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站在世紀末的轉捩點:臺灣漫畫1980-1990

看板Comic作者 (不《小孩雙姓》 就單身!)時間4年前 (2020/06/16 00:04), 4年前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2020-06-12 15:30 聯合新聞網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文|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89年6月19日,臺灣股市衝破萬點大關,加權指數來到了10,105.81點,交易市場一片榮 景,不少股民在交易所內外開香檳、放鞭炮慶祝,臺股的猛牛完全無視於同時間國內外的 情勢,一路上衝。當各大報章媒體仍在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對照著各大號子裡的歡迎鼓 舞,形成奇詭的對比。 1987到1989年間臺股的離奇漲勢,形成全民瘋股票的奇觀,然而,這炒作出的虛假榮景, 當政府1990年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整頓金融秩序,再加上中東波灣戰爭的爆發等,臺股 被打回原形,從一萬兩千多點狂洩至兩千多點,三年來的泡沫終於破裂,留下了臺股將投 資和投機畫上等號的文化。 對於這短短數年的股市狂飆,相關的討論很多,其中的一種解釋,溯源至戒嚴時期主政者 為了維繫政權的穩固,企圖扭曲正常制度的健全發展,打壓、宰制臺灣應有的活力,特別 是對外匯的嚴格控管,禁止人民私下擁有美金,人們只能將外銷所得兌換成臺幣,造成新 臺幣年年超額發行;再加上缺乏投資和消費機會,大量的熱錢在臺灣內部流動。然而,如 同電影《侏羅紀公園》那句經典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遭到壓抑的能量,終究 會以不同的形式找到宣洩的可能。 一定程度上,1990年臺股的萬點泡沫,可視為解嚴前後社會不同面向的共同縮影,這也是 為何在一篇以「漫畫」為主題的文章,要不厭其詳介紹這起看似無關的經濟背景。換句話 說,威權體制就是要打造一個封閉系統,囚禁、限縮社會動能的各個層面,經濟如此,文 化亦然。唯有理解當時看似平靜的表層之下,各種激烈衝突所造成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才能夠了解為何在90年代的臺灣,會突然如煙花綻放一般,產生出無數風格迥異的漫畫創 作者。 戒嚴下的文化控管與強勢日本漫畫的引進 1966年政府實施《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再加上之後一系列的配套法令,是戒嚴時期 對臺灣漫畫最致命的一擊,左右了創作的能量和出版的運作;而當臺灣本土漫畫創作被審 查制度弄得奄奄一息,面對蕭條萎縮的市場,主事的國立編譯館竟允許出版業者將日本漫 畫以盜版的形式引進。 質、量規模均龐大的日本漫畫,再加上盜版的低廉成本,徹底改 變了臺灣漫畫的生態環境,也導致了對今日臺灣多數人而言,提到「漫畫」想到的一定是 日本漫畫,漫畫迷往往對日本漫畫家如數家珍,卻很難叫出一位臺灣創作者的名字。 解嚴前夕的臺漫復興 大型競賽與報刊曝光 幸好,1980年代當威權統制受到來自體制內外的反抗和挑戰,臺漫也在新一代的創作者和 出版者的引領下,試圖走出新章。解嚴前夕的臺漫復興,最重要的兩大關鍵,一是大型漫 畫比賽的舉辦,如《小咪漫畫周刊》(1979年創刊),到之後由中國時報系所舉辦數場比 場中,挖掘出許多日後臺漫的重要創作者。其次則是作品發表和曝光機會的增加,從最初 附著在既有報章雜誌刊物所增設的漫畫欄位,到專門漫畫期刊的創辦,催生出無數的佳作 。 臺漫最早是以各大報刊雜誌為基地,為配合報章期刊的排版,單格漫畫和四格漫畫是最主 要的形式。配合報刊的風格屬性與即時性,較能不受日本漫畫影響,走出獨立的市場,許 多漫畫家因此受到矚目,例如蕭言中和朱德庸,可視為單格和四格漫畫的代表。蕭言中的 《童話短路》對童話內容進行改寫和嘲弄,以簡單的筆觸,「惡搞」人們熟知的劇情,連 載時即大受歡迎,單行本更是大賣。