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佛陀並非是造物主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5年前 (2019/03/15 11:2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起世經》: : 「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云: : 『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 : 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 : 如來不爾,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 : 《十善業道經》: : 「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自性如幻( : 緣起自性空),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 補充:佛陀並非是造物主 摘自:1997年12月達賴喇嘛為僧眾講克主杰之《現觀莊嚴論釋本》之前言。 翻譯:見悲青增格西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其中佛教是一個偉大且廣泛流布的宗教。人不一定要 信仰宗教,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仍可以活下去,而且享有富裕的生活。但是若仔細想, 擁有廣大的財富或名聲仍難以為我們帶來可靠的快樂。反之,若有一顆溫和的心,時時都 能有安穩的快樂。 總之,快樂主要自於內心,外在的朋友、親戚、資產、權力等,只是助緣,不是真正 的因。因為即使擁有外在豐富的資具與眷屬之緣,如果沒有能生快樂的主因—溫和的心, 此人一生終將汲汲於財富、名聲,若沒有得到,心懷憂惱,得到了,又心懷疑慮,總是沮 喪難安。 反之,心若溫和,雖然貧困,仍可以悠閒地活著,缺少眷屬,仍可以平和地獨自生活 。這就是內心的想法才是我們快樂或不快樂主要因素的最好例證。整體而言,僅有外在的 諸緣,沒有心這個因緣,不會產生快樂;快樂必從心而得,這是很明顯的。 現在科技十分發達,似乎無所不能,但是我們的快樂卻未隨物質進步而提昇,反而產 生不少壓力,我們難道不是為了快樂、安穩的生活而努力?我們付出了代價,卻事與願違 ,這就是忽略了心、只重視外在物質的結果。 最近,科學家開始注意心的研究,以心為主題的研究增多了。以前的科學家研究外在 物質,因為他們相信外在物質能解決一切,所以在這上面尋找快樂的根。當代先進的科學 家開始觀察心,如近代醫學提到:心若棄捨苦惱,對病後復原有助益。因為只以物質來解 決人生的問題是行不通的,進階的科學才談心的重要性,說心是主導者。 我們佛教經典也說:「違害自己的是心,掃除違害也是心」、「一切道諦、佛果功德 皆從心得到」、「總之,由法智慧身所生之色身,其根本是從心來談」等。佛教有許多有 關細微心識的說法,這對心的研究很重要。 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若有利他心、忍辱、不貪等宗教所提倡的功德,也會得到平 和、快樂。反之,不具有這些特質,是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世界各宗教,對有情的幸福有很大的益處;其中,饒益最大的是佛教。為什麼呢?因 為其他宗教大多主張有創世主,如《釋量論》提到:他們承認世間是由一個恆常自在的我 創作出來的。當然各宗教對造物主的特性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們一致承認有造物主是沒有 異議的。由於人是由造物主所造,所以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掌握在他手裡,我們必須臣服。 即便是如此不完好的教義,它還是能為有情帶來一定程度的益處。 至於我們佛教則是說「自己是自己的主」,也就是我們並不是釋迦世尊創造出來的; 不僅如此,心無始以來就有,因為有情是無始以來就有。在此,我們要知道苦是可斷盡的 ,要懂得斷除痛苦的方法,且要如勇士般將之高執於手上。當自己的苦因斷除時,就能得 到脫離痛苦之果。無與倫比的佛世尊也是依這個方法,自凡夫起,學習無誤的道,令自心 生起不顛倒的正見,最後將自己的苦因及種子、習氣一併斷除,得到究竟的快樂。所以, 「自己是自己的主,一切掌握在我們手上」的這個信念,對生起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總之,佛講的法與其他宗教根本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承許有來世、自己是自己的主、 苦可滅盡等。若不承認有來世,我們就不會追求來世的快樂,那麼,也就不會生出如上種 種觀察及學習離苦得樂的方法。 雖然,外教也承認來世、承許業果有好壞,但其本源是仰賴造物主的造作。佛教則認 為一切是業的造作,推究本源,是不調順的心所生。所以,佛初轉法輪時,宣說四諦—何 謂苦、苦之因、息苦之相、達此之法。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士道也提到四諦為法之大 集。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四諦。 總的來說,身為佛弟子,多多少少知道些四諦的內涵;但是因為四諦非常重要,所以 今日我仍想再講講。從生起的角度來看,苦、集、滅、道四諦各分為染污與清淨二組因果 。苦諦與集諦屬於染污的因果,滅諦與道諦屬於清淨的因果。… 以前西藏雪域幾乎離世獨立,罕有機會見識花花世界,所以內心不調順的人,還能被 清淨的環境保護;現今,我們隨時會遇上各種因緣,我們的信若不依於認識而起,那麼原 本就不堅固的信也將很容易隨著外緣而崩解。然而,透過聞思經論,乃至勝解經論,所生 起的信心就不同。 所以我常說,我們大家都要看經論,要學習佛法,如道次第、修心等,認識內外教的 差別,要學四部宗義,了解教內四宗的差異。了解這些後,當說到佛、佛法時,內心會憶 念出法的內涵,才算有清楚的認識。否則,佛陀、耶穌、穆罕默德,都沒有什麼差別,那 可不行! 我沒有要貶低其他宗教的意思,也沒有要大家不尊重其他宗教。只是強調了解自己宗 教的特點很重要。再者,也沒有必要對其他宗教不恭敬,因為所有佛教徒結合起來,也無 法壓制其他宗教的言說。我們世尊在世時,也沒有將印度的外道都改成內道,那麼,我們 又怎麼能做到呢? 我平時也對印度的宗教信仰者說:「印度教徒只是上午誦功課,念幾個咒,獻個花, 點個好香,這並不夠,應該好好學習教內所說的心一境性三摩地。」我們內道也是一樣, 大多也是誦個經、手上拿著念珠,但是真正的法是心要調順或心有所改變。 對這些不重視,天天只是做些功課、念咒、拜佛、繞塔,就認為完成了做為佛教徒的 目的。這在我們藏人圈非常普遍,但這是錯誤的。我一再勸大家要學經論,因學經論的人 才有機會認得法的內涵,透過法的教授,引導轉變我們的內心,這才是我們念誦、拜懺、 讀經、研習經典的目的。 如有人依著上師教言,矛尖轉向內確實做,他將會得到修行上真正的進步。反之,未 將矛尖轉向內,只是辯經、爭論,嘴巴或許會變得很鋒利,但是內心未調順,也還是不如 法,就像藏人俚語所說「不要與竹子碰面,不要與格西爭論」,心未調伏,即使成為辯才 無礙的格西也沒有用。如果臨死時,利嘴有好處,那倒還可以,但是沒有一點利益啊!無 論如何,不把矛尖向內的話,很難在修行上有進展。另外也有「不作好格西,會變成驢蹄 」的說法。所以,心調伏很重要。… 為了安住其法上,我們一定要如《讚此人且恭敬》所說,對佛修禮拜、供養等,其中 ,以修行供養為主要。且要思惟能獲得人身是稀有勝難得的。得到人身卻不好好運用,會 帶來很大的禍害;反之,善用人身修學佛法,必可成就一番好事業。我們要向好處學,不 要向壞處看。在寺院中,見到持戒或與聞思修相應的行者,要向他們學,也要隨喜他們的 事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9.36.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52620036.A.04E.html

03/16 03:33, 5年前 , 1F
感謝分享,阿彌陀佛
03/16 03:33, 1F
文章代碼(AID): #1SYne41E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SYne41E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