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 TTS《辯經語言入門》再版 (新增學習單元)消失

看板Buddhism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5/21 10:24), 6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TTS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辯經語言入門》2016再版(本書為2008《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增添內容後再版書籍)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ibetan Buddhist Debate"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2008/11/blog-post.html ------------------------------------------------------------------------------ 序 洛桑蔣千法師 《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與《辯經練習手冊》二書,分別是在2008與2011年先後出 版,我對這兩本書的呈現方式從2005年開始構思,主要是為了銜接《攝類學》的學習而設 計的教本,由於《攝類學》本身已經是基礎教科書,這兩本書算是為了理解基礎教科書又 再設計的「基礎中的基礎」,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習者更容易地趨入《攝類學》。 在重新再版的過程中,我稍微翻了一下舊筆記,才發現當初零零碎碎的記錄下來很多 想法,有的沒有收錄在書中,也喚起了一些記憶。 由於《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銷售完畢,一直有讀者向台北市藏 傳佛典協會詢問這本書,會內的人員不斷向我催促,由於我課餘的時間大都在編譯《攝類 學》的教本,總抽不出時間,一直拖到2016才騰出時間校訂,由於《辯經練習手冊》和《 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在目錄的設計上是互相呼應的,乾脆兩本一起處理,並且在兩本 書中都再添上了新的學習單元。 在內容方面,這次除了在2016版的《辯經語言入門》補上1.7.至1.12.幾個小節,這 些小節可與第一版與2016版《辯經練習手冊》的單元對應,也特別在2016版的《辯經語言 入門》與2016版的《辯經練習手冊》中補上了新的一章(第四章):辯經語言與一般白話 的理路陳述方式。此章介紹了如何找出一般邏輯論述中的有法、所立法、因相,進而分析 其中的理路思維是否無誤。 由於筆者發現有部分讀者一直對辯經語言的使用有障礙,無法習慣理路的陳述,這對 往後《攝類學》的學習會是一大障礙。因此特別在本書第四章編寫了4.1.判斷陳述中的有 法、所立法、因相、4.2.白話與辯經語言的轉換、4.3.判斷出有法、所立法、因相後的反 射性思考這三節,輔助這些讀者能夠盡快熟悉辯經語言。 這新添的單元其實離不開原有的內容,目的是使學習者將學過卻不容易串連起來的部 分做一次連結,畢竟理路學起來就是要使用的,不少人就是因為串連不起來而無法應用, 在理路上施不開手腳,因此再添上一些說明與練習。 《攝類學》本身是《釋量論》的基礎科目,將《攝類學》學好會大大降低《釋量論》 的難度,而如果能夠慢慢地熟悉《釋量論》中的理路思維,不管是學習現觀,特別是中觀 ,都有極大的幫助。 由於大部頭經論中的思考與論式應用大都離不開《釋量論》的理路,因此辯經與《攝 類學》的基礎學習成果會關鍵性的影響到往後理解的深淺。 有些本來很想學的人在過程中可能會堅持不下去,想打退堂鼓,或者遭遇到一知半解 的人傳達不正確的觀念將你勸退,透過似是而非的理由讓你對這門科目失去希求力,例如 :告訴你這只是破外道才要學的,跟佛教修行毫無關係,或說這門科目簡單地學過去就好 ,完全不需要用論式學習,或說你只是在家人,不需要這麼深入,或說這只是給藏人學的 ,漢人不須學,或說學習辯經只會增加更多分別,無益修行,或說這只是下部宗的概念, 學高深的中觀宗或密法根本不需要這些,又或說要學習中觀及毗婆舍那才要學理路,其他 都不需要,在沒有正確的引導下,這種種顛倒怯懦的說法可能會導致學習者走偏路而吃大 虧。 