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我適合當研究助理嗎? 該如何準備?

看板Cognitive作者 (李東翰)時間10年前 (2014/03/10 01:17), 編輯推噓16(1605)
留言2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很感謝你願意回覆得這麼詳盡! ※ 引述《skylikewater (choc.)》之銘言: : 一般我們稱為 "Top-Down" 跟 "Bottom-Up" : 以避免好像做高層次功能的才比較「高」 : 認知科學一直都需要數學人才,(準確說,統計、建模跟編程) : 不過你的問題分兩個層次: : 一個是如何找到研究助理、另一個則是你想轉認知科學的動機。 : 找到研究助理是比較簡單的事。 : 你沒碰過 wet lab、本來生化的就幾乎不可能, : 一般來說研究助理都需要統計, : 你是數學系的,相信線代一定比我們紮實的多, : 無論高維資料、因素分析、無母數統計、乃至建模, : 你只要複習 R 跟 Matlab 就可以了, : 其他看 Lab 要求 SAS (健保資料), SPSS (?), Python 等等。 : 你有興趣的題目其實就是「認知建模」, : 以臺大來說,心理系、資工系都有老師,你可能找到神經生物的系所去了。 「認知建模 」指的是建立一個模擬心智運作過程的模型吧? 比方說,用 flowchart, pseudocode, 或其他圖文形式來描述人如何理解數學證明。 我的確想做這個。 請問 「認知建模 」的英文是 Cognitive Modeling 嗎? 我找不到哪個台大心理系教授的 「研究興趣 」欄位有直接寫出此詞, 應該是我知識不足,所以看不出某些興趣其實就是在做認知建模。 請問你文中說的台大心理系有在做認知建模的老師是哪位呢? 有幾個教授是研究中文辨識的,這應該有包含認知建模吧? 但我並沒有特別想針對 「中文 」做研究。 我比較好奇的是更廣義的:人類如何思考? 如何理解知識? 用什麼檔案格式記憶知識? 我看到與我興趣可能最接近的是連韻文教授、黃從仁教授: http://140.112.62.7/psysite2/web/faculty/prof/LYW http://140.112.62.7/psysite2/web/faculty/prof/HTR 請問你覺得這兩位如何? 我正在嘗試讀他們的論文,但讀得很慢,而且不確定有無看懂,哈哈哈。 (我現在的狀況是看認知心理學課本時能輕易看懂,但是看論文很吃力) : 建模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 你可以從很基本的生物物理、模擬光合作用, : 乃到抽象概念、語意網路來處理,甚至把個人當作建模單元去模擬社會, : 這臺大都有人在做。 請問台大哪個老師在做 「以個人為單位模擬社會 」? 是要把模擬出來的數據跟現實數據比較,驗證社會模型設計得好不好嗎? 這也滿有趣的! 我曾在一本科普書看過這類研究的介紹: http://www.amazon.com/The-Social-Atom-Cheaters-Neighbor/dp/1596910135 : 找研究助理,只要他有開缺就能投了,如果沒缺,你也可以自介希望去老師那旁聽學習, : 那就是看實驗室有沒有人力教你理你了,拿個兼任助理也可以當重考過日子。 : 只是你要有預期到:研究助理不是讓你學東西、發揮專業「而已」, : 行政的事情,機械性的資料處理,這些才是真正研究的細節、 : 真正在收集現實世界、尤其人的資料,難以避免的麻煩事。 :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綁手綁腳!(不然你自己買書讀就好啦) : 說實話,就算你是研究生,也不會讓你全職專心讀書吧! : 如何學習在研究室跟人合作,是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實驗室願意雇我,我當然會積極做好我的工作、主動幫助實驗室! 我也有做好心理準備,要做很多繁雜的機械性工作! 人家付我薪水,我當然不可能只去那裡學東西,要對團隊有貢獻才行。 我不怕機械性工作,我怕的是 「只有機械性工作,沒有學習 」。 如果能學到學術知識與合作能力就沒關係! : 但關於你對認知科學的初衷, : 我覺得很好,很有挑戰性,絕對不是潑你冷水,而是分享我的心得: : 工程的人在乎有多好用;理科的人在乎有多真實。 : (想像成 data predict 和 model fitting 吧!) : 人可以很簡單的做到這些任務, : 例如我們可以導航走路,這現在的機器人都還有困難。 : (你舉的圍棋、我記得西洋棋 AI 已經超越人類了,但這不是討論重點)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uter_Go 西洋棋方面 AI 已經贏過人類很久了, 但圍棋方面 AI 還是輸人類高手非常多。 關鍵之一在於,圍棋的可能性比西洋棋多很多, 所以 AI 沒辦法用比較 「暴力 」的方法,靠記憶量與速度優勢把所有可能性都算遍。 這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是越小盤 (比方說9*9的棋盤) 的圍棋中 AI 越強、人類越弱, 越大盤 (比方說19*19的棋盤) 的圍棋中 AI 越弱、人類越強。 