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曹操兒子

看板Chan_Mou作者 (風城淚)時間17年前 (2007/01/08 03:34), 編輯推噓11(1103)
留言14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8 (看更多)
看了版眾們對曹丕的熱烈討論 最近正好我們通識歷史老師上課教到曹丕 這裡有一篇他對曹丕的論述 供各位版眾分享參考討論 文.清華歷史所 張元 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老師讀通鑑之十 談到曹丕,就會想到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曹丕這位哥哥,對於同母的弟弟曹植,一點手足之情都不顧,弟弟只有 藉著吟詩,來表達心中的憤概了。我們不管這首詩是不是文本上的原件,也不論兄弟鬩牆 的背後是否反映激烈的政治鬥爭,我們只想問問:為什麼這首詩流傳得如此廣泛,只要談 到曹丕,就會想到它?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要知道曹丕是怎樣一個人,他當政之時,表 現如何。 文學優長 武藝嫻熟 我們都知道,曹丕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文學批評家,撰有十分精深的文學理論著作《典論》 。就是他的詩歌創作,也是不讓乃弟曹植專美。鍾嶸的《詩品》把曹植列為上品,曹丕視 為中品,曹操貶為下品,許多人都不能同意,認為甚欠公允。例如,郭沫若就反對在文學 上高度贊揚曹植,卻同時貶抑曹丕的主張。他在1942年寫了一篇〈論曹植〉的文章,頗有 重新論定丕、植高下的企圖,當然也有一些翻案的味道。郭沫若從建安文學的特色是抒情 化和民俗化的觀點,認為「(曹植)的好摹仿,好修飾,便開出了六朝駢麗文字的先河。 這與其說是他的功,毋寧是他的過。」相對來說 ,曹丕的成就十分明顯,他說:「(曹丕)是文藝批評的初祖。他的詩辭始終是守著民俗 化的路線。又如他的〈燕歌行〉二首純用七言,更是一種新形式的創始。特別是他的氣質 來得清,委實是陶淵明一派田園詩人的前驅者。……(鍾嶸)不重視這一派,故而把他們 (曹丕、陶淵明)列入中品去了。這在目前,不用說也是應該平反的。古時也有獨具隻眼 的人,如劉彥和(劉勰,《文心雕龍》的作者)所說的:『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曹植 )以勢窘益價』,是比較公允的評價。王夫之也很貶抑子建而推重文帝,竟稱曹丕為『詩 聖』,又未免過於誇大了些。」郭沫若的主要論 點則在於結語部份所說:「認真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成了 他。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於也就集同情於失寵的曹植。但盡管道學先生們 要替曹植粉飾,在一般人心目中卻認定他是一位才子,而他的詩文對於後人的影響,也已 經早成為過去了。」 曹丕的學問也很好,沒有好學問,寫不出好作品,這是不用說的。曹丕自已說:年少 之時讀《詩經》、《論語》,長大後在五經、四部,《史記》、《漢書》,諸子百家等方 面,都下過一些功夫。讀書之外,他也提倡學術,組織學者,就經傳中的問題,撰寫、編 集各類文章,達一千多篇,名之曰:《皇覽》。 曹丕還是一位精於騎射、擊技的高手,這一點出乎我們的想像。他在《典論》的〈自 敘〉中提及,八歲即能騎射,經常跟著曹操出征各地,可以說是生於動亂之世,長於戰陣 之中,所以年少之時即愛好弓馬,成年之後,技藝更為精熟。有一次,荀彧對他說:聽說 你會左右射,這很不容易啊!曹丕答道:放一個箭靶在那裡,每箭都射中,並不稀奇;馳 騁平野,獵取狡獸,射殺飛禽,弓不虛發,所中必定洞穿,才算好身手。可知他是以善於 騎射知名當時,也頗以此自豪。 曹丕還是擊劍好手,他曾向名師學藝,而且刻苦勤練,頗有心得。有一次,與幾位將軍一 起飲酒,其中一位以劍術聞名,號稱能空手入白刃;曹丕與他談了一回兒,很不以其人說 法為然。兩人決定校量一下,各人拿起手邊的甘蔗,走下來實際比劃一番。不過兩、三個 回合,曹丕就三次擊中對方的手臂。這位將軍不服輸,兩人再交手,曹丕看出他想從中路 進攻,故意後退,待對方深入,曹丕一舉手,即擊中對方的脖子,旁邊觀看的人都大叫起 來。曹丕就對這位擊劍高手說:你應該把過去所學快快忘掉,再學一些更為高明的劍法。 說罷,丟下甘蔗,大家回座,續繼飲酒作樂。曹 丕在這篇〈自敘〉中還談到一些其他的技藝,同樣十分自負。