朱德庸連載的《雙響炮》,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主題 ,擅長捕捉男女相處時細微難解的矛盾,留下無數讓人心有戚戚焉的經典對白。 政治漫畫是在報紙、雜誌連載另一重要類型,此時期風格最鮮明的創作者,如魚夫、Co Co、L. C. C.等等,其內容呼應著當時黨外力量的崛起,針砭時事,批判當權者。要畫出 這樣現實指涉意味的漫畫,必須每日、每週,讓畫筆於理性論述、感性情感和幽點趣味三 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將讀者心底的不滿轉化成臉上的微笑,或者相反過來,使笑容成為 思索社會當下不公不義的觸媒。 政治漫畫還必須頂著來自政治的壓力,Co Co就曾經被迫於1981年短暫地逃往美國。除了 黨外的政論漫畫,支持政府立場的漫畫家,亦在不同陣營的媒體上發表作品,在那熱烈參 與政治的年代裡,不同主張的政論漫畫家也將彼此的技藝提升至另一層次,成為各大媒體 不可或缺的篇章,也是臺灣漫畫最為穩定的一支。 《烏龍院》與《莊子說》在出版市場開創佳績 以報紙連載為起點,臺漫逐漸開枝散葉,開始有漫畫家跳脫單格和四格的限制,進行新的 嘗試,敖幼祥和蔡志忠是其中的成功典範。敖幼祥於1983年《中國時報》所連載的《烏龍 院》是其中代表作,用今天的話語形容,可以說是1980年代最強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由《頑皮狗皮皮》出道的敖幼祥,在《烏龍院》中創造出長眉師父、大頭胖 師父、大師兄、小師弟、蔡捕頭、無情劍客、黑檸檬……等性格鮮明的人物,快速走紅, 被改拍成真人連續劇、電影,風行一時;《烏龍院》也從原來的四格形式,逐漸延伸成中 長篇幅,作者的編劇和畫技也隨之成長,至今仍是敖幼祥的代表作。 蔡志忠則將創作聚焦在中國傳統典籍的漫畫詮釋,《莊子說》、《老子說》開始,「蔡志 忠」三字幾乎就和傳統典籍畫上等號,從諸子百家到筆記小說,再到佛道思想,無所不包 。這些今日看來略顯嚴肅的主題,在當時卻是盤據銷暢排行榜的常客;同期出版排行榜上 由林清玄所刮起的菩提旋風,可視作系出同源的產物,反映著在那狂飆年代追求心靈沉靜 的渴望。 流星般耀眼的「全臺漫」漫畫期刊 《歡樂漫畫》與《星期漫畫》 從報章轉變至漫畫專門刊物,特別是內容完全只連載臺漫的漫畫期刊,是這波臺漫復興的 最高潮,象徵著臺漫從配角變成主角,走出自己的道路。 1985年的《歡樂漫畫半月刊》開始,時報出版試圖推出全臺漫的漫畫期刊,這份刊物幾乎 網羅了當時的菁英。前述蔡志忠的《莊子說》即在《歡樂》上連載,另有阿推的《九命人 》、鄭問的《刺客列傳》、陳弘耀的《大西遊》、傑利小子的《黑白俱樂部》,以及曾志 忠、麥人杰、高永、游素蘭、朱德庸、孫家裕、柏言等人的作品。《歡樂漫畫》至四十期 改成月刊,至1988年5月10日出完第五十期後宣布停刊。 《歡樂漫畫半月刊》可以視做臺灣漫畫界一次投石問路的嘗試,隱然看見一絲商業曙;而 短短三年五十期中綻放出來的創作能量,證明臺灣的創作者絕對有能力撐起自身的一片天 地。 1989年2月,時報出版集團再次推出了《星期漫畫》,這次改採週刊的形式,在水準上要 求更高,包括了曾正忠《遲來的決戰》、麥人杰《天才超人頑皮鬼》、任正華《修羅海》 、胡覺隆《變變俱樂部》、陳弘耀《一刀傳》、阿推《巴力入》、邱若龍《霧社事件》等 作品,日後紅極一時的林政德《Young Guns》也在《星期漫畫》連載了前4回,這些皆成 為臺灣漫畫史上的經典。1989年主打少女漫畫的《漢堡漫畫》也於同時創刊,臺漫一時看 來欣欣向榮。 體制之下 漫畫創作能量的反作用力 從《歡樂》到《星期》,其特色都在於所發掘的漫畫家或對連載作品的要求,往往不拘一 格,沒有任何強加的商業一致性和模仿,重點擺放在個人風格的養成與揮灑。百花齊放的 臺漫風格,說明了即使政府對臺灣文化界進行控制,仍有管控的極限;而歐美漫畫這樣市 面罕見的創作資源,仍透過有限的人際網路在漫畫同好間傳布。而個人的創作力量也沒有 因政治權力導致的文化荒原而埋藏,一旦找到機會,立即爆發。如是的反作用力及訴諸個 人風格的藝術化經營,不只是挑戰政府對漫畫長期污名化,同時也挑戰因錯誤政策造成的 日漫殖民。 然而,這樣的選擇,《星期》最終仍於1991年5月停刊。