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器材] KNCG升級小富士平刀?

看板Coffee作者 (奶大娘)時間5年前 (2018/11/30 10:27), 編輯推噓27(270134)
留言161則, 1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感謝大家熱心分享, 一一回覆如下:

11/30 00:26,
Amazon可以寄台灣嗎?之前試好像不行
11/30 00:26
https://reurl.cc/Lp1ne 參考這篇網站的說法原本有再AmazonGlobal查到黑色小富士平刀, 想說可以送台灣 後來大大告知後去登入台灣地址, 購物車顯示無法配送...所以目前還是不行送台灣!

11/30 00:28,
尊重原波的選擇,但原波真的要花近二萬塊去買一個簡單
11/30 00:28

11/30 00:29,
直落粉設計的磨豆機嗎?除了牌子、磨豆機的功率、刀盤
11/30 00:29

11/30 00:31,
等 找家有forte出杯或Ek出杯的店家喝喝看 畢竟2萬塊也
11/30 00:31

11/30 00:32,
可以喝1百多杯的精品咖啡
11/30 00:32
其實我原本是想直上EK43, 也去猿田彥參考過大小, 但老婆覺得太大極力反對... Forte BG我有參考過01上砸魚大的文章 我最擔心的就是他的電子螢幕, 畢竟多了一個壞掉的風險... (PS.這讓我想起奪魂鋸的John說過"越是厲害的遊戲就越簡單"...) 此外砸魚大後來好像因為太吵還有會過熱(一次磨半磅)的原因把他賣掉了 依我的狀況而言可能要找到同時有Ek&小富士及Forte&小富士的專烘淺焙豆店家 用Kono濾杯並都用點滴法比較才能真正解答究竟哪台值得的問題 我有在猿田彥還有這個月南港的咖啡展試過Ek沖出來的咖啡 只能說感想是烘焙的差異大大於磨豆機的差別 (我覺得我用KNCG磨的淺焙比猿田彥EK磨的肯亞好喝啦...不過應該是個人口味問題) 有機會我會再去找一家有Forte的店家比較, 感謝Rice大提供我另一個選擇

11/30 00:33,
我個人和朋友測過過,Kono版的味道層次會比較清晰,
11/30 00:33

11/30 00:33,
但實際上盲測即便在只有兩台磨豆機的情況下也盲測的
11/30 00:33

11/30 00:33,
準確率也只有七次中五,而且深焙的差異才會比較明顯
11/30 00:33

11/30 00:33,
;然後我手上的小富士平刀也是三顆螺絲鎖的...是從
11/30 00:33
看完提摩太大大的測試結果, 7成的情況是Kono版>富士版 對我而言這個差異很顯著耶! 當然"深焙差異比較明顯"可能會把這個差異再打個折 不過看大大的用字感覺上是默認Kono表現優於富士才會有"七次中五"的說法? 另外大大的小富士平刀非Kono版但也有三顆螺絲囉!

11/30 00:34,
當然 刀盤品質有差,所以建議原波喝喝有forte 的店家
11/30 00:34

11/30 00:34,
日本帶回來的,可以先寫信跟日本店家確認,就不怕白
11/30 00:34

11/30 00:34,
跑一趟
11/30 00:34

11/30 00:38,
而且自己覺得kono的設計是for中深焙 拿來沖淺焙 許多沖
11/30 00:38

11/30 00:38,
煮環節可能要去思考調整的
11/30 00:38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認為Kono=中深焙醇厚的咖啡 有了Kono濾杯後,買過18包不同的淺焙(不同店家, 但有寫淺焙的都算)豆子測試 (最貴的包含1/4磅900的藝妓, 但以藝妓而言也還好就是~) Kono 都是88-90度水溫, KNCG 刻度4.5-5, 24g沖出2杯水量, 點滴法 V60 則是88-94度水溫, KNCG 刻度3.5-4, 15g沖出200ml水量, 悶蒸1.5-2倍水量 到微微塌陷or滿30秒, 然後中心小圈蓋粉牆 有時不斷水/有時斷水/有時後面大水/有時候接中心注水... 總之10次中有8次Kono勝, 會輸的都是幾乎都是豆子焙得太深所以Kono的雜味較多 (這種在點滴階段的時候大多會注意到舒芙蕾膨的太好, 然後我用Kalita 155測試 也是覺得比較像中焙以上的咖啡) 我對每包豆子的沖法也會進行微調, 味道太清淡的就磨細/升溫/點滴或小水階段拉長... 就是要努力弄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啦!

