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佛教的一些問題

看板Buddhism作者 (想不出來)時間7年前 (2016/09/27 08:41),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terryhosee ()》之銘言: : 想請版上的同修道友們為我解答一些疑惑 : 1.佛經的故事中,常會提到一些佛在久遠劫前,是某個國家的國王,有什麼修行的作為 : 等等,可是人類文明的歷史不是才幾千幾萬年嗎? : 2.為什麼佛的形象,諸如佛像等等,都是人類的形象呢?是因為只有人類可以修行成佛嗎? : 3.成佛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是一種寂靜涅槃的境界嗎?那舉阿彌陀佛為例,為什麼法師 : 講經,都會說阿彌陀佛迫切地想要救我們,這樣有一種把佛人格化的感覺,究竟這種 : 把佛人格化的說法是否正確呢? : 4.釋迦牟尼佛是菩薩降生,然後修行成佛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傳記裡常寫說他看到路 : 邊老死的人才引發出離心呢?為什麼說他是王子然後出家很偉大呢?若他是再來人,他不 : 是早就了知真相了嗎? : 5.釋迦牟尼佛在講經說法時,常常都有許多大菩薩與阿羅漢聽法,為什麼那個時代能有 : 這麼多已經修行成就的人呢?阿羅漢不就已經很不得了嗎?我們現世應該連一個都沒有 : 吧? : 我希望能斷疑生信,想把一些細微的問題釐清,才能更增加對佛法的信心,煩請版友們 : 解答,感謝! 原文裡頭有個推文,應該是改自耶教的聖經說:不可質疑你的佛教 其實佛法說的信、信根並不是要人不顧一切的信就對了 這樣並不能真正的增長信根,並產生力量去推動我們繼續更深入的修行乃至完全的覺悟 羅睺羅長老在佛陀的啟示一書中關於信這回事舉了個例子 大意是: 如果甲說甲手裡握有顆鑽石,這時乙可能信或者不信 然而當甲手張開讓乙看到的時候,乙的信或不信都會瞬間消失 此時乙已經超越了信與不信的層次,因為乙已經「知道」了 這種知道,才是佛法所說的信的根基,而且是不可動搖、不可壞滅的根基 它才有力量去推動我們修行 當然,最初的信是不可能沒有的,甚至可能是半信半疑、姑妄聽之的狀態 那怎麼去建立信的基礎,去深化它乃至到清淨的信? 佛陀在噶拉瑪經裡說了,不要因為1、2、....10...的原因去相信某種說法 要因為....去抉擇它 佛法的核心在四諦,而四諦的重點在滅諦,它是修習佛法的目標 修習佛法最終就是熄滅苦、消滅諸煩惱(這樣的狀態,就是涅槃) 而非僅止於知道苦或者知道苦的原因這樣而已 事實上,知道了又如何呢?世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還少過嗎? 佛陀不僅說出了世間的事實,同時還說出了超越的可能性與方法 而念佛法門、淨土法門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因為它是,所以它能被檢驗 或反過來說 因為它能通過檢驗,所以它是 怎麼檢驗? 並不是說有個人從西方極樂世界跑回來跟你說: 「嘿,某某某,我跟你講喔,我上輩子修淨土法門,前天往生,昨天開花 馬上就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了, 淨土法門是真的!要念佛喔!」 當然,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 但若非當機應緣,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可能先嚇昏了,昏倒前還或許會喊一聲: 「靠北!