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經濟學人指兩岸交流無法促統

看板CrossStrait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2/26 20:2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經濟學人指兩岸交流無法促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26/135/2n3wp.html 陳雲林此次來台訪問,照例引起一些抗議。嗆聲者真正想表達的,無非是擔心兩岸交流最 終導致台灣被併吞的命運;而「以經促統」的確也是中國方面所期待的。然而,《經濟學 人》最近的一篇文章卻指出,兩岸經濟整合不會達成中國的期待,也不會造成反對者所懼 怕的結果。 目前,中國與香港已經佔台灣出口的40%,台商在中國的投資至少高達900億美元,80萬台 灣人居住在中國。在過去2年來,兩岸交流大量激增。最近除了陳雲林之外,還有400位旅 行業者在22日抵達台灣。上週,南京市長才帶了百人參訪團前來,而遼寧省長也帶了8百 人來台。兩岸直航在2008年7月才開辦,去年就帶來160萬中國旅客。 對馬英九的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而言,這些交流是精心策劃的政治戰略。國民黨期待向選 民展示和中國改善關係的好處。台灣經濟在2010年成長10%,並且在對中國和香港貿易盈 餘700億美元。這個成果可使國民黨繼續掌權;而中國則認為這會使台灣人民接受祖國「 統一」的日子越來越接近。 然而《經濟學人》這篇報導卻指出,國共這樣的如意算盤看來是行不通的。在去年的五都 選舉,民進黨就比國民黨得到更多選票。民進黨儘管在2008年總統大選落敗,陳水扁又因 貪瀆案下獄,該黨現在已經有實際的機會在下屆總統大選中獲勝。陸委會最近公布的民調 也顯示,主張「盡快統一」的比例達到新低,只有1.2%。而主張「維持現狀、以後再統一 」的比例也日漸下滑,只有17.6%。主張現在就獨立或日後獨立的比例,則從30.5%上揚到 35.5%。 這也沒什麼令人意外之處。台灣長久以來除了跟中國打交道的問題外,根本和其他正常國 家沒有兩樣。當兩岸關係變得比以前和緩,「維持現狀」就更吸引人。日益密切的交流也 使得雙方的差異點被顯明出來,更了解中國反而使得台灣人更明白自已的繁榮與自由有多 珍貴。 因此,馬英九必須在對中國經濟上的浪漫與政治上的距離之間求取平衡。面對中東的動亂 ,他呼籲中國要改革。同時,他也要求美國出售台灣新的戰鬥機。本週,他還因為菲律賓 將台籍嫌犯送給中國而嚴責菲國特使。 台灣意識抬頭對傾向台獨的民進黨固然有利,但該黨也面對兩難。人民無疑地還是喜歡與 中國合作而得到的經濟利益。國民黨拿「92共識」來和中國談判,但民進黨無法接受。明 年總統大選將會是拿什麼共識來取代「92共識」之爭。民進黨人很清楚,要成為一個可靠 的執政黨,就必須有和中國打交道的能力。正如民進黨一位支持者所說的:「沒有什麼共 識(consensus),只有常識(common sense)。」因此,民進黨在本週也成立了一個智庫, 要擬定具體可行的中國政策,並且要擔任兩岸溝通的管道;而中國似乎也已經準備好要給 民進黨一個機會。陳雲林這次深入南部民進黨的心臟地帶。儘管許多公民會自發性地出來 抗議,民進黨本身沒有發起群眾示威。 國民黨喜歡將民進黨人描繪為一群性格暴躁的人,會宣布台灣獨立,逼使中國真的侵略台 灣。而民進黨則將國民黨描繪為中國人的走狗,要讓台灣被中國併吞。《經濟學人》這篇 報導則認為,這兩個黨的爭辯事實上不是統獨,而是對於保持現況的最佳策略有所爭執。 危險的是,中國若明白她目前的政策根本無法拉近統一的腳步,會有什麼反應?