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咖啡豆臭酸了!?

看板Coffee作者時間10年前 (2014/04/14 12:40), 編輯推噓8(8014)
留言22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eddance (eddance)》之銘言: :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 : 昨天下午辦公室開封了一包深培的的豆子 : 豆子表面有一些油脂 咖啡香氣濃厚 : 我以夾鏈帶裝了點豆子回家 : 晚上發現夾鏈袋裡的豆子浮出厚厚的油 : 袋子也是油油的 香氣消失 沒什麼味道 : 今天泡完第一杯聞了袋子剩下的豆子,是酸的! : 袋子油油濕濕的 : 是不是壞掉臭酸了? : 夏天室溫裡淺培豆是不是比深培豆易保存? 短短一篇文,可以談的東西卻很多... 最後一句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不論夏天/冬天都是的~ (淺焙豆一向比深焙豆要來得容易保持"新鮮度"...至於"為什麼",有人想回答一下嗎?) 先談"夾鏈袋",這個方便卻不太理想的東西: 常見的夾鏈袋是用聚乙烯(嚴格說是低密度的"LDPE")塑料製成,是一種對油性物質親和 的材料,小分子油性物質可以溶(融?)入,並滲過去 ;這是為何袋子表面油油的原因... 感覺上夾鏈袋是密封的,但其實它是(微量)透氣的--不僅空氣可以微量通過塑料皮 ;袋 身邊緣的熱熔貼合也不總是無縫的,一旦有小破洞,空氣便長驅直入! 台灣空氣潮濕(相對溼度常在80%以上)氧氣豐富(這是廢文裡的廢話),夾鏈袋不太是個 熟咖啡豆的好包材(熟豆進去,使用單層的話,只要2~3天就吸飽空氣中的水分了!)... 如果您確定可以在一周內用完的話,包個2~3層或許還勉強可用... 何況原Po裝的是油油的深焙豆,單單油性物質滲出氧化,就夠倒胃口了! 再談"臭酸": 這個常於"食物腐敗"的詞,其實不太適合用在此處... 台語的"臭酸"=客語的"臭燒"(指食物腐敗時會微微發熱?)=國語的"腐敗" ; 是一種微生物作用的現象,常見的(不全然相同)同義詞還有"發餿/發酵/" 一般高含水量的食物,在多種微生物行有氧與無氧呼吸作用下,將醣類/蛋白質/油脂... 大量且迅速地代謝成有機酸與揮發性氣體的現象... 熟咖啡豆含水量極低,很難會發生"腐敗",即使緩慢的微生物滋長作用(好比有板友提到 的赭麴等真菌生長),恐怕也不太容易...如果沖泡後沒拿去乾燥的渣,長黴乃至"腐敗"的 可能性才會大幅提高~ 當然,原Po顯然不是意指"腐敗",意思上看起來更像是日語的"酸化"(即"氧化"), 也就是國語所稱的"酸敗"(主要由氧的參與導致油脂變質/少數與微生物水解反應有關)~ 在食品的領域,(非微生物作用的)氧化最主要發生在"油脂"身上,是指脂肪酸與氧發生的 化學作用 ;這個作用的產物頗多,但幾乎沒有好東西,毒性高危害人體效果很大! 幸好人類嗅覺系統經過百萬年以上的演化,早已能夠輕易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於是原Po 有機會在攝取它們之前發了此文,躲過了一場不小的危機... 但話說回來,通常我們聞到"氧化油脂"的味道常見的用語是"油埃味",不太會有"酸酸的" 這種感受(腐敗的食物則比較常見"酸酸的"嗅覺),多少令我感到困惑... 而僅僅一日之隔的油脂氧化也不常如此明顯,等個三五天後變得明顯比較常見... 咖啡豆的保存一向是精品咖啡行業裡面投入成本最低,但效益最顯著的領域(跟育種/ 種植/採收/處理/烘焙...相比的話) ;有的不想(屑)投入,就說快點喝完最要緊 ; 也有賣你包材的希望你用鋁箔排氣袋/密封/真空罐 ;科研認真派則會告訴你一些怪招, 好比分裝進冷凍庫... 這些都是好招,比夾鏈袋好太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00.20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offee/M.1397450443.A.EA5.html

04/14 13:25, , 1F
所以樓上大大覺得咖啡豆用何種材質袋子裝比較好?
04/14 13:25, 1F

04/14 13:31, , 2F
這篇好強
04/14 13:31, 2F

04/14 13:36, , 3F
讚!
04/14 13:36, 3F

04/14 13:37, , 4F
但還是要挑小毛病說你上篇說的溫度300變373是錯的
04/14 13:37, 4F

04/14 13:51, , 5F
那樓上覺得是幾度到幾度? (這樣討論比較快~)
04/14 13:51, 5F

04/14 13:53, , 6F
另外,回一樓:我其實很懶,夾鏈袋+密封罐,10天內用畢~
04/14 13:53, 6F

04/14 13:54, , 7F
300是對的,373是水從液態變氣態相變維持的溫度,但不是裡面
04/14 13:54, 7F

04/14 13:54, , 8F
氣體的溫度,氣態沒有100度C的限制啊,而且也是線性
04/14 13:54, 8F

04/14 13:55, , 9F
那只是很小的毛病,兩篇都給很多的知識 謝謝
04/14 13:55, 9F

04/14 13:59, , 10F
樓上基本正確,除了沒有注意到下壺總是"有水"之外...
04/14 13:59, 10F

04/14 14:36, , 11F
有水是因為下壺的壓力已經無法再大於上壺壓力,你可能會說
04/14 14:36, 11F

04/14 14:37, , 12F
下壺有水所以還是再373度,但那是常壓下,下壺壓力已經不是
04/14 14:37, 12F

04/14 14:38, , 13F
標準大氣壓下,溫度不可能還維持在373度
04/14 14:38, 13F

04/14 14:44, , 14F
等等,我這樣講好怪,應該真的是純粹水變水蒸氣體積變大
04/14 14:44, 14F

04/14 14:46, , 15F
但水蒸氣溫度的確還是再上升,上下壺連接無法百分百真空狀態
04/14 14:46, 15F

04/14 14:47, , 16F
煮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氣體一直被往上擠出去但上壺壓還不小
04/14 14:47, 16F

04/14 15:16, , 17F
理論上能夠計算出上壺產生的壓力嗎? 查表水溫上升多少?
04/14 15:16, 17F

04/14 15:17, , 18F
經過計算後,應該能夠同意距離373度不遠吧?!
04/14 15:17, 18F

04/14 15:24, , 19F
我還以為走到理化版..
04/14 15:24, 19F

04/14 15:32, , 20F
樓上,我也不願意阿~ 再次呼籲,別提理想氣體方程式了!!
04/14 15:32, 20F

04/15 00:21, , 21F
這篇應該M文了啦!!
04/15 00:21, 21F

04/17 00:44, , 22F
這篇好棒
04/17 00:44, 22F
文章代碼(AID): #1JIsRBwb (Coffe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IsRBwb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