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求其放心

看板Chinese作者 (亮亮)時間14年前 (2010/03/23 15:2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推 SWCNT:句中所指之「仁」與孔子中心思想「仁」有何異同? 03/23 11:13 → SWCNT:若同,則人只要像隱士般生活皆可領悟之,何需外求? 03/23 11:18 → SWCNT:亦或仁義為理論前定,你必須追尋儒家思想,才能更了解? 03/23 11:23 第一 儒家從來就不太贊成所謂的隱居生活 孔子曾說過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雖然曾說過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但就孔子當初離開魯國,依依不捨的樣子 應該只是所謂的理論吧,孔子不太能放得下的 況且 求仁雖然是從自我內心探求 但並不代表不需要外在修正 孔孟基本上的理路 是指「第一時間點」而言 在事情發生的當下 先從自我本身開始反省,探求 然後經由外在學習修正 孔子不也是有說六言六敝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這些德性,如果沒有外在的學習修正,就有可能過度,反而變成災害 比方說,內心有愛不是不好,但是濫用慈愛,反而變成婦人之仁 第二 孔子的仁與孟子的仁大致上層次不同 孔子的仁是屬於一總德之名,是屬於一種大公無私之愛心表現 「仁」的提出,重點在於彰顯人為自我的主宰者。 孔子並非提出仁的學說理論,而是提出如何做,故孔子強調實踐 。 孔子強調實踐,雖然各人才性以及不同人事物情況而有不同的因應, 只要存著正面的愛的力量,皆屬於「仁」的範疇。 故仁被視為「總德之名」,統攝諸德。 然而,孟子的仁是總德之下的分殊之德 孟子用「善」替換孔子的「仁」,但是他的位階定義一模一樣, 只是這時候仁義禮的位階放下來,變成是根於人的人心, 孟子將分殊之德是從作用的角度看 ,由善心發出時,從是非角度抑或是純粹同情, 或是考慮如何做才合理,皆有不同,但其心一也。 第三 人生體悟不一定要依靠儒家 佛道亦可 但是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正如同爬山 各家學說只是從不同的路線上山 看到不同的風景而有不同敘述 但是他們爬的是同一座山(相同目標) 最終爬到山頂 看到的景色,達到的境界 是一致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221.73

03/23 16:33, , 1F
謝謝 您精闢解釋,令我茅塞頓開。
03/23 16:33, 1F

04/04 07:46, , 2F
讚阿! 落淚 XD
04/04 07:46, 2F
文章代碼(AID): #1Bg6pt2O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Bg6pt2O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