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淨空老法師:學習神愛世人(第二十二集)

看板Buddhism作者 (空羽)時間5年前 (2019/01/13 11:42), 5年前編輯推噓18(180117)
留言135則, 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 Sorahane: 想問問n大心中真實想法,為什麼要聽而無聽 ? 01/13 09:24 : → Sorahane: 何不乾脆連聽都不要聽,不是更加清淨無為嗎 ? 01/13 09:25 : → Sorahane: 何必多此一舉,硬要聽經,聽的時候又強迫自己似乎沒聽 ? 01/13 09:25 : → nmamtb: 阿彌陀佛,慚愧,末學有時用功時還會意念紛飛,藉由聽經是 01/13 09:39 : → nmamtb: 可以一邊增長信心破除疑惑,一邊是靠老法師的講演收攝意念 01/13 09:40 : → nmamtb: ,這方法對末學有幫助。 01/13 09:40 末學就不拐彎抹角了, 以下藉由n大的推文,順便整理分享以前的心得感想。 實相 = 體 + 用。 體 = 真。 (清靜、平等、無染) 用 = 妄。 (生滅、變化、) 這二者,真是妄之體,妄是真之用。 不異不一。 舉例 : 電腦螢幕。 螢幕 = 體 (真。不變。) 畫面 = 用 (妄。變化。) ============================= 一般還沒透過佛法的學習,一般人會完全迷失在畫面當中取相分別執著, 不知道有真體的存在。 進入佛法學習之後,會開始明白真體的存在,這時會開始學習 "離妄歸真" 這一個動作, 在這個階段,老和尚等高僧大德們常強調著 : 不思考、不要去打妄想..等等用詞。 這個地方非常的關鍵。 在我們還沒學習離妄這一個動作之前,我們電腦螢幕處於 "開啟" 的狀態。 我們只是迷失在畫面當中。 但是.. 當我們聽到老和尚說 "不要想" "不要思考" 的時候,末學知道很多的學人, 下意識的反應就是 "關閉" 螢幕。 <== 這個動作就是最關鍵的錯誤地方。 螢幕關掉剩下什麼 ? 一片黑暗。失去所有的作用。停擺所有的螢幕畫面功能。 這個就稱為 "無明"。 這邊就能歸納出二種誤區 : (1) 完全迷失在 "開啟" 狀態,完全的取相、分別、執著畫面作用。這稱為 "邪見"。 (2) 完全迷失在 "關閉" 狀態,完全的封閉、什麼都不知道、不懂。這稱為 "無明"。 ===> 舉例聽經 : (1) 偏執於聽經,取相分別,過度偏執在思考分析推論懷疑...等。這稱為 "邪見"。 (2) 偏執於無聽,從頭到尾,完全不知道在聽什麼,停止功能性 。這稱為 "無明"。 聽也錯,錯在取相分別執著,產生情緒喜愛厭惡、順逆、好壞分別。 無聽也錯,錯在完全的不知所以然。 ======================== 聽而無聽,這句話到底在講什麼 ? 聽 => 螢幕的作用、多樣功能性。 無聽 => 螢幕的本體。平等無分別體性。 老和尚要我們的練習的 "無聽" 功夫,絕對不是 "關閉" 螢幕。 絕對不是像個白癡一樣,一問三不知,浪費時間卻完全不知道在幹什麼。 這當中的 "無聽",是要讓我們去體悟一件事情 => "知幻悟真"。 幻,就是指螢幕的多樣功能,為什麼稱為幻,因為它們處於變化、生滅的特性。 所以我們不必 "關閉螢幕",而是要去看清楚一件事實,功能性 = 幻相。 知幻,就會懂得 "相" 不可得、不可執著、不可靠、畢竟空滅。 這個觀念培養起來之後...就會開始淡化 "取相" 的心態 ! 只要 "取相之心 " 淡化、淡薄,分別執著就跟著淡化、淡薄。 ======================================== {圖表} : 分別 (順心) => 執著 (貪) "取相" => 分別 (逆心) => 執著 (瞋) ======================================== 心境交接時,我們的心與一切境,不離開這個公式。 這整個過程稱為 "迷癡",意指不明實相之理。 取相,是整個分別、執著的起始點。 所以只要從原頭開始 "覺悟" "破壞" "殺賊王" "拔邪根",這是整個解脫輪迴的開始。 然而,要破壞 "取相" 這個無始劫習染,很重要的是從 "正知" 去下手。 正知,就是知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也就是深刻的體會 "知幻",知幻自然會願意離妄。 