看到鬼~」 最平常的方法或者說與佛法相應的方法是 它一樣能夠減少貪嗔癡,乃至證得無我的智慧 一個用對心、用對方法修持淨土法門的人 他的煩惱會越來越少 他智慧與慈悲會越來越顯 雖然這種顯現會有快慢的差別,那有各種因緣所致 但這是可以經由自身的變化來檢驗的方法 即便只是持名號而非憶念佛功德、觀想佛相好的也是如此 因為那同樣是與佛相應的、與佛的慈悲與智慧是相應的 經過不斷地反覆修習,他的心習慣在慈悲與智慧的狀態下 到臨終之時,隨著他的願,他不會往生到別的地方去 至於持名證得空性慧的也有 比如鈴木大拙禪師「念佛人」一書裡面有「才市」這個人的例子 如石法師還寫了一篇文章去分析他的情形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說信這回事 ==== 再回到原本的問題,真要回答起來,可能有些人心裡會不舒服 不過 那也沒辦法 就用第一人稱來說好了: 我發願行菩薩道,但我是凡夫,所以我可能造一些善業,也可能造一些惡業 所以會在六道之中打滾若干世 但隨者我修行的深入,善業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惡業越來越少,乃至不造惡業 經過了超~~~~級長的一段時間修行後 到最後一世我菩薩道即將圓滿要成佛的時候,這時我已經累積了超~~~多的善業 而往昔所造諸惡業,基本上都報完了 請問,依照佛教一般的輪迴理論,我會投生為人嗎? 甚至是這五濁惡世、妖受骨的人間嗎? 不可能,因為我沒有投生在這種地方的因 理論上我累世累劫數不清的重大善業會牽引我到更好的地方去 我現在在兜率天爽爽過,就算壽終也沒有往下墮落的理由 但是現實上,這種事情發生了,就是世尊 本師釋迦牟尼佛(請合掌 :P) 決定眾生投生何處的有三個:隨重、隨習、隨念 重業先報、慣習的業次之,最後是臨終一念 這是佛教一般輪迴的理論:凡夫都是業力去驅動的 那這怎麼解釋世尊的情形呢?無法解釋。 可是大乘佛法能解釋:那就是願力 菩薩修行菩薩道時發了廣大而深重的願力 所以他在累劫修行的過程當中 他並不是單單只因為造惡業而入三惡道 以初發心的凡夫菩薩來說,有可能造了這或那的惡業,墮入惡道 沒辦法,誰學騎腳踏車沒跌過、學游泳沒嗆過水 但聖位菩薩不是這樣。經過長久的修習,他的業早就清淨,是因為願力而入六道 要廣度眾生,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不跟眾生結緣怎麼度 還是說我只管好的,不管爛的,那些惡道眾生管他去死 是這樣嗎?當然不是。要是這樣,那還叫大悲心嗎? 所以世尊是因為當初發的願而投生此間,大悲蓮華經說的很清楚。 至於造像,同樣是釋迦牟尼佛像,泰國、西藏、中國、日本等等都不太一樣 各時期也有不同的造像風格,那是人幹的事情 ---- 再者說,成佛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態?涅槃是怎麼樣的狀態?說實在如人飲水 我沒喝到那個水,我不知道。但以我讀經來說,至少我看到的佛陀所展現的是 無限的慈悲與無盡的智慧 沒有別的可以形容 你不可能看到這樣的佛: 我真是太愛你了,我要用大水災淹死你 我要派我的弟子、護法神把你住的地方炸爛、燒個精光 因為,眾生啊,傻孩子啊 我最愛你惹~ 啾咪 剛五摳靈? 至於法師怎麼講經說法,或許那是個人風格吧,不予置評 ---- 其次, 不要說菩薩或什麼再來人的 連這邊同參佛友,甚至其他不信佛教的人 難道不曉得生病、老、死、生離死別....等等這些痛苦嘛? 你我他大家都知道,就希達多太子大人養尊處優,深居內宮,對此事一無所知? 等到有一天出宮才赫然發現:哇~代誌大條了~....? 示現太子出家的意義是: 像我這樣要權有權、要錢有錢、要名望有名望、要女人有女人,而且不只一個 為了覺悟、為了解脫、為了修行說出家,就出家 權、利、名、色等等這些世俗人所重視、所追逐的 我不但統統都有了,而且都是最好的,可是我都可以不要 眾生啊,等什麼呀,有什麼好放不下的,快來吧~ ---- 再來, 聖者當然是有的,而且此世間、他方世間、佛、菩薩、阿羅漢都有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遇上或感應不到呢? 打個比方:收音機頻道調對了才收得到要聽的電台 就這麼簡單 舉幾個大德的例子 虛雲老和尚就有好幾個例子,比如老和尚六十八歲的時候訪問泰國講經說法 有一日打坐入了長定,一定九日,出定後身體出狀況 老和尚祈請迦葉尊者加被,感得了尊者來,狀況得以解除 又比如雲門事變的時候,老和尚被紅衛兵整到不行,後來也是入長定 入到侍者都以為老和尚圓寂了,其實老和尚是到了兜率天,見到彌勒菩薩講經說法 還遇到阿難尊者、老和尚的幾個同參道友還有明末的紫柏大師 這是老和尚年譜裡記載的事情,其實還不少 忘記是在聖嚴法師的那一本書裡也看過 法師描述一件他自己的經驗 說是夢中到了普賢菩薩的道場去,然後好像是剛好碰上用齋吧 法師被呵斥了說連缽都托不好這樣的話之類的 不過最後還是有聽聞到佛法的樣子 細節我記不太清了 這是漢傳,南傳也有 比如馬哈希尊者的一個在家女弟子蒂帕瑪 1989年圓寂,是一位初果聖人 她在丈夫去世後,非常的憂傷,身體跟著出了一堆狀況 後來有一天夢到佛陀跟她說了法句經好喜品裡 「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這個偈子(法句經也很棒喔) 因為這樣的因緣,她去參加禪修營 第一次,第一天就被狗咬,不得不中止 (其實這才是真正佛法說的業障現前,因為你打算修道,而且是來真的 所以現在再不搞你,將來你出三界搞不到你了) 之後,第二次去,六天便證得初果。