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 的解釋

看板Chinese作者 (韶音)時間12年前 (2012/02/26 14:4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SBCB (科科)》之銘言: : 孔子這段話應該怎麼解釋比較妥當? : 我看過幾本註釋本 : 各種說法都有 目不暇給 : 以下概述我看過的幾個差異較大的說法: : 1 看一個人做一件事的動機(視其所以) 再觀察他是用什麼途徑為之(觀其所由) : 接著細究他做事時抱持的心態(察其所安) : 2 看一個人所親近的對象(視其所以) 觀察他的所作所為(觀其所由) 接著細察他待 : 人接物時有什麼態度(察其所安) : 3 看一個人現在做了什麼事(視其所以) 考察他過去做過什麼事(觀其所由) 然後看 : 他懷抱著怎樣的志向(察其所安) : 請問各位認為哪一種解釋比較適當? 或是另有精闢見解? : 望各位前輩不吝賜教! 再補一個說法好了, 《正義》是這麼說的: 此章言知人之法也。 視其所以者,言視其所以行用; 觀其所由者,由,經也,言觀其所經從。 察其所安者,言察所其安處也。 如果你只是要一個解釋, 其實上面說的都對,也很適當。 不過如果是要深入一點的去看的話, 以下是我的說法。 首先的一個基本概念是: 《論語》是語錄體,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也因此,記錄的人在記錄的時候,是記他所認為重要的, 記得時候,通常也是他認為他之後可以看得明白的。 因此,會出現一種情況。 我們不一定都能知道《論語》中每一句話的前言後語。 以這一句話來說, 不知道是什麼身份的人問的,不知道問題是什麼, 也不知道是不是孔子針對他所看到的某事、某人。 很多情況都不知道。 更不要說,版本問題了。 因此也很難去得知這一句說是要說明什麼事。 只能從人焉廋哉得知,這一句話是在講觀察人的方法。 所以,所由,所安,表面上看來語意很清楚,其實很模糊。 因為你不知道「其」字所指是什麼。 就跟你跟家人說你要出門,好像什麼都說了, 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一句話帶有很大的模糊性, 因此,語意很容易跟著使用的人轉。 對君王來說,他可以用來察臣是否適當,忠心,道德是否良好。 對一般人,他可以審視對方的品格、能力。 你會發現,用來察人,是可以推導出某個人所要的結果。 (當然,這一句話是不是必然正確,那是不去討論的。) 因此,如果真的要去討論這一句話的真意, 對不起,沒辦法去證明那個解釋正確, 也沒辦法說那個解釋一定是最好的, 要看你是用那一個高度,那一個層次去解譯這一句話。 不一定一定要放在某的價值觀,也不一定要去套上某個目的。 提兩個題外話。 一、中國的思想家有一個特點,叫「以注為述」, 表面上雖是在注一本書,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論語》中雖然記載了很多論述德行的言語, 但孔子不是只言德行,《論語》也不是只記德行。 以上的東西,可以思考一下。 《論語》的文字相對而言很簡單, 但是有不少中文系的教授認為很多人都沒有教好, 那是的原因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87.132

02/26 18:58, , 1F
推,翻成白話時大概可看成是一種再詮釋
02/26 18:58, 1F
文章代碼(AID): #1FITKGEB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FITKGEB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