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南傳《餓鬼事經》以及餓鬼受報出生的方式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7年前 (2016/12/06 09:37), 7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而律藏中記載,目連母往生天界聞佛說法證果,《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 : 四:「具壽目連作如是念:「世尊先說:『父母於子,能作難作,乳哺養育,教識種種贍 : 部洲事。假使有人,一肩擔父、一肩擔母,至滿百年,猶不能報父母之恩。又將大地珍寶 : 玩飾之物以奉父母,猶不能報,不為慇重。若父母不信佛法僧,漸漸教令信佛法僧,乃為 : 報恩。若父母先無戒行,能漸教令持戒;若父母慳貪,能令捨施;若無智慧,令有智慧。 : 如此之事,乃名報恩。』」是時目連作是念已,復更思念:「如前佛說,我未曾作。即入 : 定觀察,先亡之母生於何處?」即以天眼,見其亡母生摩利支世界,見已思念:「誰能往 : 彼,以法教化?」復自思念:「唯佛能為,餘無得者。」....爾時世尊知目連母意樂隨眠 : 種性,即便為說四真諦理(四聖諦),令得悟解。彼女聞已,得法見法,證預流果,以金剛 : 智杵摧滅二十薩迦耶山,破有身見由見諦理悉皆破壞。」) ------------------------------------------------------------------------------- ■ 補充:輪迴生死的根本——【無明我執薩迦耶見】——二十種薩迦耶見 「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是存在的顛倒識(煩惱心類)/道所斷; 「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的所緣境(名言施設安立的我與我所)存在,「補 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執取的行相(自性實有的我與我所)不存在/理所破。 轉自:道次世界 http://www.lamrimworld.org/ 摘自:《心類學》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大乘五蘊論》與《大乘阿毗達摩集論》裡的「心所」這部分。心 所,非常重要。因為,補特伽羅生生世世內心裡都有一個我,無始無終就有一個我,我這 個續流,依靠什麼?或者說,我這個續流的善惡好壞、快樂或痛苦,依靠的是什麼?依靠 的是「心王」。因此,心王很重要。雖然心王是影響我內心善惡、好壞、苦樂的主要影響 者,然而,心王卻必須依靠心所,換言之,心所會影響心王。所以說,我的好壞是靠心王 的好壞決定,而心王的好壞,則靠心所的好壞決定。因此,心王有多重要,心所也就有多 重要。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心所這一塊。 正講 《集論》云:「於五取蘊有二十句薩迦耶見,謂計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 在色中。如是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見,幾 是我見?幾是我所見?謂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何因十五是我所見?由相應我所故, 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 妄起蛇解。」P12-13 (註:《雜阿含393經》世尊告諸比丘:「三結盡,得須陀洹(預流果)。」初果須陀 洹斷三結,所謂:薩迦耶見、戒禁取、疑。