因為心裡知道不可得,虛假的,雖然有其功能性,但終歸幻滅。 知幻。 知 => 看清楚、看明白。 幻 => 功能性、作用性。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觀念,知幻,離幻,這一個操作動作,翻譯成白話 : 清楚明白螢幕的功能性、作用性屬於變化的特質,後面這個 "離",非常重要。 (1) 內心使用而不執取,名為善用、善離。 "離" 有二個意思 : (2) 無論內心還是事情,全然的捨棄、捨離。顛倒執、顛倒離。 上述二種情況,要做到 (1) 必須在正知見上能夠體會認同 "一切法生滅變幻" 的道理, 這時候就像電腦螢幕開啟著,你用它,而不被它所拘束著。 第 (2) 種就是學人最常犯的通病,這屬於另一種顛倒想,完全的關閉螢幕, 完全的捨棄功能性、完全的處於無明狀態。 ========================================== 很多人誤解老和尚的講法,就是多半以 "第(2)種" 的顛倒見去解讀老和尚的意思, 產生錯誤的批判,或者錯誤的修行。 然而,老人家實際上所講的是屬於 第(1)種,善用功能性,而不被功能性(幻)所拘束。 為什麼 ? 因為大乘本是以出世之心 (體),行入世之事 (用)。 因為實相 = 體 + 用。 螢幕的完整性,屬於 硬體 + 軟體。這二者有主從關係。 但如果完全把 "軟體" (用) 捨棄,這還能稱為螢幕嗎 ? 又如果完全迷失在 "軟體" 執著,這還能稱為懂得善用螢幕嗎 ? 因為你很有可能因為不順心而不理智的拿東西把螢幕砸了。 =========================================================== 以上講了這麼多,就是要理解一件事,實相就是 理體 + 作用。 你不能否定捨棄作用,但你也同時必須明白作用的 (幻性),而常保持理體清淨心。 這就是整個修學的總綱領。 明白上述道理之後,再回來看 : 說而無說、聽而無聽...這些觀念。 說 = 作用。 作用有二種 : (1) 給眾生作得度因緣。 (2) 給自己作得度因緣。 說的過程,會明白法理,法理幫助培養正知,知什麼 ? 知幻不可得。 這個階段屬於 "看破"。看破之後,發自內心的會願意開始嘗試 "放下"。 無說 = 放下 (心體,六祖云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雖然放下,同時也沒有捨棄 "說" 的功能性,只是明理知幻,心放下,事照做而不妨礙。 這時候就是在萃煉 清淨心,歷事(用)而練心(體)。 聽而無聽也是一樣的道理。 聽的清楚明白,這代表功能性我們並沒有捨棄掉,這稱為慧觀。 雖然聽的清楚明白,但我們知道功能性的作用性畢竟屬於幻法,不可得。 所以我雖聽的清楚,內心練習不去掛礙、不放心上分別執著取功能相, 這稱為 "無聽",修定。 聽而無聽 = 定慧等持。 定 = 體。 慧 = 用。 這些觀念都是在強調 體用不二,各司其職,虛實、賓主該怎麼拿捏的道理。 所以有些網友講到,老和尚有沒有強調理論架構, 如果去翻閱科判表,科註,一整頁都是修行的架構理論,以及整體經文的架構分類, 但同理可知,這些屬於什麼 ? 作用。 但老和尚為什麼又強調好好一心念佛 ? 因為不要迷失在知識的理論作用上。 阿彌陀佛 = 體。 我們一般不太容易去觀察 心體,淨宗用 "阿彌陀佛" 持名,來取代 "心體", 這非常高妙超勝,因為有十分明確的持名實體可以落實。 又阿彌陀佛是已成就之佛,阿彌陀佛四字俱足真實理體實相,名能符實。 聽經聽的清楚明白,心中仍然消歸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非常厲害的地方。 所以只要記住 ! 實相 = 阿彌陀佛 + 作用。 除了 阿彌陀佛 真實理體以外,所有的一切都是 "幻用",不可執著、分別,也不必捨棄。 善用這些功能性的作用即可,"心不取、事不捨。" , " 體用雙運、體用不二"。 總要記住,最後歸於 "阿彌陀佛",這就是修行的總綱領。 ================= 以上是整個觀念上的統整跟概述,希望能幫助更清楚釐清來龍去脈。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140.16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47350950.A.232.html ※ 編輯: Sorahane (118.232.140.164), 01/13/2019 12:15:58