既然有緣接觸到這門科目,心裡也想學了,在心力微弱時一定要不斷憶念思維打好基 礎的利益,激勵自己絕對要將這門科目上手。 為什麼一再強調要用論式?論式會讓問題一目了然,如果一個人敘述了一件事情,你 想要去分析其中的對錯,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把這段論述用論式來表現,論式一攤出來, 先不論對錯,至少理路已經清楚的表現出來了,了解論式的走法後,就有辦法觀察這理路 是否有瑕疵。因此,論式是觀察理路是否有過患的根本基礎。 就實際狀況而言,不管是在辯經時,或者是平常想討論決斷某個主題,如果對論式不 熟,常會看到討論者沒法提出關鍵的問句,說不出話來,或者是一直在門外轉,提的問題 跟中心主題扯不太上關係,甚至連對方主張了什麼都搞不清楚,這都是論式到用時方恨少 的窘境。論式一旦擺出來,在清楚的看到主張(宗)與理由(因相)後,就有一套準確的 模式來分析釐清,正確與否會一清二楚。 學會應用論式後,學習者一定會發現「自己決斷」道理的能力極度提昇,會明顯的感 覺到這跟字面上稍做理解有極大的差異,對道理理解肯定是深刻的,而且自己在陳述一個 道理時也很容易會留意到理路邏輯上的問題,這一切都仰賴著對論式的熟悉度。 另外,會使用論式對往後學習正因相也很有幫助,正因相本身就是貼著論式走的,了 解了正因相,才能進而生起比量,一開始想要了解無常、前後世、教法無過、導師無過、 空性等深奧的道理也非得透過比量才能得知,因此,想要了解這些修行上的內容,必定要 先理解正因相與論式的規則才有辦法趨入。《釋量論》第四品當中提到了應成與成立語, 此等重要的利他工具亦與論式形影不離,論式與往後的學習環環相扣,不懂論式,必成障 礙。 再者,論式也能幫助我們準確地了解生活中各種因果苦樂的運作,例如利他為何會帶 來樂果,過度自私為何會帶來苦果,這些道理很難靠單純相信就能產生力量,透過論式長 時間觀察修,理解到這些現象無誤,才能真正說服自己要斷惡,因為不斷的話肯定吃苦頭 ;要積善,因為想要樂的話這就最好的方法,這些惡招苦,善引樂的決斷能夠深層改造自 己的行為模式,若能在內心產生定解,往後就算沒人和自己一起行善止惡,自己還是很能 夠有力地去行持。這類觀察修的情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而論式則是撐起觀察修不可或缺 的支柱。 三大寺剛進小理路班級的學僧剛進辯經場時,同儕們都會努力用論式去表達,過程當 中學長、糾察師、經教師等也會來觀看初進班者使用論式討論的情形,這情境會逼著學僧 好好去準備,如果你不用論式,大概也很難找到什麼好對手跟你討論,這壓力促成了學僧 們使用論式的習慣。 一般人在沒有這種環境的狀況下,更應該要督促自己使用論式,如果有些好的法友, 最好能約定一定要用論式來討論,而且能用「嘴巴」講出來更好,這能訓練學習者直接陳 述的能力,直接討論、直接糾正,直接再試著做正確的論述,當場就練到熟悉為止,學習 的節奏會極為不同,現場互動也會引起更多不同的問題意識,這樣的訓練跟單單用筆記來 學習在效果上有很大的差異,有心的讀者不妨試試看就知道了。 這兩本書當中介紹的題目,讀者最好能一一練習過,這些練習都有前後的理解次第, 而提醒讀者必須練習的原因在於有練習必定能留下較深的印象,才有辦法在需要時馬上拿 出來應用,只是稍微讀過去或跳著主題看,在學習效果上可能會大打折扣。 另外,一開始在練習簡單的題目時,如果有對手跟你對練,扮演立宗者的有時候不妨 刻意答錯,書中有舉了不少例子參考,有心練習者可以試著彼此互扮提問者和立宗者的角 色走一遍,會有不錯的效果。這能訓練提問者如何去安各種論式來破除,熟悉不同的攻法 ,直到這思考變成學習者的習慣為止。這些簡單的題目不是要讓你理解什麼深奧的道理, 主要是在訓練提問者如何使用論式,是很重要的訓練過程,如果立宗者一開始在簡單的題 目上什麼都答對,提問者可能馬上就一籌莫展,這對剛開始學論式的人來說可能達不到什 麼效果。 對於一直排斥使用論式者而言,學到後面會發覺論式所要表達的內容越來越複雜,在 學習的內容越來越難的狀況下,再加上對論式又不熟悉,在理解上很可能會遇到嚴重的瓶 頸,我見過不少例子,都吃了大虧。因此,在打基礎時一定要練熟論式,最好看到某個論 述時能馬上在腦海中將其轉成論式,陳述出來,再用論式來分析問題,要將此當作重要的 階段性目標。 