從《歡樂》到《星期》,連續兩 份雜誌停刊,而且還是在時報這樣規模的集團領導下,為全臺漫期刊的理想劃下句點。失 敗的原因,從外部環境看,90年代的臺漫終究只是整體出版市場邊緣的少數,對比於同時 期東立《少年快報》系列,厚厚一本全日漫,還享有盜版的低成本,全臺漫雜誌根本難以 抗衡。從創作的角度而言,臺漫多數作品都是創作者以個人才氣強行單幹的狀態,諸如編 劇、編輯、行銷……等等讓日本漫畫市場以穩定發展的產業層面,臺灣則多在摸索的階段 。欠缺制度的支持,又沒有市場的回饋,無疾而終或「爛尾」成為當時臺漫的常態。 新世紀的臺漫曙光 隨著90年代漫畫版權化,盜版「快報」系列被迫轉型,重談授權,臺灣漫畫創作也移植到 這些改頭換面的「快報」裡,和日漫一同連載,但當前述內外環節未曾改變,就只是一再 重覆類似的失敗,即使開始使用日漫的圖像語法,臺漫仍只是聊備一格的點綴或附庸;就 算像《Young Guns》這樣紅極一時,但欠缺產業面出發的管理和奧援,也在停滯了十年之 久,才交代了最後結局。再加上對岸中國市場釋出強大的拉力,臺漫精英大量外流,世紀 末臺漫的復興僅成一現的曇花,那如惡夢般的輪迴一直延續到新世紀。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90年代的臺漫的復興,終究只是在表層的爆發,忽視了從根本處對體 質進行根本的改善,似乎也隱隱呼應著臺灣「民主」和「威權」對抗的走向,即使已然數 次政黨輪替,但欠缺轉型期正義的反省,就只是一連串膚淺的選舉輸贏,無法培養出民主 的素養和根基。 不過,這些臺漫好手的嘗試,並非只是一場幻夢。藝術化的風格走向,以及當時播下歐美 版權的種子,在全球漫畫市場開始萎縮,出版品走向分眾化之時,反而成為跳脫過往日漫 格局的契機。政府這幾年的輔助,如《CCC創作集》一方面普及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也可視作凝聚編劇、編輯、繪者、發行者之間的產業演練。同時,主管單位也鼓 勵各種跨界的媒合,並推動臺漫評論者或研究者的獎勵。 臺漫被污染的土壤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如同臺灣民主的未來,值得人們以耐心去灌溉和 期待。 本文節錄自2020年4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之《臺漫時代:臺史博漫畫特展專刊》。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4631270 -- 男女都希望自己生的小孩 有掛"自己姓"!!! 3. 臉書祖克柏夫妻的兩個女兒《雙姓》。 1.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的小孩《雙姓》。 4.《黑天鵝》娜塔莉·波曼的子女《雙姓》。 2.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女兒雀兒喜的子女《雙姓》。 5. 影后妮可基嫚兩個女兒《雙姓》。 《鐵達尼號》女主角凱特溫斯蕾生子 小孩從《母姓》。 http://tinyurl.com/lwmfojf [新聞] 阿根廷政府大力推動《雙姓制》2008年2月3日 http://tinyurl.com/nep73np [新聞] 照顧年邁爸媽 〈女兒〉多過兒、媳 2013/06/16 http://tinyurl.com/ltbrghb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mic/M.1592237073.A.837.html ※ 編輯: sony577 (111.251.225.50 臺灣), 06/16/2020 00:04:57

06/16 07:00, 4年前 , 1F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06/16 07:00, 1F

06/16 23:54, 4年前 , 2F
寫的滿詳細的~可惜扯到政治就有點太遠了
06/16 23:54, 2F
文章代碼(AID): #1UvvmHWt (Co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