11/30 00:41,
贊同t大從日本帶回來 去除最貴的 都要等真的不急於一
11/30 00:41

11/30 00:41,
11/30 00:41

11/30 05:01,
廠商其實也不會跟你講太多 不然他就不用賣了 即使長得
11/30 05:01

11/30 05:01,
一樣 刀盤或許也有材質上的差異 不計較這些的話 其實多
11/30 05:01

11/30 05:02,
數人買富士平刀而已
11/30 05:02
我同意大大的說法, 所以才想問擁有過的買家是否有差 老婆說依我的個性, 若少花這些錢買富士版 到時候一定會每天在那妄想Kono版比較好, 然後後悔, 最後可能還是出掉再重買QQ 因為下一台磨豆機可能要等以後有機會搬家才會買Ek43 (可能再弄台義式玩XD) 目前Amazon和樂天好像都沒有Kono版的小富士, 可能接下來會寫Email給 "珈琲サイフォン株式会社"問看看能否寄到日本旅館或是調貨到明年去玩的附近店家了 最後還是謝謝上面各位大大熱心的經驗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7.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43544821.A.243.html

11/30 10:41, 5年前 , 1F
年初我也是在KNG還有小富士平刀之間抉擇
11/30 10:41, 1F

11/30 10:42, 5年前 , 2F
後來被朋友勸退平刀,年中去日本搬回KNG
11/30 10:42, 2F

11/30 10:43, 5年前 , 3F
心得要打起來真的是落落長
11/30 10:43, 3F

11/30 10:44, 5年前 , 4F
結論是如果預算夠,我不介意家裡放很多台磨豆機
11/30 10:44, 4F

11/30 10:45, 5年前 , 5F
然後基於我比較懶惰,懶得滴
11/30 10:45, 5F

11/30 10:45, 5年前 , 6F
我今年也幫老媽扛了一台KNG回來,自己也試過KNCG裝
11/30 10:45, 6F

11/30 10:45, 5年前 , 7F
所以我的KONO濾杯已經閒置很久了
11/30 10:45, 7F

11/30 10:46, 5年前 , 8F
KNG的陶瓷刀盤,但對我而言表現皆不如原本的KNCG...
11/30 10:46, 8F

11/30 10:46, 5年前 , 9F
KNG有靜電避免細粉亂飛,也讓我樂得輕鬆
11/30 10:46, 9F

11/30 10:49, 5年前 , 10F
這點確實真的很不錯!不過KNG常卡大豆QQ
11/30 10:49, 10F

11/30 10:49, 5年前 , 11F
從你的敘述中大概可以猜到你喜歡的那種風味
11/30 10:49, 11F

11/30 10:51, 5年前 , 12F
在沖煮的技巧上可能還有很多眉角可以學吧
11/30 10:51, 12F

11/30 10:52, 5年前 , 13F
賣我豆子的老闆一台小飛鷹,沖得都比我用較高價位的
11/30 10:52, 13F

11/30 10:53, 5年前 , 14F
磨豆機沖出來的好喝很多...
11/30 10:53, 14F

11/30 10:55, 5年前 , 15F
哈哈!我還太菜,確實提升手法/技術的CP值遠大於設備~
11/30 10:55, 15F
還有 106 則推文
12/03 23:47, 5年前 , 122F
流速(時間)變因的器具,本就不該跟任何手法綁一起
12/03 23:47, 122F

