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我不懂為什麼要買保險?

看板CFP作者 (逍遙遊)時間17年前 (2007/03/28 07: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62 (看更多)
※ 引述《kikiapple (KiKi蘋果)》之銘言: : 我花了40元,我希望買到一個好吃的麵包,而不是加了太多水的。 : 同樣的,我花了一筆錢買保險,我希望買到保障足夠的,而不是半調子的。 : 今天保費有 58.3% 是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只有 41.7% 是用在理賠上。 : 如果保險公司賺少一點,業務分紅比例低一點,或者更有經營效率一些, : 你繳交的700元保費,買到的就不是100萬保障,而可能是120萬,甚至150萬。 : 有沒有差別?我認為有。 : 你認為不需要計較保險公司賺多少,你可以選擇不計較,那是你的自由。 : 我認為需要計較,而且我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件事,聽聽你的和我的意見。 : 然後,他們可以自己選擇 -- 無論是選擇計較,或選擇不計較。 : 我從來不買會還本的保險,因為我知道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 : 我買定期壽險、定期醫療,汽車加買第三責任險, : 如果保險到期而我很平安,我會十分開心的讓那些理賠金留給需要的人。 : 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會去深究,我投入的保費,有多少用在理賠上面。 : 因為我知道,如果理賠金佔保費的比例越高,就有越多需要的人可以得到保障。 : 這是兩碼子事。 感覺這篇的討論愈來愈偏向「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太高,沒有發揮保險理念」。 可是卻沒人去討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要了解之所以為什麼經營成本這麼高? 我「個人認為」主因是「社會大眾對保險觀念明顯偏低,相對的加高成本。」 當然保險觀念會低的原因有很多:傳統觀念忌諱、不肖業務員...等等。 其實,這就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造成「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諸如種種原因,造成保險公司「不得不」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很明顯,這是令人詬病地方,但卻也無可奈何。 個人看法,這是要「時間」才能解決。 另外,我要強調一點:保險公司,畢竟是「公司」是「企業」,而非「公益團體」。 如果像k網友所說的700元可以買100萬意外險,變成350元可以買,好不好? 大家當然會說:好啊! 但是,松下幸之助說過:「不賺錢的企業,是一種罪惡。」 一家保險公司要成立,要20億才行,而要開始獲利,要等到七至十年後。 想當然爾:有誰敢當「白老鼠」? 而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 內勤(外勤)人事成本、企業場地營運成本、再保成本。 除此之外,還要有:品牌形象成本、教育訓練成本...等等。 最後,一張保單的成交,快的話一星期,慢的話長達一年,這是「時間成本」。 諸如一堆成本,沒人計較, 反而很多人計較「保險公司賺太多?」,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當然,有人喜歡「公益團體」,但是能發揮多大效用? 我想大家心知肚明,不再多說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26.45
文章代碼(AID): #162Q_zky (CF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2Q_zky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