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載 儒道墨法關系試梳理

看板China作者 (想祝福不知該給誰-_-)時間17年前 (2006/12/10 03:0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CrossStrait 看板] 作者: touchpad (curiosa)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轉載 儒道墨法關系試梳理 時間: Sat Dec 9 22:04:13 2006 儒學是貴族學,所謂貴族,具有三種身份︰1、統治階級;2、剝削階級;3、有閒階級( 雅文化的創造者)。 墨家反對剝削,也反對有閒,但承認需要統治,所以要建立賢人+公仆的政治。 法家反對有閒,但要保留統治和剝削,所以要代貴族以官僚。 道家理論上是只要有閒,不過沒有剝削則不能有閒,而沒有統治又無法剝削,所以若不 能像庄子本人那樣死扛,根子上,道家還是三者都要的。 傳統上貴族壟斷政治。雖然面對的是新形勢,但不能不從舊經驗里取材。所以墨法的統 治學,都得到儒家那里去學。 墨子曾學儒︰ 儒家教平民做貴族︰教統治之法術,教有閒之境界,從而給予剝削之資格。 墨家滅貴族為平民︰學統治之法術,有閒的境界非所能知,于是愿滅之。理論上主動放 棄剝削之資格。 法家的人物排列下來則是︰ 管仲、子產皆是孔子稱道的人物,很多思想也確近于儒家。 李克為子夏弟子,吳起為曾申弟子,當時其魏國同僚,亦多儒者。 商髐鮹陘a 妊勻迨鶠C耕戰明法,亦不甚遠于「足兵足食民信之」。 即至于理論上的集大成者韓非,實踐上的成大功者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殆吸收儒家從政之經驗,而拋棄其理想、愛民之態度,即是法家。唯在管仲、子產、李 克,只為理想與現實有限度之妥協,至商君則已近失其底線,至韓非,則視理想如寇仇矣 。 道家 道分兩支︰ 一是老子之道的一個隱含傾向︰身在江湖心在魏闕,無為而無不為。在這里,道不過是 掩飾。 二是庄子之道︰真心實意曳尾泥涂,處有用無用間。在這里,道終得靠養著。 基本上,除老子的情況較复雜,墨家、法家都是儒家之孽徒,庄子的道家則可說是儒家 的敗家子。 總的說起來︰ 儒道是一路,所重都首在人格之陶冶。 所謂儒家是貴族觀點,道家是個人觀點。實則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非貴族不足以 言個性,既具個性(主體意識),則精神上已為貴族矣。 敗家歸敗家,終究還是一家人。不比孽徒,是抱定弒師之心了。 墨法是一路,所重都首在權力之把持。 墨是平民觀點,法是君主觀點,看似天差地遠,實則殊途同歸。今天的老百姓罵官僚腐 敗時,往往又難掩豔羨之情,亦是此理。 墨法皆反對個體之人格,文化之精神。墨以庸陋,不知人格獨立之價值;法以深刻,深 知人格獨立之害于專制。 墨、法皆講集權,細微處如利用特務,鼓勵告密亦同。商鬙_浞ㄖ 鞳A墨家巨子亦跑到 秦國去;《備城門》諸篇以下(尤其是《號令》一篇),和秦法亦若合符節。 墨法皆重經濟,唯,理論上墨以養民生,法以奉君欲。不過看今天為人民服務的的公仆 的表現,墨家的這個高尚理論能否落到實處,也就可疑了。 一切革命,其實踐上的成功,就是其理論上的失敗。《天下篇》所謂「墨子雖能獨任, 奈天下何」,實在也是對墨家最善意的評價了。 人格自有進退,故儒道相反而大可兼容;權力不容分享,故墨法相似而終不兩立。若承 認漢以后是陽儒陰法,則墨家絕跡,也就不難理解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23.47.17

12/09 22:07,
嗯 好看
12/09 22:07

12/10 01:05,
無為是無掉有為,一切順其自然,並不是
12/10 01:05

12/10 01:06,
不管事
12/10 01:06

12/10 01:06,
道家在老子後分兩派還三派
12/10 01:06

12/10 01:07,
道術分途,術這個部份後來被法家拿來用
12/10 01:07

12/10 01:09,
康熙也是用術來治國
12/10 01:09

12/10 01:09,
另外一派就是煉丹,長生不死等等....
12/10 01:09

12/10 01:10,
這部分我不熟
12/10 01:10

12/10 01:11,
在西漢初年又有一個黃老治術
12/10 01:11

12/10 01:11,
那又是不同的東西
12/10 01:11

12/10 03:02,
借轉china版
12/10 03: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0.39.25.52

02/14 19:46, , 1F
faint
02/14 19:46, 1F
文章代碼(AID): #15UmYCmp (China)
文章代碼(AID): #15UmYCmp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