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關於這個說法

看板ChineseMed作者 (Alizee)時間13年前 (2011/03/09 13:26), 編輯推噓9(9010)
留言19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不好意思,不知道有沒有更妥當的標題? 昨天去看了中醫,開的是科中 頭一次聽到醫師跟我說: 把脈沒辦法看出甚麼東西 所以他幾乎都是用問診的居多,把脈大概只把了左右手各5秒吧 他聽了我的症狀之後,就問我: 我腳踝以下是不是都是冷的 醫師沒問,我還真沒發現真的都是冷的(怎會這樣?有穿厚襪也相同 最後醫師說: 病人要把所有看過中醫藥方全部收集起來,如果換了一位醫師 要給下一位醫師看,並且跟醫師說,你吃了這帖藥身體的反應狀況等等 我頭一次遇到這樣問診的醫師@@ 對於他最後一句話我沒有異議 因為我從來沒想過,只安心把身體交給醫師,從沒想過醫師幫我開了甚麼藥方 但,把脈真的看不出個所以然嗎....跟我的想的差很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5.149

03/09 13:30, , 1F
沒有特別認真用心學把脈的話 問診會容易很多
03/09 13:30, 1F

03/09 15:11, , 2F
把脈是一種檢查的方式,但還是要四診合參最重要
03/09 15:11, 2F

03/09 16:21, , 3F
這個醫師值得信賴
03/09 16:21, 3F

03/09 17:43, , 4F
他跟你說了很多實話....
03/09 17:43, 4F

03/09 18:04, , 5F
各有所長吧
03/09 18:04, 5F

03/09 19:35, , 6F
不會把脈的人你硬要他用切診看 不是找彼此的麻煩嗎?
03/09 19:35, 6F
今天又回診了 因為醫師周四公休,今天不去,明天藥吃完就沒了! 目前的症狀是在看感冒沒有錯 我想了想,這五年來的冬天都是,感冒好了又感冒,好了又感冒,好了又感冒 等於一個冬天感冒七八次以上,而且每次時間都很長 (醫師表明我這感冒至少要治療兩周) 今天醫師把脈兼問診,告知醫師所有我所知道的身體狀況 包括:虛不受補、但真的比一般人怕冷、手汗、容易抽筋(運動後有改善)、體力差 睡眠品質不好、睡再多也不飽、易口渴..等等等 醫師直接表明跟我說:我的免疫系統已經大亂了 也問我何時開始的? 我答:從很小就這樣 醫師又說:這...冷的病症跟熱的病症都有,真的只能試藥(我有告知醫師我吃某些中藥 會心悸腹瀉) 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就跟一般人一樣普通就好 ※ 編輯: alizee999 來自: 58.114.178.155 (03/09 21:40)

03/09 22:04, , 7F
其實脈診看的出來很多東西
03/09 22:04, 7F

03/09 22:06, , 8F
問診比把脈重要我相信,但一個感冒要治兩個禮拜?
03/09 22:06, 8F

03/09 23:13, , 9F
感冒未必要治療兩個禮拜,但要感冒在兩月內不復發就難
03/09 23:13, 9F

03/09 23:50, , 10F
雖然我脈學不強,但是遇過很強的醫師(還在執業)
03/09 23:50, 10F

03/09 23:50, , 11F
就算他其他診斷方式很強 也沒必要說這種話
03/09 23:50, 11F
有其他人能幫幫我、或給我建議的嗎? ※ 編輯: alizee999 來自: 111.184.0.87 (03/10 12:19)

03/10 15:16, , 12F
把自己作息 飲食 情志 調好 配合中醫 幾個循環後 會好的
03/10 15:16, 12F

03/10 15:20, , 13F
另外對證的藥 其實有沒有對 您自己應該感覺的出 (感冒)
03/10 15:20, 13F

03/10 20:03, , 14F
我會把一位中醫師問診的邏輯性作為重點評估項目 隨便亂問
03/10 20:03, 14F

03/10 20:04, , 15F
跟切入要點的問這之間是需要訓練的
03/10 20:04, 15F

03/10 21:14, , 16F
看你人在哪個縣市阿
03/10 21:14, 16F

03/22 15:29, , 17F
他也許是說自己把脈功力不強所以看不出什麼東西,所以很認
03/22 15:29, 17F

03/22 15:29, , 18F
真在訓練問診吧 XD 不過感冒治二個禮拜應該是跟患者本身的
03/22 15:29, 18F

03/22 15:29, , 19F
條件有關,我沒遇過可以讓我在二個禮拜內好的醫生 XDD
03/22 15:29, 19F
文章代碼(AID): #1DTmzvV0 (ChineseMed)
文章代碼(AID): #1DTmzvV0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