死要面子的辩论,这是华人文化逻辑自我封闭的 陷阱。 坐在电视机前看五都选举,觉得五都好大,觉得每“都”皆是完全各异的一幕天光,皆是 纵横捭阖的非凡气象。没想到他们彼此其实那么近,或者说得更直接些,其实 那么小。在 台湾的你,当然要首先关心台湾“在地”的政治生态,但,格局别被周遭限制了、妨碍了 、狭小了。不是吗,关爱台湾的目光,也得有“下得庐山”的眼 光。 这些话,何尝不是说给我自己听? 三 在中兴,我问你们,大陆什么地方你们最不能忍? “对我们国际空间的打压。” “为什么大陆那么大,心胸会那么狭隘?” “排队啊,大陆人好像不习惯排队。” 我是想说,遇到差异和误会不要客气和隐忍,否则见面得越多,会越显得生分;不满的、 讶异的,用尊重的方式说出来。 在政大,陆生问我,大陆的一切能改变吗? 我回答她:“别问大陆可不可以改变,问问你自己会不会变。不要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来自 庙堂的变迁,不要以为任何历史的进步你可以完全外在。重点是,自己可以变,重点是, 用更严格的眼光要求自己,于是,当你遇到我,我希望你看到后面那个善意而大气的中华 。” 四 故宫里,一位西北来的大姐,以巨大的音量,招呼她同行的伙伴,她也许不觉得,但声音 已经震得整个大厅嗡嗡作响了。 我问台湾的你,要是你在现场,你用什么方式处置? 射去鄙夷的目光? 加快步行的速度? 窃笑、怒视、忽略、充耳不闻? 或是,低头调大Itouch的音量? 还是——用善意的方式,上前、微笑、小声地提醒她——“阿姨好,不好意思,在博物馆 里,不可以那么大声。” 我试了最后一种方法,验证有效——这是晚辈提醒长辈的方式,因为我本就比她年轻;这 是主人提醒客人的方式,虽然我也是客——而不是,文明的先进教训或指点野蛮的后进。 用这种和气的方式,可以提醒他们这公共空间中的秩序规则,但这中间包含的尊重又不至 于让对方难堪。 台湾的你知道吗,那些“不守规矩的陆客”中的大多数不是坏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如同我 们的长辈,辛苦耕耘,成长不易。在家,是称职的父母;在外,也尽责地工作。他们甚至 为贫弱发过声,为不公呐过喊;缺的,是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自处与相处的经验。 他不会的相处方式,看着她的眼睛,教给她,好吗? 阿姨,有些不好意思,说了声“谢谢”,然后报以微笑。 这是故宫里应该拥有的相处之道:在文化面前,我们都是谦卑的学子,没有高傲的老师。 五 我问你关于国族认同,你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你内心的尴尬。 你耐心地向我区分,你的那个“中国认同”中的“中国”,是文化域而不是地理、政治的 疆域,是唐宋明清的陶醉沉湎,是长江黄河的奔腾万象,是杜工部的诗,是李清照的词, 是苏黄米蔡的字,是子曰:“仁者爱人”。 但问题是,这个文化域如何纯然地外在于地理、政治的中国疆域?不是吗,不见白帝城的 晨曦江陵的水,你怎能理解李白的诗?不站在富春江前,静思、沉潜、遥 望,与大大的 天地一同呼吸,你怎会读懂黄公望的图?不入成都,面朝武侯像,背靠《满见红》,岳武 穆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 山缺”又怎会字字入心,丝 丝入扣? 在故宫的展厅前,作为主人的你趴在玻璃的那头,作为客人的我趴在这头。作为主人,你 可曾问过自己——里面的这些瑰美的文化纪念,是我的吗?和我的命运真的 血脉相通, 戚戚相连吗?如果相连,那么对岸还能仅仅是一个外在的、非我的、政治的中国吗?如果 不相连,你为何对文化中国,爱得那么深? 你们的外在与内在,在这种文化与国别,他者与自我,我们与对岸的纠葛中徘徊、挣扎、 紊乱。 难为你了。 辛苦你了。 我想抱抱你。 六 同行的伙伴告诉我,他们一路上都在遭受“文化振荡”:台湾和中国,“国”内与出“国 ”,我们和你们,内心时常被这些子句打到,但沉住气了,没有做声。 一个大陆去台湾的交换生和我说,两岸关系最终如何构架都无所谓,但可不可以别老是称 呼对岸为“中国”?这已是分道扬镳,生疏无亲的句辞。 恩,我大陆的同伴们,你觉得你毅然决然、思想开放;你以为你独立思考,长于批判,但 一到这个关节,你就会发现从小所受教育的力道,如影随形,在独立也独立不掉。这不是 洗脑,而是阿尔都塞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魔障,我们都浸泡于其中,点点滴滴, 早已进入基因,化为血液,是我们的背景、立场,甚至安身立命的那份归依,摆控不了, 也放弃不掉。 眼前突然跳出康德的话,知识分子,“要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理性,意 味着不固执、不矫情、不放肆;一切,意味着不加预设,没有前提,什么都不能逃离理性 的检查,无论是什么方案,都可以讨论,都应该协商。 说起来好像不难。 在youtube上,我常常碰到两岸愤青的对骂。骂得累了,大陆有人说:“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 对岸有人回应:“谁和你是同根生!” 台湾的你们,你知道这句话,有多伤人吗? 从“文化震荡”到“用勇气在一切公共问题上使用理性”,这亦是我时常的纠结和徘徊。 或许,知易行难? 或许,我们其实可以先消弭敌意,为彼此鼓掌,不去相互伤害。 或许有一天,你也可以听懂我的不易。 七 从台湾归来,对于从未去过对岸的我,竟然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国与家,彼与此,分裂 与统和,不过是过眼之物,不值得过度构思。但十一天的旅程,一路被照顾、被尊重、被 关怀,让人心重回温润醇和,却是真的惬意得很。 走的那天,到国际学社的前台check out,当值的大叔提醒我别忘了带走存在冰箱里的辣酱 。拿过辣酱,见上面留下了一段字条,是昨晚阿姨下班时,交给接班人的留话: “218熊浩的。他这二天会遷出来拿。” 字里行间里,这便是台湾。 八 其实关于两岸,有的事情你们和我们都没有准备好,都还需要时间,那不妨再耐心些,再 大气些,再等等,比如:能够容纳两岸的那个新的智慧的屋檐。但有好多事情不必等,比 如: “让不合理的到我为止,让合理的从我开始。” 保重了,为了彼此。 台湾,我们后会有期。 [1] 陈水扁与2002年8月2日提出“一边一国”论。 [2] 中天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的经典桥段。 [3] 朱学勤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改革开放30年》答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06.181.230