三結斷所斷除的薩迦耶見,佛陀在經中說有二 十種攝於「我」與「我所」的薩迦耶見---- 《雜阿含109經》:「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愚癡無聞凡 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 五取蘊中,於每一取蘊上各有四種顛倒執取的「我見」與「我所見」,合共二十種顛 倒執取的薩迦耶見。) 首先,我們要抓到的重點是「薩迦耶見乃輪迴之根本」。這個輪迴的根本,會一直不 讓我們脫離五取蘊的狀態,換言之,只要有我執存在,就無法脫離五取蘊的宿命。五取蘊 的取,即「輪迴」之意,也可以說「受到業與煩惱的控制」、「由業與煩惱造出來的」。 由業與煩惱造出來五蘊之後,它是我們所要取的、所要成熟的,它是我們要接受的。因此 ,果報出來的時候即變成「五取蘊」。 五取蘊的「取」字,有時我們解釋為「所取」,有時則解釋為「能取」,本身這二種 都可以解釋。所取而言,業與煩惱造出來的五蘊,即曰「所取」;能取而言,業與煩惱造 出來的這個有漏的五蘊本身有一種體性,即「會不斷的再給我們有漏的五蘊」、「會不停 的讓我們造業、生起煩惱」,此有漏的五蘊本身就有這種體性。因為有這種體性,所以, 它的後面一定會有所取的五蘊。 五取蘊,既是所取也是能取,意指「它是因,也是果。」又是因又是果,就變成永遠 沒有一個結束,也就是「會不斷再輪迴」之意。因此,從五取蘊的「取」字這裡,即知它 又是因又是果,也就代表「輪迴」的意思。此即五取蘊的意義。 那麼,該如何解釋五蘊與我之間的關係呢?五蘊,與「我」有關,但是,這個關係是 「依五蘊上假名安立一個我」的關係。我,只是假名安立,而非自性存在、能獨立實質有 。然而,雖然我的體性是非自性存在、非能獨立實質有,但凡夫眾生如我等,卻不如此看 待,我們總是誤解了我跟五蘊之間的關係。因為誤解,所以很執著;因為執著,結果就一 直不停的流轉生死輪迴,一直不斷地取這個五蘊,故曰五取蘊。 由此可知,我執與五取蘊(輪迴)有關係。關係是什麼呢?即我執所緣的我,與五蘊 中間有一個關係,但我們在完全不清楚的情況下而錯認了它們的關係,這種認錯的見解, 即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也有人譯為「壞聚見」。五蘊就叫「壞聚」。聚,即五蘊,而壞,則是薩 迦耶見,即錯誤之意。怎麼樣錯呢?也就是把五蘊看成是很堅固、不容易壞滅的,而且, 也將依五蘊而存在的我視為能獨立實質有、有自性的一種我,這種錯誤的見解,即曰壞聚 見。換言之,薩迦耶見你所想的「五蘊」或「聚」是堅固的、不會壞的,但實際上,這五 蘊很容易毁壞,一點都不堅固啊。現在你們懂了吧?薩迦耶見是完全不清楚五蘊與我之間 的關係而有的一種錯誤見解,故名壞聚見。 壞聚見,會帶來一種…不好的夢!哈哈,或者說是…一種幻覺,此即輪迴。首先,薩 迦耶見錯認了五蘊與我之間的關係,而無始以來,此執著的因不斷的一直種下去,最後就 結果出這樣一個「奇怪的輪迴」、一種「幻覺」!平時,我們多把輪迴比喻為「如幻化」 ,意思就在這裡。 如何終結這幻化的輪迴?《廣論》毗婆舍那有關「趣入真實性的方法」的段落裡,談 到應先辨認何謂真實性與不真實性。真實性,即法性、佛的法身、佛的果位,它是我們心 的本性;不真實性,就像業與煩惱二者的果報,即三界輪迴。因此,談到心原來的樣子時 ,我們不說心的本性是輪迴,而是說佛性。所以,心的本性是佛性,即代表真實性裡有佛 ,心原本的位置就有佛。 輪迴,不是真實性,它是像夢般的幻覺。雖說輪迴是幻覺,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喔!輪 迴在量中也是存在的。那麼,該如何結束輪迴幻覺呢?首先要去除薩迦耶見。 輪迴的根源,就在於「沒有認識自己」、「不了解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我,並非 如薩迦耶見認為的那樣自性存在或獨立實質有,真正的我,是「自性空」。雖說我是自性 空、空,並不代表我不存在喔。自性空或空的意思是…它廣到無法計量,故名為空。也可 以說,緣起太寬廣了,因為很廣所以說是空。平常我們都說,修空性的人,心胸會很寬大 ,就是這意思。因此,我們不能說空等同於不存在、沒有。 心的本性或我的本性,是一種「無我」。所謂無我,即超越我的情況,它的能力或力 量超級強!