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關於滿清末代王朝

看板CHING作者 (愛的豬大哥--法蘭克二世)時間20年前 (2004/02/15 04:4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htme (全力拼指考)》之銘言: : 榮祿和慈禧的關係到底是如何啊 : 感覺榮祿一點也不懼怕慈禧 : 像昨天劇中 當她們逃到西安時 他就毫無顧忌的坐在慈禧的旁邊... : 印象中李鴻章都沒那麼大膽... : 還有我記得當初是榮祿把康有為的萬言書呈給光緒的 : 一開始慈禧也是支持變法 : 那為何一下子兩人的態度就有那麼大的轉變..... : 因為中間有一段沒看到 所以搞不太清楚 我認為戊戌政變的衝突, 首先是從 "人事問題" 演發出來的. 慈禧太后並不反對變法改制, 但她對於變法的認識, 卻只停留在 "改幾個衙門, 用幾個新人" 的程度. 太后沒有意識到推行新政新法, 必得掃除頑固顢頇的老官僚不能奏效; 這點卻是康有為等人堅信不移的 "首要之務". 換言之, 慈禧太后以為用剛毅這樣的人 (她所信賴的忠犬) 同樣可以變法; 康有為等人卻必欲除之而後快. 打狗不知看主人的結果, 狗主人總有一天要發飆的. 人事爭端既起, 兩派角逐越烈, 加上雙方人馬各自圍繞在帝后耳邊搧風點火, 這就給慈禧太后予一個 "康黨新政其實是要來架空我" 的心理壓力了. 慈禧太后是從一場場血淋淋的宮廷傾軋中鬥爭過來的人, 當她聽到自己所寵信的官員一一被黜的時候, 會往 "奪權陰謀" 的方向想去, 那是再自然合理不過的了! 政治強人如 "老佛爺" 者, 能不 "先下手為強", 敉禍苗於未發乎? 因此, 戊戌政變與其說是 "反對變法", 毋寧說是 "害怕失勢" 而引發的; 權力鬥爭的成分, 遠大於路線之爭. 結果, "維新變法" 也成了 "康黨" 的陪葬品... 如容我不負責任地大膽假設一下, 倘若維新派能夠優禮太后寵信的官員, 甚至想方設法讓太后感覺她的權柄穩如泰山 (就像奕諼, 李鴻章那樣子地哄她), 則戊戌政變當不至於爆發, 光緒皇帝總能等到大權在握的一天. 然則假使他們真那樣萬般巴結, 用人唯 "忠" (此忠者, 忠於老佛爺就是忠於大清也), 以奕誆, 剛毅, 徐桐, 毓賢...這等人的見識及才幹, 新政又當真能辦得成幾件呢...? 追根究底, 慈禧不死, 滿清要搞變法維新, 君主立憲, 還真是條死胡同啊! : 看到劇中的康有為 實在有點討厭他 : 跟我印象中的形象差好多....... : (我一直以為康跟梁有當上高官 實際負責推動變法 原來不是) : 那剛毅最後結果如何 看他一副獐頭鼠目的樣子 卻滿口仁義道德 : 遇事又臨陣退縮 根本是另一個翁師傅 徐桐, 翁同龢這些儒士, 才會滿口 "仁義道德"; 剛毅這等人物, 只知 "忠" 字當頭而已啊...! 你拿剛毅同翁師傅比, 會傷了他老人家的心的... ^^b : 光緒罵他亂臣賊子時 看他那一臉窩囔相 真是爽..... : 這部戲不錯看呢 嗯, 好看! 運鏡, 剪接...也是一級棒; 此外, 導演透過小動作, 透露劇中人物性格和心境的精心安排隨處可見, 節奏流暢適中, 敘事充滿韻味, 真是部一流的戲劇! 遠非只知交代情節的粗製濫造可比! 小弟鄭重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6.65.97 ※ 編輯: CousinPP 來自: 222.156.65.97 (02/15 05:32)

推218.174.156.234 02/15, , 1F
好文阿~~
推218.174.156.234 02/15, 1F

推 61.230.32.178 02/15, , 2F
說的很棒 分析的很透徹說~~~~^^
推 61.230.32.178 02/15, 2F
文章代碼(AID): #10BeahHM (CH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BeahHM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