就整體的學習而言,不管是學習辯經、《攝類學》甚至五部大論都必須投入相當的時 間,並且有計畫的進行。對於有心想要學習辯經與《攝類學》的讀者,複習是很重要的工 作,基礎理路這門科目是第一次難,第二次再碰會稍微簡單,第三次再碰會更為簡單,理 解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五部大論的學習其實也是如此,如果在第一次學習有好好的花時 間理解和練習,第二、第三次後學習的速度絕對會比第一次快很多,也更為深入,過程也 會愉快許多,多次複習後學習過的道理較能穩固的留在心續裏。如果毫不複習,又缺乏辯 經等等深化理解的學習環境,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很難留下什麼印象,這會大大障礙往後的 學習。安排複習計畫是絕對必要的。 洛桑蔣千 2016/07/08 於南印甘丹寺 ------------------------------------------------------------------------------ 出版緣起 在西藏佛教中,運用辯經深入義理一直有其相當的重要價值與實用性,不僅能助益深 化解讀佛典,也能從過程中了解自己思路或修行上的盲點,而絕非僅僅只是邏輯的遊戲而 已!然而一直以來,漢語語系的範圍中卻沒有適切的書提供引導學習,因為辯經的學習除 了要先克服語言上的轉換之外,還須對整套辯經模式背後所蘊含的原理與意義作正確的解 析。優秀的蔣千喇嘛除了本身通曉中英藏語言,更難得的是他將自己在西藏寺院這幾年的 學習寫成辯經系列之書,除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敘述西藏寺院所學習的辯經原理,並提供 本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及釐清觀念的心得,從一個學習者的立場考量學習辯經過程 中會遇到的思路瓶頸,同時也闡明辯經的思路對修習佛法及生活上的利益! 辯經是一種培養思考力、深入佛典之工具,同時可用辯經的思考檢視自己的認知 由於經典的內容錯綜複雜,除了僅僅「閱讀」經典之外,想要真正瞭解細部確切的意 涵,若沒有分析比對經典的能力,很難直接看出細微處的細部差異以及該取該捨之處,以 致造成誤解的危險。 《菩提道次第廣論》:「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註1),而辯經的語言正是一種「 分辨性」的語言,它能將經典語言以及我們的思路以文字與對話的模式呈現,進而提出討 論而驗證,培養學僧分辨諸法相的智慧。在西藏佛教中,此討論模式已相當成熟,不少僧 人都能立即透過這種語言來互動,並且有一套完整的互動的標準。若懂得這套方式,想深 入討論佛法時就不會流於「各講各話」及「無對焦的聊天」的狀況,而能夠深入澄清許多 問題! 以辯經的模式來學習佛法後,肯定善惡及苦樂來龍去脈的辨別力會大為提升,也能透 過此模式檢視自己的內心,發覺其中許多粗糙且會導致痛苦的根源認知,進而以正確的思 路來導正,善巧地為自己及他人創造更多的快樂。 ─────────────────────────────────────── 註: 《俱舍論》:「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 《大般涅槃經》:「毘缽舍那(觀)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 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增壹阿含經》:「世尊:....汝今當修二法,云何為二法?所謂『止』與『觀』也 ;復當更修二法,云何為二法?『生死不可樂』,知『涅槃為樂』,是謂二法;復當更修 二法,云何為二法?所謂『智』與『辯』也。」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26869465.A.EF2.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5/21/2018 10:26:27
文章代碼(AID): #1R0YtPxo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R0YtPxo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