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看板Buddhism作者 (Aaron)時間7年前 (2017/01/28 00:35), 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到那是你沒有達到「善」的標準 很多人學佛後,認為佛法不靈,淨空老法師就曾講過一個電冰箱的故事: 淨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不到是因為你有業障,你業障消除了沒有不感 應。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貪瞋痴求,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貪瞋痴,佛菩薩不 會幫助你造惡業。你果然是行善、是為眾生,佛菩薩感應道交;為自己不可能,絕對沒有 感應。為自己如果有感應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幫助你做壞事;佛菩薩不會幫助人 做壞事,只給你善緣不會給你惡緣。由此可知,凡是助長我們欲望,助長貪瞋痴的,自己 要有高度警覺是惡緣,不是善緣。但是人有這個緣沒有不歡喜、不墮落、不上魔的當,落 入魔的魔掌,這個要有高度警覺心。所以年輕親近善知識,好,根紮住了,一生當中處事 待人接物都有很高的警覺心。我們要想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衛護,就在這個地方學。 供佛,記住要用自己的財物,用別人的財物來修福,錯了,自己一點都得不到;一定要用 自己的,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得到這個錢『廣求香華。及諸 供具』,到佛寺裡面來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這種形式的供養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很 多人都會。形式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他用心,表裡相不相應?表裡相應有功德,表裡不 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一些人供養是造罪業,不但沒有福,是造禍。哪些供養?到佛菩薩面 前大修供養,求發財、求升官,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升了官、發了財,我再來還願,再 來給你大供養;跟佛菩薩談條件、賄賂,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 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來供養你;佛菩薩哪有那 麼傻,讓你佔九十九萬的便宜,哪有這個道理!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麼人?所以這樣的供養 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會墮三途。不要看到人來修供養以為是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 ,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那個供養,又得不到升官, 也發不了財,回頭過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 就怨恨,再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愈造愈重。 我在早年,剛出來講經的時候有一位法師,這位法師現在過世了,他常聽我講經,有一天 他問我:「淨空法師!你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非常懷疑?」我說:「你為什 麼懷疑?」他說:「我向地藏菩薩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來。」,這是台灣的德融 法師,我就問他:「請問你那個道場住多少眾?」他說:「就只他一個人。」我說:「沒 有必要!我若是地藏菩薩也不會給你。」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只有一個人,一 個人沒有需要!」若為大眾,這個求是對的,若為個人享受,這是錯誤,一個人簡單就可 以了,所以從這些事相上,我們體會這些道理。我跟他說:「我學佛這麼多年,確實有求 必應,我求的不是電冰箱,我求的是經書。我想讀哪些經書,只要心裡想到,這個書大概 一兩個月就會有人送來,很有效應。」我記得時間最長的是半年,那時我心裡想找一部《 中觀論疏》,託人替我找,半年找到了,這是最長的時間。通常我想要的書籍,大概都不 超過兩個月,真的是有求必應。我們出家為了深入經藏、為了弘法利生,所以經典、重要 的參考書這是必需的,決不是奢侈,也不是專為個人,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 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世間一般人遇到災難,縱然讀到這個經,聞地藏菩薩名、見地 藏菩薩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薩保佑他,也未必能濟事,未必能真的有效果,什麼道理?沒 有做到至心,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的,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 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 待人接物就不誠實,能不能求到呢?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 樣才能消業障,在佛菩薩面前露一點誠心、真誠心,離開佛菩薩形像,跟大眾接觸之下, 惡念又起來了,煩惱習氣又現行了,沒有用處,現在有許多人說念《地藏經》,也依照《 地藏經》裡面所講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報,於是謗佛、謗法,說《地藏經》不靈。 他沒有想到,他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 達到「善」的標準?沒有人想到。善的標準是什麼?「三福」,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世間 善人的標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沒有?你做到了 ,你是世間善人。 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礎上,你連這個標準都做不到,你那個學佛,是佛門外面的學佛, 沒入門,怎麼修都是門外漢。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 十善業 (恭錄自中台禪寺網站) 一、身三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二、口四過   口有四種過失: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修行學佛,應經常檢討反省是否有此四種 口過。   不妄語:則言而有信,說真實語,不說虛誑語。   不兩舌:見到張三說李四不好,見到李四說張三不好,挑撥離間、說他人是非的行為 ,就是兩舌。不兩舌,即不說引起爭鬥、是非等離間之語。   不綺語:專講繪淫繪盜之語,使人心生淫念,或是戲論、取笑他人等散亂無益之語, 皆是綺語。不綺語,即不說散亂、巧佞之辯。   不惡口:凡口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惡言,皆屬惡口。不惡 口,即不出醜惡之語毀辱他人。 三、意三業   貪、瞋、癡在佛法上稱為三毒,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若無貪、瞋、癡的意念,就不會 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語言,也就不會有殺、盜、淫的惡行。   不貪:「貪」即貪著五欲,迷戀不捨。不貪,即心不生貪戀、執著。   不瞋:「瞋」是不順己意,便生怨恨。不瞋,即心無怨懟,平靜安詳。   不癡:「癡」是迷惑顛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不知道緣 起性空,即是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33.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85534957.A.D66.html

01/28 09:31, , 1F
南無阿彌陀佛
01/28 09:31, 1F

01/28 12:32, , 2F
南無阿彌陀佛
01/28 12:32, 2F

01/28 18:22, , 3F
南無阿彌陀佛
01/28 18:22, 3F

01/29 01:36, , 4F
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
01/29 01:36, 4F

01/29 17:09, , 5F
隨喜功德 阿彌陀佛
01/29 17:09, 5F

01/29 20:29, , 6F
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
01/29 20:29, 6F

01/29 22:18, , 7F
阿彌陀佛!
01/29 22:18, 7F

01/29 22:51, , 8F
阿彌陀佛!
01/29 22:51, 8F

01/30 02:51, , 9F
南無地藏菩薩
01/30 02:51, 9F

01/31 23:17, , 10F
阿彌陀佛
01/31 23:17, 10F

01/31 23:46, , 11F
南無阿彌陀佛
01/31 23:46, 11F
文章代碼(AID): #1OYtRjrc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OYtRjrc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