幸運的是 ,中國自己有太多問題急著得解決,該國的領導人會樂得兩岸關係和緩,而不去過問這些 發展的方向為何。 ------------------------- 國外的研究 其本上中道客觀,不過我覺得有一點急於論述 (發表文章總要有些 整理過的、獨到的"觀點", 撰文者可能為了寫出他的觀點,而適度簡化了兩岸互動的意涵) 目前兩岸合作「擱置」一詞很重要 大事都緩下來,時間鏡頭拉長了, 目標和利弊也就很多元了 尤其政治人物和民眾都是複數,同為一黨的政治人物想法未必相同 兩岸目前、未來可見的合作和發展 並不是建立在兩岸政治人物、意見領導者 不夠聰明到發現自己的目標終將落空 或是發現了也沒空管 這樣的危險基礎上 畢竟兩岸面對的是現實、不是歷史 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你可以說如果最後不能得天下就一切白費 那是因為歷史離我們有距離,我們分析的目標便只有「得天下」一個 兩岸的互動涉及到中、台 在國際間、在華人圈 的形象 也涉及到當下兩岸人民的生活和企業的競爭力 和國際、尤其是出身自台灣的企業主對中國和台灣政治風險的評估 -- 而這又影響了中國崛起的軌跡 和 台灣的產業、勞動內容轉型 兩岸的互動 也涉及到兩岸國內政治甚至社會文化的發展軌跡 在國內政治部份,擠進權力核心的政治人物或政策官僚、地方政府人士 如果在近十年間以親台觀點為其論述甚至個人競爭力 就必然不會樂見、促成政策的轉向 -- 就像學界派別鬥爭一樣 社會文化上 在中國,「穩定」的"國族茁壯"發展方向裡 隱含著 "社會主義" 及 "終將民主" 兩塊神主牌 在直接吃進來結果抗議不斷的香港 和 抗爭不斷所以大軍壓境的疆藏之外 和台灣的和平相處,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國族融合和終將民主的最後淨土 而且是他們本來沒有,近幾年才入手的新資產 而且隨著兩岸交流的頻繁 和 網路、娛樂傳媒的發達下 台灣的社會文化、品牌形象 在中國有一定程度的嚮往和信任 反手打擊台灣,便等同於對時下青中年 宣告中國不會進展成像台灣這樣 那現在的中國人還可以夢想中國、中華文化、儒家道統 茁壯成為怎麼樣的一個大國? 可見的未來(雖然長,但仍短到至少可見的)是否能獨立 的分數 在兩岸開始交流後,便就得再和上述、甚至更多因素 包含政經社會的現況 和遙遠到無法預見的神主牌未來 加總 只是統獨的底限或民意是確實存在的 在心中加總考量歸考量,文字遊戲上還是絕對不能戳破 這也是為什麼對岸還肯和 預期將拿放大鏡從兩岸互動中把絲毫有利於統一的骨頭挑出來的民進黨 合作 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還有空間可以鑽研兩岸關係 因為兩岸和平交流對兩岸政府,除了條文上外貿的利弊、和對岸對統一的期望之外 還有許多現實的考量 因為這不是一段只剩文字的歷史,而是活生生在互動的現實 不過僅就撰文者已在文中考慮的部份來看,我是很認同他的 -- 烏雲連夜幕轉紅 夜幕轉紅漫天東 紅漫天東有客來 東有客來人情濃 來人情濃酒千杯 濃酒千杯盡思愁 杯盡思愁醉人易 愁醉人易再相留 ~ 《客來》。不返 2000.11.03 不返詩集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38.239.48

02/26 20:25, , 1F
分析得不錯,幫馬19解套
02/26 20:25, 1F
※ 編輯: oodh 來自: 223.138.239.48 (02/27 08:02)
文章代碼(AID): #1DQE_y-M (CrossStrait)
文章代碼(AID): #1DQE_y-M (CrossS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