看來說曹丕其人多才多藝, 應該也不為過。曹丕的〈自敘〉,見於《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的裴松之注。 言行舉止 臣僚失望 曹操死後,曹丕繼為魏王,隨即篡漢自立,是為魏文帝。這位皇帝即位之初,表現如 何?我們看看《通鑑》裡的記載,見於卷六十九,文帝黃初元年,西元220年。十月,漢獻 帝禪位於魏,曹丕三度上書辭讓,接著升壇接受璽綬,即皇 帝位。這個時候,大臣都在歌頌曹家,批評前朝;只有衛臻講述襌讓的意義,稱美漢朝, 衛臻的這番話,讓曹丕相當不高興。曹丕又想追封太后的父、母,陳群反對,說:陛下的 任何決定,都會成為永久的制度,一定要仔細考慮。按照典籍的記載,沒有婦人受封這個 制度。依據禮記,婦人是沒有爵位的,她的爵位是依從丈夫,秦違背古法,漢朝繼續,是 不合乎三代先王治國理念的。曹丕雖然說不封了,但還是定下制度,藏於台閣。一天,曹 丕對大臣蘇則說:前次你打通西域,他們獻上直徑一寸的大珠,你還可以弄得到嗎?蘇則 說:如果陛下把中國治理得很好,名聲傳到西域 ,即使我們不去要,他們也會送來。我們開口向他們要求,不大好吧。另有一件事,曹丕 把蔣濟召到朝廷任職,蔣濟先到夏侯尚那裡,夏侯尚拿出曹丕的手詔給蔣濟看。曹丕手詔 上寫著:你是我的心腹大將,我派你重要的任務,你可以愛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殺人就殺 人,要赦免人就赦免。蔣濟到了朝廷,曹丕問: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蔣濟說:我沒看 到聽到什麼好的事情、好的消息;只看到了一些亡國的話。曹丕臉色一沉,很氣憤地問: 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蔣濟就把在夏侯尚那裡看到皇帝手詔的事說了,接著又說:「愛 做什麼就做什麼(作威作福),這是《尚書》告 誡人臣的話。天子是不可以口無遮攔,隨便講話的,古人這方面很是謹慎,請陛下還是謹 慎為好!」曹丕只有派人把手詔取回來。 沒多久,曹丕又想要把冀州的士卒十萬戶移到河南洛陽附近。這時,適逢大旱,又有蝗蟲 為害,百姓生活困苦,所有的官員都認為不可行,但曹丕很堅持。曹丕的主要謀臣之一的 辛毗,就與一些大臣聯合要見皇帝。曹丕知道他們的來意,見面之後,臉色很難看,一副 生氣的樣子,大家都不敢說話。辛毗說:陛下要遷移這些士家,是為了什麼?曹丕說:你 認為我的想法不對嗎?辛毗說:我真的以為不對。曹丕說:我不同你說。辛毗說:陛下不 以為我很糟糕,才把我放在陛下的左右,擔任參謀的職務。怎麼可以不與我來商量呢?我 所說的決不是為了自已,而是為了天下百姓,陛 下怎麼可以生我的氣呢?曹丕不答話,起身走了進去。辛毗隨著起身,跟了上去,還拉住 曹丕的衣服,曹丕奮力把辛毗的手甩開。過了好一會才走出來,說:辛毗,你太過份了! 辛毗說:今天遷徙百姓,既失民心,糧食也成問題,所以我不能不力爭啊!曹丕還是決定 移民,只是人數減為一半。有一次,曹丕要出去射野雞,還對群臣說:射野雞,真有趣。 辛毗就說:對陛下您來說,很有趣;但對我們這些大臣,卻是一椿苦差事。曹丕講不出話 來,以後出去打獵的事,就少了一些。 我們怎麼看魏文帝即位之初的表現呢?不妨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想一想曹丕篡漢即位 為帝,他的所作所為反映出怎樣的心態?他想到過人民嗎?他想到過做事情的道理了嗎? 好像都未曾想過。他想的是什麼呢?無非是大權在握,高興做什麼事,就可以做什麼事。 他這種心中沒有「正經」事情的態度,其實很早就顯露出來。西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太 子,這是經過相當激烈的政治鬥爭,支持曹丕的這一方壓制住了支持曹植的另一方,曹操 不得不接受。曹丕立為太子,心中甚為高興。下朝之後,抱了辛毗的脖子,說:老辛,你 猜我高興不高興。辛毗回家對女兒辛憲英說了,憲英長長歎了 一口氣,說:太子,責任很重大,擔任太子應該感到戒慎恐懼,生怕擔負不起,怎麼只想 到高興快樂呢?我看魏國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啊!胡三省在《通鑑》的這一句話之後,寫 下按語:「女子之智識,有男子不能及者。」辛憲英極其聰明,她的事?見於《世說新語 .賢媛篇》或《晉書.列女傳》,我們可以參看。她的這句話,多少也反映了有識見的人 對曹丕的認知。另一方面,我們不妨想一想:衛臻、陳群、蘇則、夏侯尚、蔣濟以及辛毗 等人,他們與這位新皇帝有所接觸,他們的心裡會有怎樣的感覺?