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甲午戰爭。

看板CHING作者 (藍色‧雷爪‧龍)時間20年前 (2004/02/08 11: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dragonblue (Happy New Year)》之銘言: : 根據小弟所看過的史料,海戰的失敗主要可分為戰前跟海戰中期. : 戰前北洋艦隊的人員訓練不足再加上變換陣型的錯誤才是造成後來海戰失利的主要原因. : 1891清廷海軍訪問東洋時,日將東鄉平八郎就發現清海軍訓練嚴重不足. : 戰艦保養跟軍紀都很有問題. : 另外戰艦本身設計上的先天性缺點及過度老舊. : 海戰中期北洋艦隊嘗試變換陣形其敗績己出現了. : 北洋戰艦多為大口徑重型戰艦,裝甲厚火力強射速航速慢. : 日軍戰艦多為英式設計的小型戰艦配速射砲,裝甲薄火力稍弱但射速航速快. : 北洋艦隊本來是使用雁型陣,後來想換成橫陣. : 問題就出在這個關節點上. : 清艦的防衛火力強,本來應該利遠距離砲擊戰術,故採用雁型陣以集中火力. : 後來變換的橫陣是適合衝撞戰術,如果不是戰況不利應該不會出此下策. : 因為日艦的航速幾乎是清艦的八倍,清艦要追的上日艦才有可能撞的沉人家. 說到這個變陣問題 其實也不能這樣看... 這也牽涉到船艦設計和戰術構想上的問題 首先北洋的主力艦定遠和鎮遠 它們的主炮炮塔不是像像現在前後排列 可以很方便的轉向舷側射擊 而是在兩舷一左一右的配置 中間隔著艦橋 因此艦上的四門主炮如果向舷側發射就只有兩門的火力 只有向正面發射才能獲得全部四門的火力 而北洋艦隊一開始是編成「雙縱陣」 定遠的舷側並排著鎮遠 也就是全部八門12.2吋(305mm)主炮在接戰時只有四門能對外射擊 而且定、鎮二艦1860年代的技術 炮塔都是「手動」的 (所謂的手動是指用搖柄轉動齒輪牽動炮塔軸承轉動,動力完全來自砲手的「臂力」) 如果向舷側射擊,在裝填極慢(砲彈的重量就夠瞧的了) 又無法方便的轉動炮塔以瞄準敵艦 這樣的射擊根本毫無準確率可言 再說艦上的副炮 這個網站http://vm.rdb.nthu.edu.tw/cwm/有很多技術資料可以參考 定遠級艦的武裝為: 12.2吋主炮四門(炮塔二聯裝) 6吋副炮(150mm)兩門(艏艉各一) 37mm五管迴轉機炮(Gatling Gun)八門 其中37mm五管迴轉機炮只能拿來打魚雷艇和敵艦上的水兵用 可以用的只有六門火炮 如果用舷側接戰 發揮的火力為主炮兩門加副炮兩門 如果用正面接戰 火力為主炮四門加副炮一門 艦上還有三具魚雷管 採前二後一配置(固定式無法轉向舷側) 所以可知正面接戰較有利 為什麼定遠級戰艦的主炮這麼少呢? 當年西方各國的造艦構想 區分為「鐵甲炮塔艦」和「巡洋艦」兩種 「鐵甲炮塔艦」的設計構想是以少數大口徑主炮置於可轉動的砲塔中 重甲巨砲為這種戰艦的特徵 但速度慢、主要是用來「擊沉」大型敵艦 相當於後來的無畏級戰艦 「巡洋艦」是裝配大量中小型火炮 主要是對付魚雷艇、魚雷攻擊艦等中小型艦艇 對付重型戰艦的策略是以密集火力壓制敵艦甲板上的活動 也就是癱瘓敵艦應戰的能力 因此屬於「鐵甲炮塔艦」的定遠級戰艦 其實是拿來跟同量級的巨艦對戰用的 遇到日本方兩三千噸的中型砲艦 主炮就大而無當了 同時定遠艦長298.5呎,如果在這麼長的正面上只有四門炮 加上炮塔轉動困難,恐怕要命中都很難吧... 相對而言,艦寬64呎,卻可以有五門火炮+魚雷管兩條 只要敵艦經過本艦前方時抓準時機開火 命中的機率一定會比較高 如果用原來的雙縱陣 定、鎮二艦必須同時應付來自正面跟舷側的攻擊 如果日軍在舷側使用魚雷攻擊(日艦有可轉向舷側的魚雷管) 那動作慢的定、鎮二艦根本閃不掉 因此這個變陣其實是要用副炮較多的巡洋艦 (遠字備濟、致、靖、經、來以及廣甲、超勇、揚威等艦) 掩護定、鎮二艦的側面 但因這些巡洋艦都才兩千噸上下 較日本三千噸級的四艘巡洋艦弱(還有三艘四千噸級的炮艦) 因此原來的橫隊為使定、鎮二主力艦先接戰日艦 同時避免側翼的巡洋艦一開始就遭到攻擊 因此呈現出中央突出兩翼逐艦退後的陣型 這才是「雁行陣」(像雁子一樣排成「人」字型) 同時這種陣型也可以發揮巡洋艦的舷側副炮 可以說是最適合北洋艦隊狀況的陣型 根據唐德剛先生的書中說,當年的軍事評論家對此陣型評價也很高 然而北洋艦隊真正輸在速度、射速跟火炮數都不及日艦 因此雖然排出了好的陣型 卻被日軍佔到有利的位置 結果兩翼還是被包抄... 然後定、鎮二艦的主炮砲彈以剛質穿甲彈為主 缺少高爆開花彈(理由如前述是為對付重型戰艦,如英法等國的大戰艦) 結果在海戰中發生「對穿」的笑話 (就是從敵艦艦身兩個大洞直接穿過去,但是打在水線以上等於是白打) 最後被日艦打的「遍船皆火,艙面械器俱盡」 也就是整艘船都被癱瘓了 還有就是日艦有一半都在海戰中「保船撤退」了 北洋各艦卻是留在戰場上被打到沉為止 唯一敢撤退的方伯謙被以「敵前脫逃」處斬 因此黃海海戰本來在戰術上可以是不分勝負 但由於北洋艦沉沒者眾 日軍在戰略上獲勝了 這才是甲午戰爭的勝敗關鍵 : 清艦指揮官會做這樣的決定,很有可能是戰藥或是戰艦機械方面等出了問題. : 這應該要歸咎於平時的保養不足,戰時才出一堆毛病. : 至於士氣方面應該是蠻高昂的,但是士氣不能當飯吃. : 日軍方面基本上戰艦方面也沒占到什麼便宜. : 只有三艘是新購的,但是日海軍的訓練跟船艦保養都做的不錯. : 所以當海戰開沒多久,勝負已經差不多浮現了... -- 臥龍崗上梁父吟~ 夜觀春秋筆劍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8.133
文章代碼(AID): #109QUwKZ (CH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9QUwKZ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