很神奇吧,人類在小盤的棋局中因為精密計算能力不強而輸給電腦, 但在複雜度暴升的大盤棋局中, 缺乏精密計算能力的人類居然反而展現出驚人的直覺、模糊思考能力, 幹掉了精密計算量大到不堪負荷的電腦。 再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圍棋 AI 應該也遲早會贏人類啦, 但我反而不太想那麼快看到圍棋 AI 贏過人類, 因為這樣人們可能就會忽略了人腦下圍棋時使用的演算法是多麼神奇, 以為它已經沒什麼值得研究的了...... 話說日本有個單位在研究人是怎麼下將棋的: http://www.ptt.cc/bbs/Cognitive/M.1259402172.A.076.html 跟我的興趣似乎很相合, 但我總不可能跑去日本當研究助理吧XD 對方應該不會鳥我,而且我也不會日文。真可惜。 台灣好像沒有學者在研究人是怎麼下棋的? : 但,我們真的模擬出每個肌肉如何牽引關節,然後眼睛如何跟小腦協動, : 就一定能夠做出「會保持平衡」的機器人嗎? : 我覺得這是個盲點。 你的意思是說,就算我們瞭解了人是如何思考的, 也不代表我們就做得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嗎? 比方說,我們可能在瞭解人腦後發現, 人腦執行的演算法根本無法用現有的電腦執行,因為硬體結構差異太大? 其實我覺得就算這樣也沒關係欸, 就算寫不出 AI,光是能瞭解人腦演算法就是件很有趣的事了! : (建模的層次更是複雜的問題,關於你要在抽象概念上、還是知覺輸入、 :  還是腦區、神經傳導物質、甚至布朗運動或貝氏學習去模擬你的認知功能, :  很大程度上只是取決於你的背景。但這導致不同建模層次之間沒有可比性) 請問 「沒有可比性 」的意思是說, 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領域做出來的認知模型彼此毫無關聯、 無法比較、無法串連成一個更大的完整圖像嗎? 不太瞭解 「可比性 」是什麼意思XD : 請仔細想想,尤其推理運思領域,你應該知道「誰說人是理性的」。 我知道人的直覺思考常常出錯啊, 認知心理學有很大篇幅都在研究人思考時容易出現的 bug, 企圖藉由這些 bugs 瞭解人的思考方式。 : 認知建模很大的努力是在模擬人類如何之為人、如何有認知缺陷, : 比較應用的,也多半只到認知缺陷的人口學變項成因。 為什麼認知建模有助於瞭解哪些人口學變項是認知缺陷的原因!? 請問人口學變項指的是年齡、性別、居住地區、收入......之類的參數嗎? : 我不覺得這跟你想像的認知科學對資工的幫助類似。 : 認知科學對資工應用的幫助,我想可能遠少於統計系, : 我記得 Google 有個笑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讓你想像真實的狀況: : 「每當翻譯部門開除一個語言學家、新聘一個統計學者, : 翻譯的品質便有級數性的上升!」 : 建議你考慮考慮去讀個 HCI,或是找找 AI 的老師有沒有人想法跟你比較像, : 那個並不是學者不願意、或是固守成見的問題, : 很可能只是人類們都還做不到。 : 認知科學在創立的時候,也是一批工程師認為, : 我們可以從人類的「直覺」、「頓悟」、「內隱學習」去幫助機器。 : 等到他們開始研究的時候, : 有的人,變成自己定義一個「什麼叫電腦的直覺」的數學模型, : 有的人,則發展更多的認知神經測驗去測量「直覺」, : 然而主流一直都是,只要演算法更快、更方便,就是更好的模型。 : 難道類神經網路模型跟真實的神經很像嗎?別鬧了。 : 難道人類真的有一個 Fuzzy 在感知嗎?說實話,我不知道。 看來要靠模仿人腦寫出 AI 真的很困難。 不過沒關係,如我之前所說, 就算無法靠此寫出 AI,光是能瞭解人腦的演算法本身就是件很偉大的事了。 所以這不影響我對此題目的興趣。 現在還是有人同時研究認知科學與人工智慧, 並且以寫出具人類智能的人工智慧為目標, 例如這個 MIT 的認知科學團隊: http://cocosci.mit.edu/josh 他的 research interests 看起來完全就是我想做的事啊!! 但是他們不可能雇我當研究助理吧XDDD 這倒是沒有語言障礙了,純粹是我太弱...... 台灣有人在做這樣方向的研究嗎? 台大心理系中看起來最接近的好像是黃從仁教授: http://140.112.62.7/psysite2/web/faculty/prof/HTR : 我只能說這是不同的工作方向,沒有對錯, : 只是如果你真的要投入進來,可以想想現代的研究到底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 下個世代的研究曙光在哪。 : 因為你講的願景一百多年前就有人這樣想了, : 只是我們逐漸發現,可能這問題不是這樣討論的。 : 歡迎你加入認知科學的家庭! 另外再請問一下,以我想做的方向來說, 我現在除了準備實驗室希望我具備的統計軟體能力外, 我還應該做什麼努力呢? 比方說,除了讀認知心理學課本以外,還需要讀什麼呢? 教授的論文嗎? 我現在的狀況是課本都看得懂, 但論文常常看得半懂半不懂,不曉得該加強什麼基礎...... 再一次感謝你願意回答得這麼豐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45.82