這是感得佛陀的例子 又比如泰國的阿迦曼尊者(尊者的傳記裡,也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內容) 尊者曾經感得阿羅漢來給他說法 而在他證得阿羅漢之後甚至有他方世界的諸佛前來 這些都是近現代的例子,不是什麼一千多年前如何如何那種 其中,阿羅漢尊者畢竟是阿羅漢,就直說我就是有這樣這樣的經驗 虛雲老和尚這些就比較客氣點,都說是夢到的(跟八卦版一樣?!) 我相信藏傳也有,只是我不熟,或許有人願意說一說 所以....嗯....收音機需要調一調,電台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 之前提到,凡人的經驗、理性、邏輯等等是有侷限性的 在凡夫的事情上,那還算是ok的 但在聖者的境界當中,凡夫的經驗、知識等等是行不通的 佛教不是一個單講信仰的宗教 佛法也不是一套在圖書館裡、從故紙堆中想出來的東西 它是立基於佛陀自身累劫的修行經驗與智慧,去讓眾生得以遵循 跟著走、照作 就能得到和佛同等的解脫與智慧 聖者的經驗雖不和凡夫所共,不過聖者之間的經驗是共通的 好比經中有言佛佛道同 又好比說目犍連尊者、舍利弗尊者跟迦葉尊者對於解脫、涅槃的經驗是一樣的 莫說他們三人是一樣的,今天任何一個人證得阿羅漢 與他們的經驗也會是一樣的 因為這類經驗是一樣的,所以才有所謂的「印證」存在,印證才有可能 師徒間的印證、行者與經教之間的印證如此 去判斷某個宗教是不是附佛外道,也是如此 可以由凡轉聖,從煩惱中解脫,這是佛法的價值所在,是佛法的目的 而凡夫的經驗畢竟與聖者的經驗不同 所以是佛陀用凡夫能接受的言語或方式去指導眾生 來契合眾生的根器 但當有人以為佛陀只是他展示給凡夫看的那個樣子 這就是一種顛倒見 佛教也因此變質成了凡夫佛教,佛就成了一介凡夫 一者,他侷限住了佛與法 凡是超越他自身經驗、或理性思惟所及的部份 都是假的、傳說、神話或寓言故事 佛、菩薩沒那麼大本事 一定是後人豪洨的,那是出於佛陀無限的懷念、景仰什麼的 二者,他同時也侷限了自身的可能性 因為佛法說的是有為者亦若是 那些現在看似無法經驗、不能理解的部份 經過正確的努力是可以被經驗到與理解到的 對於非佛教徒來說,這種想法無可厚非,很正常 我就是不信,你咬我啊 但對於佛教徒或者自許為佛弟子者來說 這就是問題了 -- To Eradicate Countless Earthly Desires 煩惱無盡誓願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75.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74936899.A.C1E.html

09/27 10:25, , 1F
善說善說
09/27 10:25, 1F

09/27 18:33, , 2F
講解清楚,解答我許多疑惑,非常感謝!南無阿彌陀佛!
09/27 18:33, 2F

09/27 18:47, , 3F
我學佛之初看到佛像會覺得我修行的最終目標就是變成
09/27 18:47, 3F

09/27 18:48, , 4F
那個樣子,有種不夠究竟、不夠圓滿的感覺,看了許多
09/27 18:48, 4F

09/27 18:49, , 5F
人回答之後我才知道凡夫眼界的局限性的錯誤
09/27 18:49, 5F

09/27 18:51, , 6F
我覺得也要多深入經藏跟聽法師說法,才能更深入體會
09/27 18:51, 6F

09/27 18:51, , 7F
更高深的境界,也才能繼續提升信心。
09/27 18:51, 7F
文章代碼(AID): #1NwS13mU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NwS13mU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