01/13 12:17, 5年前 , 1F
阿彌陀佛,隨喜讚嘆!
01/13 12:17, 1F

01/13 12:18, 5年前 , 2F
我自己也稍稍有點體會,聽而無聽其實就是一種隨順狀態
01/13 12:18, 2F

01/13 12:20, 5年前 , 3F
放下分別執取,隨著講經與經意入到不分別不執著的狀態
01/13 12:20, 3F

01/13 12:21, 5年前 , 4F
同時也藉由講經重構原本錯誤觀念,調整頻率的過程
01/13 12:21, 4F

01/13 12:23, 5年前 , 5F
有聽是清淨心,無聽是沒有妄想.所以聽久才能開智慧
01/13 12:23, 5F

01/13 12:26, 5年前 , 6F
訂正:重構原本錯誤觀念->調整錯誤觀點(觀察的點)
01/13 12:26, 6F

01/13 12:27, 5年前 , 7F
意即被帶領著用正確的觀察角度去看這個幻相世界
01/13 12:27, 7F

01/13 12:29, 5年前 , 8F
一上來就清淨心自然很難,但隨著隨順的習慣,不知不覺
01/13 12:29, 8F

01/13 12:30, 5年前 , 9F
就能慢慢培養出來,無論是體上的還是用上的
01/13 12:30, 9F

01/13 12:45, 5年前 , 10F
當然這是很低層次的體會啦....>"<
01/13 12:45, 10F

01/13 13:28, 5年前 , 11F
推,講的很好啊.不過接受是接受什麼,放下是放下什麼.
01/13 13:28, 11F

01/13 13:45, 5年前 , 12F
接受是接受一個事實真相。一天24小時,時時刻刻,分分秒
01/13 13:45, 12F

01/13 13:46, 5年前 , 13F
秒都在眾緣生相,眾緣散去而相滅。我一凡夫在此當中,
01/13 13:46, 13F

01/13 13:46, 5年前 , 14F
順則歡喜,逆則嗔怒。縱然遇到佛法知道修持,斷惡心念著
01/13 13:46, 14F

01/13 13:47, 5年前 , 15F
我斷惡,修善心念著我修善了。其實,善不過三善道,
01/13 13:47, 15F

01/13 13:48, 5年前 , 16F
惡仍是三惡道。還在輪迴,總在輪迴...都在輪迴。
01/13 13:48, 16F

01/13 13:48, 5年前 , 17F
該怎麼辦 ?
01/13 13:48, 17F

01/13 13:49, 5年前 , 18F
此時,祖師大德教有一法,斷惡不著斷惡相、修善不著善相
01/13 13:49, 18F

01/13 13:49, 5年前 , 19F
凡一且日常生活大小瑣事,皆不著相,但事情都照樣在做。
01/13 13:49, 19F

01/13 13:50, 5年前 , 20F
不著相了,就是指內心不牽掛六道輪迴內部的事了,這時候
01/13 13:50, 20F

01/13 13:51, 5年前 , 21F