哈哈,也就是它的能力…不可思議,完全無法量解(無法以量去認知)。因此 ,要還原心的本性(無我),必須去除薩迦耶見。如果我們仍保有薩迦耶見錯誤顛倒的見 解,將無法脫離五取蘊的狀態。   你們要知道,有時我用「五取蘊」,有時則用「五蘊」,這二個不一樣喔!有些人會 誤以為五蘊和五取蘊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五蘊而言,佛也有五蘊,因為佛也是補特伽羅 ;但五取蘊來說,則只有輪迴裡面才有。因此,講補特伽羅,就代表是五蘊,而非五取蘊 。但現在,我們是五蘊跟五取蘊都連在一起…站在一起,但這不代表五取蘊結束時,五蘊 也一併結束。五蘊一直會在,但五取蘊,則有結束的一天。   總之,我們對「我」執著,視之為有自性、能獨立實質有,這個時候,我們是先在五 蘊上執著,接著在我上執著,而且,二種執著是連結在一起的,並非前面是前面,後面又 是另外一個新的東西。不是這樣子的。   五蘊上的執著與我上的執著連在一起,是什麼樣子呢?《集論》談到了四個,即「色 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色受想行識五蘊裡,每一蘊都是如此。以色蘊 為例,我與色蘊,都是在有關係的當中執著,而不是沒有關係下的執著。 《入中論》科判裡,你們有注意的話會發現,我與蘊在體性異的情況下也會有一種執 著、我執。所以,《入中論》就提到了五種我執,第一「色是我」,第二則是「我與蘊體 性異之下的一種我執」,第三是「我有諸色」,第四是「色屬於我」,第五是「我在色中 」。其中,第二種「我與蘊體性異之下的執著」,乃外道的主張,他們認為我與蘊體性異 的情況下我是有自性的。因為這屬於外道的看法,所以,《集論》就沒提這點,僅談到我 與蘊體性一之下的四種我執,即「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 (註:「我與蘊體性異之下的執著」(認為蘊外有我),乃外道的主張-- 此處最重要的,是分辨清楚薩迦耶見的「所緣」和「行相」。薩迦耶見的「所緣」是 「補特伽羅」,這是依於「諸蘊」所安立的法,這是「有」(存在),是無常法;而薩迦 耶見的「行相」是「補特伽羅自性有」,這是「無」(不存在),於名言上也不許有(不 存在)。 「諸蘊」是安立所依事(施設基),「補特伽羅」是於諸蘊上安立之法(依於施設基 而安立)。「安立所依事」(諸蘊/存在)不同於「安立法」(補特伽羅/存在)。 「補特伽羅我執」的定義是「緣於所緣的補特伽羅,執此補特伽羅為自性有之心」。 「執我之薩迦耶見」的定義是「緣於自己的『我』後,執(我)為自性有之染污慧」。 薩迦耶見的「所緣」,是每個補特伽羅自己的「我」(存在),這是依於自己的「諸 蘊」(存在)所安立的「我」(存在),而「行相」則是執此我是「自性有」(不存在)。 可知凡是薩迦耶見,周遍都有補特伽羅我執。而外道各派所計的我,是「離蘊我」( 離開蘊體之外存在一個常、一、自主的我)。依佛法,此「離蘊我」(離開蘊體之外存在 一個常、一、自主的我)是完全「無」(不存在),不但於勝義中無(不存在),於世俗 中亦無(不存在),屬於龜毛兔角之類的無(不存在),因而不是我執的「所緣」。 「常、一、自主」的蘊外有我,是外道所計的我,屬於最粗品的我執(屬於遍計無明 /且是最粗分的遍計無明),佛教內道各大小乘,皆破除外道這種離開蘊體之外存在一個 「常、一、自主」的「離蘊我」。) (註:《雜阿含109經》:「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愚癡 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 識在我。」五取蘊中,於每一取蘊上各有四種顛倒執取的「我見」與「我所見」,合共二 十種顛倒執取的薩迦耶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時仙道王於緣生理既深曉悟,不起于座以智金剛杵摧 破二十種薩迦耶見山,得預流果。」《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爾時世尊知目連 母意樂隨眠種性,即便為說四真諦理(四聖諦),令得悟解。