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 字之讀音

看板Chinese作者時間13年前 (2011/01/16 14: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廣}-)”隻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相對於漢語拼音來說﹐注音符號有時簡稱注音。 中國1950年代以後﹐漢語拼音被廣泛推廣﹐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讀漢字﹐但是在常用語言工具書中標注漢字讀音﹐仍舊拼音和注音同時使用。目前在台灣﹐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必須先進行十周左右的注音符號教學﹐以做為認識漢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實用上﹐注音符號是標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漢字輸入法。注音符號在台灣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要求熟練使用。故在台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稱之為「台灣方言音符號」﹐目前這些新符號已收錄至Unicode編碼中的「Bopomofo Extended」區(Unicode:31A0-31AF)。在2000年前後﹐“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一套通用拼音規則。嘗試以之為台灣國語字音拉丁化譯音的標準方案﹐並取代注音符號第二式(MPS II)﹐目前除了台北市與新竹市以外﹐已經逐漸落實在地名拼寫上。 由聲韻學家章太炎先生所創建﹐注音符號采用楷書偏旁造字。 【 在 wangjiguo (Roland Garros) 的大作中提到: 】 : ㄨㄟ 這種文字到底是什麼﹐哪裡有具體的說明 -- 熱心是活該的墓志銘﹐冷漠是暢快的通行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59.66.84.*]
文章代碼(AID): #1DCepdGY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CepdGY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