心淨,則慢慢解脫,不在感招輪迴善惡業果。
01/13 13:51, 21F

01/13 13:52, 5年前 , 22F
但這一原則,落實很難。所以,佛陀特別教待一個特別法門
01/13 13:52, 22F

01/13 13:52, 5年前 , 23F
持名念佛,好事,心中念佛。壞事,心中念佛。
01/13 13:52, 23F

01/13 13:53, 5年前 , 24F
事我照做,心中我開始把重心放在念佛。
01/13 13:53, 24F

01/13 13:53, 5年前 , 25F
這稱為放下,放下什麼 ? 放下罣礙。
01/13 13:53, 25F

01/13 13:55, 5年前 , 26F
心中常念佛,自然跟淨土感應。臨終不跟六道感應了,
01/13 13:55, 26F

01/13 13:56, 5年前 , 27F
跟誰感應 ? 跟佛淨土感應。這就是這一輩子要努力的事情~
01/13 13:56, 27F

01/13 14:09, 5年前 , 28F
世間有法度、有規矩、有價值觀、有善惡、有好壞種種分別
01/13 14:09, 28F

01/13 14:10, 5年前 , 29F
學佛人知不知道 ? 知道。配不配合 ? 配合。
01/13 14:10, 29F

01/13 14:10, 5年前 , 30F
但學佛人差在哪呢 ? 我知道,我清楚,我配合,我隨俗,
01/13 14:10, 30F

01/13 14:11, 5年前 , 31F
但我來此是作客的,我使用,但我不把這裡的一切當作我的
01/13 14:11, 31F

01/13 14:11, 5年前 , 32F
時間到了,通通還給這裡。我到哪去 ? 回淨土去。
01/13 14:11, 32F

01/13 14:12, 5年前 , 33F
這就是學佛人應當培養的出輪迴價值觀。
01/13 14:12, 33F

01/13 14:13, 5年前 , 34F
為什麼人會輪迴 ? 不是真有個輪迴系統把我們綁住,
01/13 14:13, 34F

01/13 14:14, 5年前 , 35F
而是輪迴當中的眾生,他們不想走阿,總有留戀。
01/13 14:14, 35F

01/13 14:14, 5年前 , 36F
是這樣堅固心念,把自己留住了,留在輪迴體系當中。
01/13 14:14, 36F

01/13 14:34, 5年前 , 37F
謝謝,S大這樣說對不對,接受是接受無常;放下是放下我執
01/13 14:34, 37F

01/13 14:36, 5年前 , 38F
當無我遇到無常事件,苦就不會產生.
01/13 14:36, 38F

01/13 14:40, 5年前 , 39F
其實不管認不認同,一切法一定是無常無我,因為這就是真理
01/13 14:40, 39F
還有 56 則推文
01/13 22:18, 5年前 , 96F
就像剪刀、石頭、布、比OK、比YA...等等,很多手相,
01/13 22:18, 96F