12/04 00:12, 5年前 , 123F
問題是某些濾杯就比較適合某個手法啊
12/04 00:12, 123F

12/04 00:13, 5年前 , 124F
不然你用185去點滴
12/04 00:13, 124F

12/04 00:56, 5年前 , 125F
KONO不是其中之一啊,我用到現在最喜歡用的就是KONO
12/04 00:56, 125F

12/04 00:56, 5年前 , 126F
但點滴法則是我不會去用的,用過幾次就捨棄了
12/04 00:56, 126F

12/04 00:58, 5年前 , 127F
可以請你思考一下萃取的原理嗎?水溫、粗細、浸泡時間
12/04 00:58, 127F

12/04 00:58, 5年前 , 128F
。Matt peter用極細粉,Tetsu Kasuya用四六沖法。濾杯
12/04 00:58, 128F

12/04 00:58, 5年前 , 129F
是一個影響流速變因的器具。尊重你對沖煮的看法,但兩
12/04 00:58, 129F

12/04 00:59, 5年前 , 130F
個冠軍對同一濾杯有不同的萃取方式,對於濾杯決定流速
12/04 00:59, 130F

12/04 00:59, 5年前 , 131F
這個想法無法苟同
12/04 00:59, 131F

12/04 00:59, 5年前 , 132F
我所謂的濾杯決定流速,是同樣手法參數在不同濾杯上
12/04 00:59, 132F

12/04 01:00, 5年前 , 133F
V60本身流速快,也不是沒有辦法讓他變慢,KONO一樣
12/04 01:00, 133F

12/04 01:00, 5年前 , 134F
可以讓他原本比較慢來變快,但我說的是"原本"
12/04 01:00, 134F

12/04 01:01, 5年前 , 135F
一個濾杯拿到手,我會先思考他天生流速來決定手法參數
12/04 01:01, 135F

12/04 01:09, 5年前 , 136F
I don't think so我會思考豆子焙度刻度粗跟焙度
12/04 01:09, 136F

12/04 01:13, 5年前 , 137F
流速對我而言只是萃取時間的長短
12/04 01:13, 137F

12/04 01:14, 5年前 , 138F
手法跟參數只是我沖下一杯的參考資料
12/04 01:14, 138F

12/04 01:14, 5年前 , 139F
我會暈倒,如果不把豆子固定只討論濾杯,那這個討論
12/04 01:14, 139F

12/04 01:14, 5年前 , 140F
是沒有意義的
12/04 01:14, 140F

12/04 01:34, 5年前 , 141F
我沒說豆子不固定,豆子先決、溫度、刻度粗細
12/04 01:34, 141F

12/04 01:38, 5年前 , 142F
Kono的點滴法是萃取的方式
12/04 01:38, 142F

12/04 01:42, 5年前 , 143F
沒有人在跟你討論濾杯適用性的問題
12/04 01:42, 143F

12/04 01:44, 5年前 , 144F
你覺得你的參數手法控制得了濾杯控制得了味道你爽就好
12/04 01:44, 144F

12/04 05:09, 5年前 , 145F
河野式手沖或kono本格派手沖,主要是想煮出如法蘭絨般
12/04 05:09, 145F

12/04 05:09, 5年前 , 146F
的厚實口感(就補充到此了)
12/04 05:09, 146F

12/04 16:35, 5年前 , 147F
不用kono+點滴不就在在證明了手法沒綁定濾杯嗎= =
12/04 16:35, 147F

12/04 16:35, 5年前 , 148F
再來,你用最適合點滴法的豆子分別用kono v60 三洋 蛋糕
12/04 16:35, 148F

12/04 16:37, 5年前 , 149F
我想會得到較佳風味的應該是kono對吧?這不就是豆子先決
12/04 16:37, 149F

12/04 16:40, 5年前 , 150F
如同樓上說的厚實口感,你用V60能得到也可以,但普遍較
12/04 16:40, 150F

12/04 16:40, 5年前 , 151F
容易得到這個厚實口感的應該是kono點滴,這不就是所謂
12/04 16:40, 151F

12/04 16:41, 5年前 , 152F
的設計原理,你可以不認同這方式,但不代表這方式沒用
12/04 16:41, 152F

12/04 16:43, 5年前 , 153F
拿攝影比喻也是一樣,你可以不愛佳能味,但不代表他不好
12/04 16:43, 153F

12/06 23:52, 5年前 , 154F
不管任何豆子或濾杯,點滴法都不會是我選用的方法
12/06 23:52, 154F

12/06 23:52, 5年前 , 155F
而且就是總有人會想把點滴法跟KONO濾杯綁一起
12/06 23:52, 155F

12/06 23:53, 5年前 , 156F
所以才要強調兩個就不是綁的,了解濾杯流速
12/06 23:53, 156F

12/06 23:53, 5年前 , 157F
都可以任何手法下去變化
12/06 23:53, 157F

12/07 09:34, 5年前 , 158F
我一開始推文就說了,綁不綁是user的問題,不是濾杯...
12/07 09:34, 158F

12/07 09:36, 5年前 , 159F
而了解濾杯流速就會知道哪個濾杯最適合點滴法
12/07 09:36, 159F

12/07 09:36, 5年前 , 160F
這大概就像我愛吃茄子,你愛吃苦瓜一樣道理,沒有對錯
12/07 09:36, 160F

12/07 09:41, 5年前 , 161F
濾杯設計都有其初衷,後續手法演變不代表這初衷有誤
12/07 09:41, 161F
文章代碼(AID): #1S09_r93 (Coffee)
文章代碼(AID): #1S09_r93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