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看板Buddhism作者 (^^)時間8年前 (2016/03/31 23:36), 8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出處:《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著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了道是了什麼道?為什麼要披毛戴角還?上焉者,有人道、天 道、聲聞道、菩薩道與佛道;下焉者有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因為高下不等,不得籠 統地說「了道」二字即可。當然,通常說的了道,是指出生死、離三界,這又分成易行道 和難行道。   如果是易行道,任何人只要發願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就能橫出三界。難行 道是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的菩薩道,方能成佛。歷第一大 阿僧祗劫滿,才能出離三界,這是一般菩薩成佛的通途。我們沒有發現初發心菩薩,對於 修行的前途,產生懷疑的記載,只要信心堅固,願心正確,終極的目標不變,就不必畏懼 不墮,更不必畏懼披毛戴角的生死現象。   諸佛菩薩在修行過程中,往往是適應眾生需要而示現不同的身分和形象,所以,在《 本生譚》中,記載釋迦世尊在因地時,曾為種種的動物,已度種種動物中眾生;中國禪宗 史上的南泉普願禪師,也說死後到山下村莊裏做水牯牛。因此,做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只知當下努力修行,至於是否能夠出離三界,應該是採取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   畏懼披毛戴角還的人,他是不敢修行的。鼓吹此生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還的人,一 定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更不能體認到大乘佛法的襟懷。這種觀念阻止許多人出家修行,也 使許多已經出家的人感到沮喪和失望,更使得許多出家人變成自私自利,急於自了,不能 夠產生利益眾生、淨化社會的願望,所以,佛教被人指為消極、逃避、悲觀。最初這種「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的觀念,本不出於佛教,乃是出於破壞三寶的陰謀。因為即使 在佛世,也沒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眾必須即身成就,因此,正常的佛道,是不戀生死,也 不畏生死的。   前面所說有心破壞佛教的齋教徒們,自己不出家,故說道降火宅,而不降僧中,出家 修道也不得道,既不得道而受信施,當然要變做牛馬來還債了。其實出家僧尼的生活,多 較常人清苦,照顧信徒,服務寺廟,而取得微分的生活所需,還要他們來生變成牛馬抵償 嗎?除了站在敵視僧尼的立場之外,對此說法,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論根據。故也可說, 這跟「地獄門前僧道多」的流言,同樣的惡毒!事實上,佛在世時,制定比丘托樳,稱為 「化緣」,以托樳的形象,與在家的信眾接觸,並為他們祝願,就是代佛宣化,就是報答 信施。出家的形象本身就能使人產生離慾、離苦的作用,何況再用佛法化導,其功德豈能 與用勞力生產來求取生活所需的方式同日而語。   以宗教的立場而言,縰然出家人住於寺院而不與世俗接觸,也未能即身成就,只要每 日課誦不斷,為社會、國家、人類、世界眾生的幸褔祝願,已經功德無量。所以在《出家 功德經》裏說,一天出家也有無限的功德,何況是發了終生出家的宏願之人,因此,出家 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不是臨渴掘井式的急就行為,沒有必要在一生之中急求自了。   如果此生不了生死,尚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以彌陀的本誓願力,求生西方;一是以自 己的願力,累劫修行。只要信心堅固,願力不退,就可保證在修行的道上,一路前進,縰 然由於初發心的緣故,有時會信心不足、願心無力、修行不得要領,只要發願修行,嚮往 出離,出家也比在家牽掛更少,障礙更小。縰然不能夠保證未來生中永不墮三塗惡道,也 不會比在家身分者墮落的機會更多。 --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03.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438578.A.C23.html ※ 編輯: yaqqq (61.223.103.143), 03/31/2016 23:55:20

04/01 00:04, , 1F
非常感恩大德的這篇文章~南無阿彌陀佛!
04/01 00:04, 1F
文章代碼(AID): #1M_KFomZ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_KFomZ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