07/22 00:35, , 1F
好文
07/22 00:35, 1F

07/22 00:57, , 2F
給個網址連結比較好0.0
07/22 00:57, 2F
※ 編輯: Inesse 來自: 218.106.181.230 (07/22 01:08)

07/22 01:08, , 3F
已附上。不好意思疏忽了><
07/22 01:08, 3F

07/22 01:16, , 4F
推朱學勤,有風骨的知識分子,不多見了啊
07/22 01:16, 4F

07/22 01:35, , 5F
呵呵﹐天譴論的作者
07/22 01:35, 5F

07/22 02:48, , 6F
要登入...
07/22 02:48, 6F

07/22 03:10, , 7F
不管怎樣承認兩邊差異性是好事
07/22 03:10, 7F

07/22 07:07, , 8F
那么多問號。。
07/22 07:07, 8F

07/22 09:03, , 9F
看來要救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下的臺胞有機會了
07/22 09:03, 9F

07/22 09:56, , 10F
推 不過真的不少問號..
07/22 09:56, 10F

07/22 13:10, , 11F
這篇好幾處還是用看似的理性文字在包裝
07/22 13:10, 11F

07/22 13:10, , 12F
一般PRC人的思想
07/22 13:10, 12F

07/22 13:12, , 13F
例如堅持文化域地理域的中國一定得連結
07/22 13:12, 13F

07/22 13:12, , 14F
到政治域中國摻在一起作撒尿牛丸
07/22 13:12, 14F

07/22 13:12, , 15F
這就是很PRC的"中國思想"
07/22 13:12, 15F

07/22 13:13, , 16F
看不到原文
07/22 13:13, 16F

07/22 13:15, , 17F
又例如寬容地教育"陸客",這也是很奇怪
07/22 13:15, 17F

07/22 13:16, , 18F
的論點;在國內不好好教,非得到國外
07/22 13:16, 18F

07/22 13:16, , 19F
出醜,要外國人幫你們教
07/22 13:16, 19F

07/22 16:42, , 20F
最討厭這種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想的中華
07/22 16:42, 20F