01/13 22:18, 5年前 , 97F
但所有的手相,離不開同一手掌(手體)。
01/13 22:18, 97F

01/13 22:19, 5年前 , 98F
心相會變化,所以就像文章所提到的稱為 "幻"。
01/13 22:19, 98F

01/13 22:20, 5年前 , 99F
心體不會改變,所以稱為 "真"。
01/13 22:20, 99F

01/13 22:21, 5年前 , 100F
一個人的心能常常保持在從心體的角度出發,這稱為清淨、
01/13 22:21, 100F

01/13 22:22, 5年前 , 101F
平等、覺悟。反之,一個人如果常常陷入心相去起伏,
01/13 22:22, 101F

01/13 22:22, 5年前 , 102F
這稱為分別、執著、顛倒、迷癡。
01/13 22:22, 102F

01/13 22:23, 5年前 , 103F
日用當中,如何去練習這一樁事情,淨宗就是將心體以一句
01/13 22:23, 103F

01/13 22:24, 5年前 , 104F
阿彌陀佛取代之,因佛名符心體實相故,常常提醒,常常能
01/13 22:24, 104F

01/13 22:24, 5年前 , 105F
調整心念回歸本體,這就是持名善巧之處。
01/13 22:24, 105F

01/13 22:29, 5年前 , 106F
一個人能從 "真" 去看 "幻",這個稱為 "照見"。
01/13 22:29, 106F

01/13 22:29, 5年前 , 107F
照見的心是清淨、平等、覺悟。
01/13 22:29, 107F

01/13 22:30, 5年前 , 108F
一個人不懂得從"真",而直接去看 "幻",這就是分別執著
01/13 22:30, 108F

01/13 22:30, 5年前 , 109F
分別執著的心是染汙、差別不平等,迷癡的。
01/13 22:30, 109F

01/13 22:31, 5年前 , 110F
這就是為什麼不分別不執著,又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原理原則
01/13 22:31, 110F

01/13 22:33, 5年前 , 111F
A,知道善人相、知道惡人相。B,也知道善人、惡人。
01/13 22:33, 111F

01/13 22:33, 5年前 , 112F
二者看似都分別心,但A沒有分別執著,B有分別執著。
01/13 22:33, 112F

01/13 22:34, 5年前 , 113F
這都是非常微細關鍵的修行差異處。
01/13 22:34, 113F

01/13 22:35, 5年前 , 114F
為什麼A沒有分別執著,只因他明理知幻而已。
01/13 22:35, 114F

01/13 22:35, 5年前 , 115F
我們要練的其實就是這個功夫。
01/13 22:35, 115F

01/13 22:44, 5年前 , 116F
這個人怎樣...那個人怎樣...這個人我喜歡...那人我討厭
01/13 22:44, 116F

01/13 22:45, 5年前 , 117F
這老闆真白目...這同事真煩人...她對我是不是有好感..等
01/13 22:45, 117F

01/13 22:46, 5年前 , 118F
這些都是生活上的內心感受 (心相),說到底,外面的人事
01/13 22:46, 118F

01/13 22:46, 5年前 , 119F
也只不過是誘因而已,自己那顆去感受的心才是主因。
01/13 22:46, 119F

01/13 22:48, 5年前 , 120F
外面的只有一分的責任,自己那顆不安穩的心有九分的責任
01/13 22:48, 120F

01/13 22:48, 5年前 , 121F
智者治心不治事,把自己的心處理好,天下自然太平。
01/13 22:48, 121F

01/13 23:29, 5年前 , 122F
不是風動旛動,是仁者你心動喔 XDD
01/13 23:29, 122F

01/13 23:42, 5年前 , 123F
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南無阿彌陀佛。
01/13 23:42, 123F

01/13 23:42, 5年前 , 124F
恭敬諸位大德。
01/13 23:42, 124F

01/14 01:51, 5年前 , 125F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_/\_
01/14 01:51, 125F

01/14 06:43, 5年前 , 126F
真心圓滿慈愛一切。阿彌陀佛
01/14 06:43, 126F

01/14 07:43, 5年前 , 127F
南無阿彌陀佛
01/14 07:43, 127F

01/14 08:29, 5年前 , 128F
我還是表達意見覺得不對 這在說的是不分別的功夫
01/14 08:29, 128F

01/14 08:29, 5年前 , 129F
不是不起心不動念的功夫 但是淨空法師自己也覺得他做
01/14 08:29, 129F

01/14 08:30, 5年前 , 130F

01/14 08:31, 5年前 , 131F
何況是其他人 但爭者失道意 小弟不說話了 阿彌陀佛
01/14 08:31, 131F

01/14 20:14, 5年前 , 132F
S大,A是一切世間行,不染如蓮華,B是取識處處住,染著不能離
01/14 20:14, 132F

01/14 20:17, 5年前 , 133F
C大,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平等,平等所以無分別.不是不
01/14 20:17, 133F

01/14 20:22, 5年前 , 134F
去分別,不可能不起心動念.而是去除無明我執,對一切法,就
01/14 20:22, 134F

01/14 20:22, 5年前 , 135F
不會有分別心.
01/14 20:22, 135F
文章代碼(AID): #1SEhEc8o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EhEc8o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