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清時的奴才

看板CHING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3年前 (2011/07/27 04:30),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這點我是覺得挺疑惑的,乾隆怎麼會希望漢官稱「奴才」, : 親暱度不夠吧... : 推 Geigemachen:aaa8841:康熙多次糾正漢人「稱奴才不得體」 07/15 01:20 : 推 Geigemachen:aaa8841:雍正認為在朝為臣之旗人稱奴才不得體,改稱臣 07/15 01:22 : → Lorenzia:我怎麼記得好像是你要出身包衣才能稱奴才? 07/15 13:36 : → Ting1024:包衣最適合稱奴才沒錯... 07/15 23:30 : → Geigemachen:"乾隆不爽漢臣自稱奴才,僭越裝熟自抬身價"還比較可能 07/20 11:41 : → Geigemachen:滿州人並不喜歡滿化不足的漢人故意學滿人裝熟 07/20 16:37 不是僭越,「奴才」跟「臣」同等,差在奴才是滿語漢譯, 滿語漢譯之後,漢民籍人士使用經翻譯的滿語是很奇怪的, 故不得體之處在此。 以前曾於此篇列舉過某次故宮奏摺展件署名者職銜 #1C8xP_16 (CHING) 稱臣者:阿克敦 雍4年底時任 兵部左侍郎兼國子監祭酒、署兩廣總督兼署廣州將軍 寶鋆 同2年 戶部尚書、署正白旗滿洲都統、崇文門副監督 耆英 道9年 禮部尚書、兼管鴻臚寺太醫院、宗室總族長、署鑲紅旗滿洲都統 道13年 禮部尚書、兼管鴻臚寺太醫院、宗室總族長、經筵講官、 內大臣、兼管奉宸苑事務、署鑲白旗滿洲都統 色克精額 道13年 禮部左侍郎 文慶 道13年 禮部右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奕紹 道8年 和碩定親王、宗人府右宗正、正紅旗滿洲都統 托津 道8年 東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 富俊 道8年 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理藩院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 經筵講官、署三庫大臣 禧恩 道8年 二等鎮國將軍、太子少保、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 後扈大臣、閱兵大臣、戶部尚書、署吏部尚書、管理太醫院、 管理奉宸苑事務 穆彰阿 道27年 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玉牒館督催總裁、 上書房總師傅、大考翰詹閱卷大臣 寶興 道27年 文淵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武英殿總裁 稱奴才:那彥成 嘉19年為 三等子、直隸總督加都統銜 容照 道26年 馬蘭鎮總兵兼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銜、署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禧恩 道9年 二等鎮國將軍、太子少保、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 後扈大臣、閱兵大臣、戶部尚書、管理太醫院、管理奉宸苑 穆彰阿 道25年 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 上書房總師傅、崇文門正監督、署步軍統領 如果奴才跟臣不是同等語詞, 如果漢官自稱奴才是僭越、自抬身價(某些漢沙文論壇煽動:漢人就是比奴才還低賤), 則滿官以「臣」署名豈非自貶?豈不是更不得體? 滿語漢譯之方法同樣存在著音譯、意譯、音譯兼意譯三種, 而語文是活的,許多語詞譯法與意涵存有演變脈絡, 「奴才」為一意譯,譯自滿語 booi aha,其涵義最初與滿語同 但其後逐漸成為下對上之稱謂,同於漢民習慣稱「臣」(很早,大約在入關前後), 有點類似假借字的概念,滿語 booi 仍需要一漢譯支撐,故音譯為「包衣」。 然既為翻譯詞,其涵義須上溯自女真部落至八其制度完善之時期, 該時期的家僕、家臣縱使跟漢語「臣僕」無異,但其文化來源背景畢竟不同, 因此非旗籍出身者使用「奴才」是不妥的。 類似的演變例子很多, 如乾隆元年改精奇尼哈番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為男爵、 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 這是將音譯統一改為意譯,其滿文則不變, 但是在探討意譯之後的爵位,仍應以滿文為依歸,而非拘泥於漢字「子」、「男」等。 又如清「宗室」,是意譯自滿語 uksun,即音譯之「烏克孫」, 李鴻彬《清朝開國史略》稱 uksun為家族內血緣關係比穆昆 mukvn更加親密的近親集團 因女真部落氏族制瓦解,原本僅有哈拉 hala(gioro為其一), 派生出多支穆昆(aisin為其一),再進一步分為血緣組織烏克孫 uksun, 順治朝入關初期另創造一滿語 uksura取代純粹字面宗族含意的宗室, uksun 成為唯獨清宗室成員專冠。「覺羅」至此也由 hala變成 uksun層級的血緣標誌。 故在解讀特殊的清「宗室」時應探原於滿文,不能拘泥於漢文化所理解字面之「宗室」。 滿語漢譯之詞語性質內涵依滿文化, 筆帖式、章京、總兵(後金時期)、莊園(拖克索)皆是, 後金時期的「總兵」,後改稱為「昂邦章京」,再改為「精奇尼哈番」, 如果將該「總兵」解為字面之總兵,豈不謬哉。 亦可參見劉小萌《明代女真的血緣家族「烏克孫」》、李執方《uksun考》 -- 歷代狀元以死殉國者,宋得三人,元得三人,明得五人,本朝一人。 浩氣英名,允足為龍頭增色。乃近有某狀元者,當國家多難之秋, 命為本省宣慰使,其辭電中竟以何德可宣、何情可慰等語反唇相稽, 若此傖者,真名教之罪人,詞林之敗類矣。 ─ 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0.180

07/27 18:02, , 1F
07/27 18:02, 1F

07/27 22:14, , 2F
推啊~
07/27 22:14, 2F

07/28 10:53, , 3F
免禮 見滿族知道跪即可
07/28 10:53, 3F

07/28 14:49, , 4F
大推
07/28 14:49, 4F

07/28 15:33, , 5F
這該M 長知識了 感恩
07/28 15:33, 5F

07/29 20:22, , 6F
大推~長知識!!
07/29 20:22, 6F
文章代碼(AID): #1EBoG3cm (CH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BoG3cm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