彼女(目連母)聞已,得法見法 ,證預流果,以金剛智杵摧滅二十薩迦耶山,破有身見由見諦理悉皆破壞。」 《入中論自釋》:「頌曰:『我非有色、色非我,色中無我、我無色,當知四相通諸 蘊,是為二十種我見。』五蘊無我,然薩迦耶見由四種相執蘊為我,遂成二十種薩迦耶見 。若謂應作五相觀察,《中論》亦云:『非蘊不離蘊,彼此不相在,如來不有蘊,何處有 如來。』此成五分,云何只說二十種見耶?曰:二十種薩迦耶見,是經所建立,彼見若不 緣蘊,則不執我。但以四相緣蘊而轉,無第五相,以離五蘊別無可執為我之事,故薩迦耶 見唯二十種。《中論》中說第五異品,當知是為破外道宗。經說:『以金剛智杵摧壞二十 種薩迦耶見高山,而證預流果者。』頌曰:『由證無我金剛杵,摧我見山同壞者,謂依薩 迦耶見山,所有如是眾高峰。』薩迦耶見山,未以聖金剛智杵摧壞之前,從無始生死以來 ,起自無明地基,豎窮三界,橫遍十方,日日增長煩惱巉岩。若以現證無我金剛智杵摧壞 之後,與最高峰同時壞者,當知彼即此見高峰。」)   「色是我」這種執著,比較簡單,大家容易理解,但第二跟第三,就有點麻煩了,因 為,對我們內心的想法而言,這二個道理有點難以區別,但實際上,就內心的執著來說, 這二種是不一樣的。「我有諸色」意思是我與色法「同時存在」、「同時有具備」,沒有 前後之別;「色屬於我」,則是「色法依賴我、依靠我」的意思。執著的時候,就不一樣 。接著,「我在色中」,即「我依賴色法」,這比較容易理解。   無論如何,雖然我與色蘊有體性一的關係,但此關係的同時,還是有一個「能獨立實 質有的我」的執著。《集論》屬唯識宗的觀點,因此,現在不談「自性有」這部分。總之 ,我是能獨立實質有的執著,由何而來?它是受到什麼影響而有的呢?這是由於,蘊本身 是實質有,而我與蘊乃體性一的關係,所以,我自然也是實質有了。 實際上,蘊與我,有點不一樣。比如說,手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指出來,然而 ,我在哪裡?卻指不出來了。因為,我,有時是心的感覺,有時是頭腦的感覺,有時甚至 無法指出來…,因此,我是一種名言安立的法,但我的手,則不然!手是實際上可以指出 來的。所以說,五蘊本身是實質有,但我則非實質有。 但現在,因為五蘊是實質有,所以就影響到我也變成實質有了,為什麼會如此?這是 受到「我與蘊體性一」的關係所致。因此,我與蘊體性一的關係下,會產生我是能獨立實 質有的這種執著。我們要知道,我與蘊體性一,這沒有錯,然而,若是在體性一的情況而 執著我也是能獨立實質有,那就不對了。 「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這四種執著裡,第三與第四相互對照下 ,很容易理解。色屬於我,即色依賴我之意;我在色中,則是我依賴色的意思。但對照「 我有諸色」與「色屬於我」,則很容易搞錯,因為看起來實在差不了多少。但實際上,還 是有差別的。我有諸色,即我與色同時存在;色屬於我,則是色依賴我,也就是先有我後 有色依賴我。可以理解嗎?色蘊理解了,其他的受想行識等蘊,也可依此類推,都一樣的。 問:您說…我有諸色,即我跟色其實是同時存在,也就是說要不這二個同時存在,要不然 同時不存在,是這個意思嗎?那色屬於我,您說是色蘊依賴我。所以,我若不存在, 色蘊也不會存在。那後面的我在色中,則是反過來。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嗯…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這三個,乃「我所的薩迦耶見」,色是我,則是 「我執的薩迦耶見」。後三者,都是我與蘊連在一起的執著,即我所的薩迦耶見。所 以,我所的薩迦耶見執著的時候,就可如你所說的,可將我與蘊區分為同時或不同時 。若同時,則是第一個(我有諸色);不同時,即後面兩個(色屬於我及我在色中)。 問:體性一,跟廖老師翻的「體一」和「同體」,意思是一樣的嗎? 答:一樣。 《集論》云:「如是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見 ,幾是我見?幾是我所見?