他們會感到這個新皇帝 還不錯,我們可以替他做點事;還是這個新皇帝實在太糟糕,簡直是一塌糊塗,亂七八糟 ,比我們原來認識的那位多才多藝的魏國太子糟糕得多。我想,後者的可能性一定大大的 高於前者。 執意伐吳 無功而返 即位初表現不佳,可能是新手上路,不了解情勢,不熟悉政務,所以狀況連連。此後的表 現如何呢?似乎未能見到根本的改善,或許人的性情已經決定了他的作為,時間是幫不了 什麼忙的。曹丕即位的第二年,三國之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劉備因為關羽的死,決定攻吳 。這時吳國極感緊張,不是害怕蜀軍順流而下,而是擔心魏國趁機進兵,於是趕緊派人向 魏稱臣、朝貢,並把被關羽俘虜,囚於荊州的魏國名將于禁送回,以緩和來自北方的壓力 。魏國朝廷當然針對此事加以討論,大家都向曹丕致賀,惟獨劉曄表示反對。劉曄是曹操 在世時十分信任,委以機要的大臣。劉曄說:今 天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有其一,小國依憑地勢,互相支援,雙方獲利。今 天吳、蜀相攻,這是老天要他們滅亡。我們大舉出動,直攻吳國,蜀攻吳的外圍,我們攻 吳的腹心,不須十天,就可以滅吳。吳亡,蜀也不能持久,何況蜀國得到的是吳的外圍, 而我們得到的則是吳的中心地區。曹丕說:人家前來投降,我們還去打人家,這樣以後就 沒人會來投降了,不如接受吳國的投降,並且派兵去攻打蜀國吧!劉曄說:蜀遠吳近,蜀 聽說中國要去打他,他就還軍。今天劉備氣極了,出兵攻吳,聽說我們也要打吳國,知道 吳國必亡,一定更加積極用兵,這是一個好機會 啊!曹丕不聽。胡三省在這一段話下面,寫道:「若魏用劉曄之計,吳其殆矣。」 劉備大軍出動,為吳將陸遜所敗。曹丕聽說蜀軍連營七百里,就說:劉備不懂兵法,那有 連營七百里,可以打勝仗的道理。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曾聽聞,也留下曹丕通曉兵法的 印象。但您可知道,吳國危機解除之後,對魏的態度一變,說什麼也不肯把王子送去當人 質。曹丕很生氣,不聽許多大臣的勸阻,一心要懲罰吳國。賈詡很明白的說:劉備有雄才 ,諸葛亮善治國,孫權有見識,陸遜會用兵;今天大臣之中,沒有劉備與孫權的對手,就 是您御駕親征,也不見得一定打勝仗。曹丕不聽,出動大軍,指向江東。結果呢?黃初四 年,西元223年,魏國大將們心浮氣躁,輕率冒進,讓 一些老臣們看得心驚膽顫,直說曹操當年用兵謹慎小心,不敢如此大膽。於是,一連串的 戰術錯誤,難免被吳將所阻,無功而退。次年,曹丕還是不聽群臣勸諫,御駕親征,龍舟 在大江中遭到暴風,驚險萬狀,差一點翻覆。再過一年,曹丕再度親征,以水軍為主進入 廣陵故城。胡三省注:廣陵故城謂之蕪城,今其地不可考。到了江邊,士卒十餘萬,旌旗 數百里,準備渡江;吳人在南岸嚴兵固守,不稍退讓。這時天寒地凍,舟船無法入江。曹 丕只有感歎:大江橫亙,這是上天劃定南北吧!於是,下令退軍。吳人派出敢死隊五百人 ,在曹丕返回的路上伏擊,曹丕的副車、羽蓋都被吳人奪去,把曹丕嚇得半死。一路上如 果沒有蔣濟謀劃,又是開地道,又是作土坉,利用精湖的湖水,船隊幾乎無法北歸。我們 從這些事情看來,曹丕的兵學素養可能與戰國時的趙括相去不多,都是屬於紙上談兵的水 準。 心窄量狹 睚眥必報 曹丕盡管多才多藝,十分自負,但他的治國表現,實在乏善可陳,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 此人心胸十分狹窄。臣僚只要得罪他,他必定假借理由,予以報復。就是許多大臣看不過 去,一再請求,他還是硬拗到底,不肯罷手。在《通鑑》卷七十中,就有一些事例:曹丕 當太子時,妻弟有罪,鮑勛依法審理,曹丕求情,鮑勛不予理睬,曹丕深恨鮑勛。曹丕即 位,鮑勛又數度進諫,曹丕更是討厭他。曹丕伐吳,屯住陳留的時候,太守見鮑勛,未走 正路,走了小路,有人要治太守的罪,鮑勛認為營壘尚未築成,不須如此嚴格。曹丕知道 了,斥責鮑勛指鹿為馬,要處以重刑。許多大臣, 像是鍾繇、華歆、陳群、辛毗、高柔和衛臻等紛紛替鮑勛說話,甚至提及鮑勛的父親鮑信 有功於曹操,希望不要重判,曹丕不許。結果是曹丕把負責刑律,不肯執行詔令的高柔約 到台閣,派人直接到獄中將鮑勛處死。還有一件事,也是起因於曹丕在太子的時候。曹丕 曾向很富有但十分吝嗇的票騎將軍曹洪借絹一百匹,曹洪借給他的,質量不好,他很生氣 。後來以曹洪的賓客犯法為理由,把曹洪捉到監獄,還要判他死刑。大臣力救,曹丕不理 。這時,曹丕的母親卞太后生氣了,把曹丕叫來,訓斥一番,說:曹洪在你爸爸的時候, 建有大功,沒有他,我們那有今天!又把郭后叫 來,說:今天曹洪死,明天我就把你廢掉!郭后只有哭著苦勸,曹洪才能保住性命。