07/22 16:43, , 21F
中國人永遠搞不清楚選擇意味著什麼
07/22 16:43, 21F

07/22 16:43, , 22F
往往到最後只會冷笑:我不會給你們機會
07/22 16:43, 22F

07/22 16:43, , 23F
卻又可笑的辯稱這不是非理性反民主
07/22 16:43, 23F

07/22 20:49, , 24F
哈哈我忍不住用人人網的帳號去回了..XD
07/22 20:49, 24F

07/23 11:16, , 25F
批評族群認同價值觀就老梗了
07/23 11:16, 25F

07/23 11:16, , 26F
畢竟這個無解,但筆者短短幾天能有這種深度
07/23 11:16, 26F

07/23 11:17, , 27F
的對台灣理解,我覺得很難了。
07/23 11:17, 27F

07/23 11:18, , 28F
這得先撇除敵意 價值觀成見 才辦得到
07/23 11:18, 28F

07/23 11:19, , 29F
台灣人能做到的也不是多數了。
07/23 11:19, 29F

07/23 11:19, , 30F
有些部份其實是心證已成,再拿事例來湊
07/23 11:19, 30F

07/23 11:20, , 31F
的,當然相對來說是開放點,我想跟這位
07/23 11:20, 31F

07/23 11:20, , 32F
作者在香港唸書多少也有關
07/23 11:20, 32F

07/23 11:41, , 33F
一般來講為了鼓勵原創,轉錄通常很少m
07/23 11:41, 33F

07/23 11:42, , 34F
但是最近可以m的文太少所以還是+m~
07/23 11:42, 34F

07/23 15:20, , 35F
可以鼓勵一下,中國人離開中國,就會發現
07/23 15:20, 35F

07/23 15:20, , 36F
世界跟他想的不一樣!
07/23 15:20, 36F

07/23 16:19, , 37F
我這朋友之前在澳洲念書時的室友好像也是台
07/23 16:19, 37F

07/23 16:19, , 38F
灣人...不過這倒是他第一次來台灣,是跟一
07/23 16:19, 38F

07/23 16:20, , 39F
個學術交流團,雖然比一般旅行團深入一點
07/23 16:20, 39F

07/23 16:20, , 40F
但畢竟還是沒有很貼近真實台灣
07/23 16:20, 40F

07/23 16:21, , 41F
大陸朋友多少年的教育,要他們完全不以自己
07/23 16:21, 41F

07/23 16:21, , 42F
立場看台灣很難吧。其實我很希望他之後能自
07/23 16:21, 42F

07/23 16:22, , 43F
己來一次,更深入地看看台灣。
07/23 16:22, 43F

07/23 21:28, , 44F
那個 白帝城沒了
07/23 21:28, 44F

07/23 21:29, , 45F
富春江快斷流了
07/23 21:29, 45F

07/23 21:29, , 46F
武侯祠被砸了
07/23 21:29, 46F

07/23 21:30, , 47F
長江黃河奔騰? 這是在開玩笑吧?
07/23 21:30, 47F

07/23 21:31, , 48F
另外是滿江紅不是滿見紅吧?
07/23 21:31, 48F

07/23 22:31, , 49F
重點是,這明明是去旅遊就做得到的事啊
07/23 22:31, 49F

07/24 19:32, , 50F
照板上中國人的說法 能跟討人厭的台灣
07/24 19:32, 50F

07/24 19:33, , 51F
分割應是值得高興的事阿 怎麼會喊一句你
07/24 19:33, 51F

07/24 19:33, , 52F
們中國人就傷心呢 真是莫名奇妙
07/24 19:33, 52F
文章代碼(AID): #1EA54QTc (CrossStrai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A54QTc (CrossS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