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墨子

看板Chinese作者 (許下一個成功的諾言!)時間12年前 (2011/12/17 02: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 : 墨子忽略太多根本問題,故兼愛有很多侷限: : 其實我認為你講的這些侷限多很有道理 : 不過孟子許多學說的侷限,可能多數也適合套用下列的敘述 : 舉例來說吧「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你誤會孟子這段話的意思了,不這樣斷章取義的做下列的比較, : : 1.人與人不相愛的原因是人性?還是文化、資源限制的關係? : 「不仁義」的原因是人性?還是文化、資源限制的關係? : : 2.兼愛在人本身的內在根本動機為?(在此不討論墨子的天志(外在)) : ok....這點孟子有討論到,仁義是因為性善嘛 (<---雖然我不太同意他的論述) : 不過,你把「天志」歸類為「外在」則未必妥當 : 畢竟宗教信仰是一件很「內在」的事 天志並非宗教信仰,只能說算是屬於宗教感動的語言, 會這樣用是希望觸發廣大的群眾有源源不絕的能量,促使其奉獻的意願。 天志是墨學的最高價值動力與規範,兼愛理想性社會的超越動力根源就是建構在此。 (權威的尚同亦源於此) : : 3.人有兼愛的可能嗎?有前提條件? : 人有「仁義」的可能嗎?有前提條件? 兼愛與仁愛相比,一般人比較容易達成仁愛吧,如四端之心。 : 另外,墨子是認為人有兼愛的可能 : 他不但認為可能,而且認為曾有人如是做過, : 就是:周文王、禹、湯(墨子‧兼愛下) : 值得注意的是他對禹所下的註腳: : 「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貴,干福祿,樂耳目也。以求興天 : 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 : 從這裏也可看出,「兼愛」只是墨子的手段(其他許多主張也是) : 墨子的主要目的是「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再停醒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戰國)是「亂世」。 : : 4.人為何不相愛的原因沒有獲得合理的解釋。 : (同1.) : : 5.兼愛有現實的困難,既得利益者將資源分享的動力為何? : 仁義的現實困難? : : 6.墨子忽略人不是只有自主、自願的自由,也有因為外在環境逼迫的無奈, 政治不能只是主觀的想像,必須接受現實考驗。 : 話說孟子的理想,恐怕比墨子更禁不起政治與現實的考驗吧XD : 他的理想,似乎統治者根本從來也就未曾當過一回事(直到現在) : (墨子的思想雖然也不曾被統治者當過一回事,但他在體制外做的事倒是不少) 就目前中國學術思想史發展來看,儒家與墨家相比,儒家還是比較符合人性與人心。 理由如下: 墨家在戰國時代是顯學沒錯,原因有兩個: 1.當時是亂世。 2.當時儒家的確忽略廣大的基層。 所以墨子提出兼愛、非攻等主張,但他卻忽略了兩點: 1.內:墨家的主張「只適用於亂世」,但畢竟亂世不符合常態。  例如我們會去安慰朋友失戀,可以陪伴一天、兩天、一週、兩週,  但沒有人會一直陪伴吧?  又例如地震的當下我們會想要捐物資、捐善款,  但久了、冷靜過後,時間一長,還會一直、不斷的捐款嗎? 不知道舉這兩個例子能否了解。 所以當然只能一時(適用於亂世),無法可大可久。 而且並非墨子去世墨學才落沒。 2.外:墨子的主張只是所謂的烏托邦而已。 : 我個人讀書的習慣是:要批評一個學說的侷限,應當先看他為何如此主張 : 否則,就會發現除了現在在學校任教的老師「沒有侷限」以外, : 只要是死去的學者,侷限都是多如牛毛、罄竹難書 : 牛頓的學說也有侷限,亞當斯密的學說也有侷限、馬克思的學說.... : 西方人如是,在我看來中國的老、孔、墨、孟、莊、荀、韓亦如是 : 然而這些都不損及其價值 : 我不反對人批評墨子 : 不過墨子有兩句很好的話,我想很值得拿來當作借鏡: : 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以易之,譬之猶以水 : 救水也,其說將必無可焉。 : 子墨子曰: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 : (均引自「墨子‧兼愛下」) : : 但墨子怎麼樣都沒叫人去做「兼愛的禽獸」。 : 事實上並沒有這種禽獸啊....至少我所知所聞沒聽過 : (愛有差等的禽獸倒是很多) : 所以我總是認為孟子「兼愛是無父」「無父是禽獸」近於亂講 : : 孟子評墨子沒有重視「人情之常」,且泯除血 : : 源的獨特及父子之間特有的聯繫性。 : : (當時雖然沒有養父,但套到現在養父的觀念 : 會舉此例也是因為你說過「以養狗為例好了 誰給他東西吃他都會很開心」 : 所以我也就舉一個「提供溫飽的父親v.s.提供血統的父親」來相比的例子 : 想跟你討論討論這個問題而已 : : ,也在這人情之常與養父與養子的聯繫性範圍 : : 內) : (這句我讀不懂....) : : 若無視自己父親的特殊與不同(血緣、教養) : : ,則與禽獸無異。 : : 孟子的重點在於,他認為墨子為了消除這種差 : : 別性,連自己父親都不愛了,何況別人? : 墨子並沒有「連自己父親都不愛了」 :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猶未止,曰:意不忠親之利,而害為孝乎 : ?