謂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P12 五蘊裡,每一個蘊都可以區分出這四個執著。第一個「色是我」,乃「我執的薩迦耶 見」,即「我見」,而後三個「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則是「我所的薩迦耶 見」,即「我所見」。「我所見」有三,乘以五,即有十五個我所見;「我見」有一,乘 以五,即五個我見。大概是這樣。 《集論》云:「何因十五是我所見?由相應我所故,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薩迦 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P12-13 薩迦耶見,即壞聚見,它是完全錯誤的一種想法。薩迦耶見一詞,應該是梵文直接音 譯,而梵文的原意,則是「壞聚見」的意思。無論薩迦耶見也好,壞聚見也好,直接從字 面上即可理解到「薩迦耶見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為什麼?一如前述,壞聚的壞本身,即 容易壞滅的、不堅固的。但薩迦耶見,卻不這麼看,薩迦耶見顛倒地把它看成是堅固的、 不會壞的性質。一樣的道理,「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意思是…它是理智性能 夠觀察的嗎?還是理智性不能夠觀察的?答曰:「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 。」薩迦耶見,禁不起理智性的觀察,因為它完全是錯誤的,只要一觀察即破綻百出,一 觀察就能抓出它的錯誤而破除它,故曰不得決了。所以,薩迦耶見,像什麼呢?即如於繩 上妄起蛇解。我們凡夫都知道把繩視為蛇的心或認知是完全錯誤的,大家都知道的。同理 ,薩迦耶見也是如此,它是完全錯誤的,完全不得決了的錯誤認知。 問:您剛剛說,五取蘊只有輪迴才有,五取蘊結束後五蘊都還存在,那為什麼無色界的 眾生就沒有色蘊呢? 答:應該這樣子說,無色界的眾生只是暫時沒有色蘊而已,並不代表他永遠都沒有色蘊。 說是無色界的眾生,就只是暫時是無色界而已,因為他還在三界輪迴之中。但無色 界最後,也是成佛嘛,他成佛的話,一定有五蘊,一定有五方佛,所以也會有色蘊。 問:他為什麼沒有色蘊呢? 答:他只是暫時沒有色蘊而已。為什麼呢?應該這樣子說,無色界的眾生呢,好的色蘊沒 有出現,壞的色蘊也暫時停掉了,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階段。色蘊,可分為「有漏」與 「無漏」二種。無漏的色蘊,成佛才會有,但有漏的色蘊,則存在於欲界與色界之中 。因此,無色界的眾生,既沒有無漏的色蘊,也沒有有漏的色蘊。雖然無色界裡沒有 有漏的色蘊,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一種現象,不代表他們將來完全都不會有色蘊,不 是的。就像我們吧,過去生也都去過無色界,然後,又從無色界回來而有現今的色蘊 。因此,色蘊來說,只是到無色界那邊暫時停掉而已,不能說永遠都沒了。對於無色 界的眾生而言,有漏的色蘊為什麼會結束呢?這是因為他一直反感種種樂受、享受。 當他由初禪二禪…一直往上走的時候,對於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甚至連內心的感受、 樂受,都十分反感、討厭。定力愈高,就愈反感,甚至完全不能接受。這個時候,連 外在的色聲香味觸,都會暫時停掉。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80988236.A.C08.html ※ 編輯: cool810 (175.183.45.39), 12/06/2016 18:36:43
文章代碼(AID): #1OHXPCm8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OHXPCm8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