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一則剛看到的新聞

看板Chinese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5/06 13:4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最後一段四書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先讀大學﹐定其規模﹔ 次讀論語﹐立其根本﹔ 次讀孟子﹐觀其發越﹔ 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 在 shengwind.bbs@ptt.cc (為天地立心) 的大作中提到: 】 有op...會自d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5/131/252u7.html 不重國文 孔子不如讓給韓國 更新日期:2010/05/05 00:07 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召開記者會﹐聯盟成員同聲譴責﹐教改多 年來將國文教育「去精存蕪」﹐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台灣版的「文化小革命」。 日韓更重論語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從生活經驗談起。她說﹐有次家人看韓劇﹐劇中懷孕的媳婦正在念《 論語》給寶寶聽﹐讓孩子從胎教就接觸經典。張曉風說﹐這雖然隻是短短的一幕﹐但是日 本、韓國﹐對《論語》的重視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時候引起輿論反擊﹐但反過來想﹐台灣有重視過《論語》 或者國文嗎﹖」張曉風苦笑﹐如果教育部再不正視國文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學生再不念古 文﹐乾脆讓孔子去當韓國人算了。 媒體錯用中文 張曉風也點名編劇和新聞媒體﹐她認為﹐媒體是學生在課堂之外最常接觸的媒介﹐也是中 文運用的示范﹐但新聞媒體錯字不少:「每個小時都可以看到。」誤用也很多﹐例如「無 時無刻在想你」其實應是「無時無刻不在想你」才正確。 張曉風說﹐企業主總愛問應征者英文能力的高低﹐決定是否錄用﹐她建議可以換成「中文 程度好不好」這個條件﹐她笑說﹐中文程度好、溝通能力佳﹐才是優秀員工應該具備的素 質。 中山女中老師李素真說﹐聯盟連續6年開記者會﹐年年都要求教育部重視國文課時數問題 ﹐如今國小國語課從每周10節降為5節﹐國中國文課總課時數減少1╱3、高中每周從6節減 為4節。時數越少、學生程度越糟﹐隻有靠少數重視國文的家長私下為孩子補強。 李素真比較兩岸國語文課程:「中國的高中生在畢業時﹐已經能背180首詩、詞、曲﹐40 篇古文﹔台灣的學生能背多少﹖不知道。」她說﹐國語文是百科之母﹐台灣卻反其道而行 ﹐讓其它科目和國語文並重﹐導致有些學生連數學題目的語文描述都看不懂。 斬斷文化根本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每年教大一學生﹐覺得學生中文程度越來越差﹐看不懂考卷的 人反倒是老師:「我還要去問學生﹐他的答案到底在寫些什麼。」 他批評台灣教改讓學子不知不覺歷經了「文化小革命」﹐自己斬斷文化的根本﹐還沾沾自 喜。學生上課不看課本﹐回家都看參考書﹐「為了參加考試而讀的書。」 劉源俊說﹐早期中國的大學教授會組團來台﹐他們認為台灣是有文化素養的地方﹐但現在 台灣學生的程度已被人看不起。他更批評北縣的英語活化課程:「簡直是太沒知識的縣長 ﹐沒道理的政策﹗國語文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劉源俊認為﹐國文沒學好﹐學外國 語文隻會兩頭落空。 聯盟共同發起人、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說﹐台灣的優勢應是中文才對﹐教改卻讓優簸轜ꈿ 的中文底蘊變得七零八落﹐削弱競爭力﹐其他科目也沒有變強﹐他說:「把孩子越教越笨 的教育政策是種罪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吁﹐教育部應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 《中庸》列為必修科目﹐國文課時數應增加或恢復到原有時數﹐別讓台灣的高中生國文程 度﹐輸給中國的國中生甚至小學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04.217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24.126.163.105]

05/07 15:25, , 1F
推順序,記得是這樣。
05/07 15:25, 1F
文章代碼(AID): #1BubOyJo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BubOyJo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