我們 讀到這裡,不妨閉上書本,想一想:鍾繇等人的心中,曹丕是怎樣一個皇帝?鍾繇等人之 間的私下談話,說到曹丕,會是一種怎樣的表情?這些事情,史書上不會加以記載,但我 們讀者只要稍想一想,答案不難浮現。 有關曹丕心胸狹窄之類的事,《三國志》中還有若干,為《通鑑》所未記,玆舉一例以概 其餘。黃初三年,曹丕伐吳,前往宛城,下詔百官不得干擾郡縣,宛城令不解詔書旨意, 曹丕到時,市門未開。曹丕大怒,下令查辦,將宛令以及太守楊俊收押。楊俊昔日與曹植 關係很好,曹操決定太子時,曾「密訪群司」,楊俊比較稱贊曹植,讓曹丕十分不滿。這 次捉到楊俊的把柄,自然沒有不殺的道理。司馬懿、荀緯、王象等人紛紛求情,當然是沒 有用的。楊俊說:我知道自已犯了什麼罪,就自殺了,大家都很難過。這一段見於《三國 志.楊俊傳》,裴松之注補上了王象的事,也值 得一讀。王象是楊俊所提拔,與荀緯等都是太子曹丕的僚屬。曹丕登基,王象受命編《皇 覽》,數年編成,共有四十餘部,八百多萬字。王象個性溫和,文辭幽雅,很受到京師人 們的敬重。他隨曹丕南征,聽到楊俊被收,文帝還問:漢明帝殺過多少地方官?就知道楊 俊凶多吉少。立刻跑去見文帝,叩頭不已,血流滿面,哀求不要處死楊俊。曹丕不答話, 轉身就走。王象上前捉住文帝的衣服,曹丕回頭對王象說:我知道你與楊俊的關係,今天 我聽你的,就沒有我;你寧可沒有我,還是沒有楊俊?王象聽到文帝講出這麼重的話,只 有收手。王象未能挽救楊俊,他的懊喪、憤恨, 可想而知,也就發病死了。我們讀到這裡,不妨一問:楊俊說,他知道犯了什麼罪,是指 什麼罪?那一定不是市門未開,而是在曹操密訪群司之時,他的意見。還要再問一下:王 象為什麼會病發而死?那一定是他憤恨到了極點,他憤恨什麼呢?想一想也可以得到答案 。 天資不差 表現欠佳 曹丕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問他,古代帝王他欣賞誰呢?他會說,漢文帝不錯, 「寬厚仁慈,不啟事端,一心以道理感召百姓,很像是聖賢一樣的君主。(寬仁玄默,務 欲以德化民,有賢聖之風。)」這是他自已的話。可是,他對漢文帝還有三點批評:一是 逼死舅舅薄昭,二是寵幸佞臣鄧通,三是喜歡的慎夫人,衣不曳地,是儉而無法。看來曹 丕對於漢文帝還是不太滿意呢! 曹魏以外,別人怎麼看他呢?孫權就說,曹丕比起他父親曹操差得很遠,理由是:曹操的 作為,殺人稍多,不顧人們的親情,待人甚苛,這是缺點;至於統御將領,指揮作戰,自 古以來少有人能與他相比。「丕之於操,萬不及也」。孫權與他們父子多次交手,對兩人 了解極深,「萬不及也」一句話,意含也就很豐富了。在孫權看來,曹叡比曹丕更差,「 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之不如操也」,更是看不起。這段見於《三國志.諸葛瑾傳》的記載 ,裴松之認為孫權把曹叡評得太低,他並不同意;對於曹丕的評價,似乎認可,因為他並 未提出不同意的見解。 歷史家怎麼看曹丕這位魏國的開國皇帝呢?《三國志》著者陳壽對魏文帝的總評是:文帝 文學方面的天資很高,一下筆就能寫出好文章,學識十分廣博,其他的才藝也很出眾;如 果做事豁達大度一點,待人誠懇公平一些,朝向高遠的理想,恢宏自已的心胸,就是古代 賢君,也不過如此!(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以曠大之 度,勵之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資治通鑑》選錄了陳壽 的論斷,表示十分贊同。 我們說曹丕多才多藝,學識豐富,但從來不想正經的事,而且心胸狹窄;這些意見,其實 古代史家早已說了,而且比起我們的話語,用辭優美,意思深長。可知古代史書之精彩論 述,今人難以取代。我們在教課之餘,何妨拿起典籍,援用朱子的讀書方法,緩視微吟, 虛心涵泳,靜靜地、慢慢地展卷閱讀。這樣,一些古代帝王、大臣,其人其政,就能清楚 呈現於我們的腦際,讓我們從他們的待人接物,安邦治國之中,得知人世間的一些道理。 我認為,理解這些人世間的道理,應是我們學習歷史這門學問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些道理 讓學生也能理解,則是我們歷史老師講述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之一。 本文已刊載於《歷史月刊》第220期,2006年5月號,頁116-121。 -- 另外還有兩篇,一篇論司馬懿,一篇論邴原, 有機會再丟上來給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4.195

