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我永遠不再來了

看板Catholic作者 (短ID真好)時間13年前 (2011/05/03 16:23), 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藉題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天主教和新教最大的區別在於天主教的溫和和包容 這在早期的傳教當中明顯是劣勢,但感謝天主,在現我個人 在教會福傳工作上,我覺得相對於新教的強勢傳教這點已經 不再是劣勢,而是特色甚至是優勢。 溫和和包容並不代表我們不積極的去傳播福音,而是對於不同 宗教信仰的人,不應該出現敵視的心態。 宗教信仰是一種文化,唐朝基督信仰就曾傳播到中國,但因為本 土化不夠而宣告失敗。 先賢利瑪竇神父認識到了這一點,實地考察和研究中國文化包容 使天主在,諸如利瑪竇研究了燒香,他對羅馬教廷的報告中指出 "祭孔和燒香並非偶像朝拜禮節而已,應包容之"利瑪竇神父的傳教 的核心價值是包容和尊重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包容讓天主在這片土地 上站穩了腳跟,也成為後來許多傳教士本土化的典範,特別是在 原住民的傳教上。 回頭看這次爭論的焦點用本土的觀點來詮釋聖經,我在大陸神父寫的 北京天主教神學研究文集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觀點,唐朝天主教就 一度傳到中國,為了本土化,把教堂稱作寺將,將主教稱作大法王, 神父自然改稱做僧了,天主的名字則採Alaha音譯成'皇父阿羅和'。 這種讓步在歷史上是有軌跡可尋的,這裡解釋一下當初利瑪竇為什 麼沒延用,而是和儒排佛主要的原因有四:一佛僧教育低下、二拉攏 士大夫、三儒學相較於佛學的宗教色彩淡薄、四佛教的偶像眾多。 所以我個人是認為,用一般人易懂的語言甚至是借用其他宗教或文化 的語言或思維方式來傳播天主的福音是沒問題的,天主的真理並不是 在他叫什麼名字,而是在他所要告訴我們的東西也就是天主教的教義。 事實上,這也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我開始想傳播福音的時候就 體會到自己對福音的認知不足和盲點,所以我後來有在參加教堂的讀 經班,來加深自己對福音,也就是天主教教義的認知。 -- 三個人去投宿服務生要300元於是每個人各出了100元 湊成300元 後來老闆說今天特價250元 叫服務生把多的50還給他們 服務生自己偷藏20元起來 剩下的30元還給他們 那三個人拿回10元100-10=90表示每個人出了90元 ▁▁▁▁ 90元*3人=270元+服務生20元=290元 請問 那剩下的10元呢? ▕bibo▏ 想不出來的 請到 ptt2自然就是美→ ▕數學精選▏ NB_ARCTIC→A6置底解答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5.172.46 ※ 編輯: A6 來自: 114.245.172.46 (05/03 16:30)

05/03 19:06, , 1F
推原PO 重點是幫助了解天主的道理, 而不是用什麼方式宣揚
05/03 19:06, 1F

05/03 19:42, , 2F
如果是說景教的話,那本土化遠超過利瑪竇喔:p
05/03 19:42, 2F

05/03 19:43, , 3F
有一種論點說當時佛教很強勢,所以用佛教的術語解釋景教
05/03 19:43, 3F

05/03 19:43, , 4F
的概念,可以加速被傳教對象的理解。只是很容易混淆
05/03 19:43, 4F

05/03 20:24, , 5F
還有一方面 景教翻譯很多書但沒翻譯天主教最重要的核心聖經
05/03 20:24, 5F

05/04 00:36, , 6F
我看到書是認為景教把聖經拆成很多部份來翻譯@@
05/04 00:36, 6F

05/04 00:47, , 7F
我看到的書上是列舉一些敦煌石窟發現的卷名 書上是說沒翻譯聖
05/04 00:47, 7F

05/04 00:48, , 8F
經 我也沒法考證 但綜合你看到的 沒有完整聖經是可以確定的.
05/04 00:48, 8F

05/07 21:03, , 9F
講的不錯~ 推^^
05/07 21:03, 9F
文章代碼(AID): #1DlxjdXo (Catholic)
文章代碼(AID): #1DlxjdXo (Cat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