03/10 10:21, , 1F
去找黃從仁教授
03/10 10:21, 1F
謝謝你的建議,可以請問原因嗎?

03/10 19:55, , 2F
看你的文章 我覺得何不考慮念個碩班? 因為雖然你有動機
03/10 19:55, 2F

03/10 19:56, , 3F
但想法橫跨多個層次 你講的東西 細拆可以變成非常多的研究
03/10 19:56, 3F

03/10 19:57, , 4F
題目. 這種情況在一般大學畢業蠻常見的. 經過碩班訓練
03/10 19:57, 4F

03/10 19:57, , 5F
你可以自己把想做的題目拆解成一個一個小部分,一一去完成
03/10 19:57, 5F
你的建議看起來很有道理。 我想先當研究助理而非先念碩班的原因是: 說來慚愧,我大學拖了很多年才畢業, 我現在年紀滿大了(25),不好意思再跟家裡拿錢。 雖然碩士生也有薪水,但聽說只有幾千塊,應該不足以支付房租、三餐等生活所需。 如果當研究助理的話,薪水有兩萬以上,足夠獨立生活。 請問當研究助理的話,得不到你所說的這些訓練嗎? 如果我旁聽課程、參加 meeting 呢? ※ 編輯: bisconect 來自: 123.195.45.82 (03/11 01:18)

03/11 15:27, , 6F
那就要看你研究助理是單獨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 寫報告討論
03/11 15:27, 6F

03/11 15:28, , 7F
還是執行別人交代的事項, 譬如分析別人的資料了
03/11 15:28, 7F

03/11 15:28, , 8F
這兩種研究助理都有就是了. 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 當學生可
03/11 15:28, 8F

03/11 15:29, , 9F
以一直學習新東西做新實驗, 當助理通常產出的時間會比學習
03/11 15:29, 9F

03/11 15:29, , 10F
東西還多就是了.
03/11 15:29, 10F

03/11 15:31, , 11F
舉個例子來說, 當學生只要有空, 演講想聽哪場就聽哪場
03/11 15:31, 11F

03/11 15:31, , 12F
但是當助理, 通常只能挑有相關的演講來聽, 時間通常沒那麼
03/11 15:31, 12F

03/11 15:32, , 13F
寬裕就是了. 學生只要負責自己的研究, 但當助理雜事會比較
03/11 15:32, 13F

03/11 15:32, , 14F
多.
03/11 15:32, 14F

03/12 18:51, , 15F
以人為單位應該是有個中研院的研究員 sorry
03/12 18:51, 15F

03/12 18:51, , 16F
可比性的問題我自己比較悲觀 我的確認為在我們有生之
03/12 18:51, 16F

03/12 18:52, , 17F
年、甚至根本就無法串成同樣圖像
03/12 18:52, 17F

03/12 18:53, , 18F
黃從仁老師應該蠻歡迎直接寫信徵詢、旁聽
03/12 18:53, 18F

03/15 00:42, , 19F
這樣我大概知道了,謝謝你們的幫助!
03/15 00:42, 19F

04/23 18:04, , 20F
連韻文老師最近的研究興趣是在 Mindfulness, 因果推論還
04/23 18:04, 20F

04/23 18:04, , 21F
有思考歷程的研究已經比較少進行了
04/23 18:04, 21F
文章代碼(AID): #1J7A8brv (Cognitiv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7A8brv (Cogn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