01/08 04:19, , 1F
受教了
01/08 04:19, 1F

01/08 05:28, , 2F
也可以去看看歷史文學小說:洛神,描寫曹家很絲絲入扣
01/08 05:28, 2F

01/08 05:36, , 3F
再看一次 還是很不錯的文章
01/08 05:36, 3F

01/08 05:49, , 4F
囧 老師的文章耶= =
01/08 05:49, 4F

01/08 06:13, , 5F
深入淺出,不錯
01/08 06:13, 5F

01/08 06:25, , 6F
這不是在《歷史》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嗎?
01/08 06:25, 6F

01/08 10:06, , 7F
可是說他武功很強那段是"自序"耶...這不就是嘴X了嗎XDD
01/08 10:06, 7F

01/08 11:20, , 8F
可是這很有趣 前面幾段大臣罵他的話他都聽進去了 李世民這時
01/08 11:20, 8F

01/08 11:20, , 9F
被誇獎 曹丕卻被罵。
01/08 11:20, 9F

01/08 11:24, , 10F
本文已刊載於《歷史月刊》第220期 ..直接按end也該看到呀XD
01/08 11:24, 10F

01/08 19:13, , 11F
武功高?= =那高手哪敢打曹操兒子
01/08 19:13, 11F

01/08 19:14, , 12F
他又這麼會記恨..高手當然裝輸押
01/08 19:14, 12F

01/08 19:16, , 13F
如果遇到典韋...會被打死吧..精於騎射?LA8王吧
01/08 19:16, 13F

01/10 21:56, , 14F
萬一太子被高手的甘蔗捅爆 那高手的九族都完了
01/10 21:56, 14F
文章代碼(AID): #15eKjCd4 (Chan_Mou)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eKjCd4 (Chan_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