子墨子曰:姑嘗本原之孝子之為親度者。吾不識孝子之為親度 : 者,亦欲人愛利其親與?意欲人之惡賊其親與?以說觀之,即欲 : 人之愛利其親也。然即吾惡先從事即得此?若我先從事乎愛利人 : 之親,然後人報我愛利吾親乎?意我先從事乎惡人之親,然後人 : 報我以愛利吾親乎?即必吾先從事乎愛利人之親,然後人報我以 : 愛利吾親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先從事愛利人之親 : 者與?意以天下之孝子為遇,而不足以為正乎?姑嘗本原之先王 : 之所書大雅之所道曰:「無言而不仇,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 : 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 (墨子‧兼愛下) : 在我看來,墨子這樣的論述, : 至少與曾子說過的「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 並沒有太大的違背 : (令人感動的儒墨意見合致) 對,墨子並沒有連自己父親都不愛, 但因為他視天下父親都是自己父親(兼愛), 是否相對的凸顯與自己父親沒有獨特血緣關係? 忽略獨特性的角色,把所有父親都當作「人」而已, 泯除了與父子間特有的聯繫, 為了泯除差別,把自己的父親當作與他人父親同等的兼愛, 在亂世或許可以是一條達成世界大同的方法,但時間久了總是違背人性。 荀子就評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兼愛)的齊頭式假平等, 忽略了人的不同個性和能力。    「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  (非十二子)    「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   (天論)    「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     (解蔽) : 我認為你說的「讀書不能讀翻譯本斷章取義,要讀通」還滿警策的 : 我想值得我警惕,也想以此與你共勉: : 如果想要了解墨子的想法,進而批評墨子, : 不能夠單從孟子(還有他的徒子徒孫們)對墨子的解讀入手 : 這樣一來的偏見也許是很深的 上面舉了荀子,莊子、司馬談也曾評過。 : : 高柏園先生認為: : : 摩頂放踵乃動人的典範,然缺乏人性基礎的安 : : 頓,而流於個人生命的氣魄承擔,無法以理帥 : : 氣而可大可久。(以理帥氣就是孟子所強調) : 墨子去世於戰國初期,而戰國末期的韓非尚且說「今之顯學儒墨也」 : 所以墨子的學說至少也流傳了近一整個戰國時代 : 戰國並不能算是短,墨者不能算是少, : 評之「缺乏人性基礎的安頓,而流於個人生命的氣魄承擔」適當嗎? :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墨子的學說曾長期消沈 : 然而在二十世紀初,研究者畢竟還是多起來了 : 評之「無法…可大可久」看起來也是很有疑問的 我很好奇您了解孟子「以理帥氣」否? 蔡仁厚先生認為: 墨家主張損己利人,是絕對的「利他的義道」。其優在於個人與公共社會可以合而為一, 所以只照顧社會,忽略個人。其失則在為凸顯兼愛的普遍性,而排斥個體的差別性,個體 價值不再被肯定、被尊重。 墨子背周反文,以質救文,其「質」只是乾枯質樸生命之直接呈露,而非精神實體之透露 。結果既不能潤仁,又不能自潤,終不免形成文化心靈窒息與枯萎。 :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個人的意見: : 孟子罵墨子是「禽獸」,或許有其時代背景 : 然而我們今日畢竟不是孟子的時代 : 在今日的社會,說隨便一個人是禽獸,先不提可能有司法上的問題, : 光是在BBS上,可能就會被浸水桶了 : 更何況墨子不是「隨便一個人」,他是曾為中國文化做過大貢獻的人 : 隨口說他是禽獸,(那怕是引述另一個為中國文化做過貢獻的人的話), : 其實都是過於輕率的 : (即便孟子有資格罵他,不代表我們就有這個資格) : 如果真要論墨子是「與禽獸無異」,至少要舉出詳盡的理由, : (至少應該先了解禽獸到底幹了些什麼、以及禽獸可能在想些什麼) : 而且應當謹慎避免自己心中的偏見, : 這樣才能對的起這些曾為了中國「應該往何方向走」 : 而貢獻出他們一生,絞盡腦汁,並為之經歷過許多辛苦的先人們 : (老、孔、墨、孟、莊、荀、韓..皆然) 孟子認為兼愛忽略了「父」這個角色與「一般的人」之間的獨特性與差異性, 如此很難體會父子特有的感情與責任, 表面上雖主張「愛人之父如己父」,但實際上已經滅了「父」的獨特意義, 恐有「無父」之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2.120.191
文章代碼(AID): #1EwvFoac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閒聊
4
6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閒聊
1
4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4 篇):
閒聊
4
6
閒聊
2
5
閒聊
1
1
閒聊
1
4
閒聊
3
3
閒聊
0
2
閒聊
1
4
文章代碼(AID): #1EwvFoac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