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僧寶不思議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9年前 (2015/03/18 14:29), 9年前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補充:──「出家僧」與「僧寶」之四句差別。 「破見」之過失,重於「破戒」之過失。 : 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 : 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 : 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 : 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 : 而供養者獲無量福。 : 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 出家僧與僧寶,二者具有四句差別: 1)是出家僧也是僧寶者:皈依三寶,心續中俱有現證滅諦、道諦功德,見道位以上之 聖者補特伽羅,如舍利弗、目犍連尊者; 2)是出家僧但不是僧寶者:皈依三寶,心續中俱有真實出家別解脫戒體,尚未入道乃 至入道後於資糧道與加行道,心續中尚未現證滅諦、道諦功德之凡夫補特伽羅。 3)不是出家僧但是僧寶者:皈依三寶,心續中俱有現證滅諦、道諦功德,見道位以上 之聖者補特伽羅,如文殊師利、彌勒菩薩; 4)不是出家僧也不是僧寶者:如石頭。 俱有真實別解脫戒體,具足正見、演說開示聖道利樂有情之凡夫僧,為隨順僧寶,雖 然其尚未現證無漏慧之滅諦、道諦功德,還不是正式具定義的僧寶,但是恭敬、供養 其表法幢相,由其演說開示聖道涅槃正路,領受修學,為能獲得真實利益之福田門。 : 正見比丘亦復如是,勝餘眾生百千萬倍, : 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 違反戒律的輕重,有「犯戒」與「破戒」的差別。毀犯禁戒,若是「犯戒」者為可悔 罪,尚未失壞根本戒體,如法依懺罪羯摩可恢復戒體;毀犯禁戒,若是「破戒」者為不可 悔罪,失壞根本戒體,無法恢復戒體,破戒之出家僧人須還俗。 另外補充:──「破見」之過失,重於「破戒」之過失。 .CBETA T11 No. 310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又大迦葉!四種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謂為四? 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業清淨、口業清淨 、意業清淨、正命清淨;而是比丘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眾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 ,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CBETA T1, No.1 《長阿含經》卷第十 (一二)第二分三聚經第八 「復有二法趣向惡趣,復有二法趣向善趣,復有二法趣向涅槃。 云何二法趣向惡趣?一謂毀戒,二謂破見。 云何二法趣向善趣?一謂戒具,二謂見具。 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謂為止,二謂為觀。」 ─────────────────────────────────────── 摘自:印順法師〈寶積經講記〉   再約持戒的善淨不善淨來說,先說不淨持戒。持戒是難得的,但淨見----正知正見, 是比淨戒更重要的。 凡是沒有清淨知見的,也就一定是破戒的了。如來說;「大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 ,實際是破戒的,而看起來好「似善」淨的「持戒」者。這是持戒比丘所不可不知的! 哪四種呢?一、「有一」類「比丘」,能「具足」受「持戒」法。對於有所違犯的「 大」罪,如波羅夷、僧伽婆尸沙等;「小」罪,如突吉羅等。在這大小一切「罪中」,都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心常」懷有「怖畏」,生怕犯罪而墮落。所以對「所聞戒法」, 都「能履行」,能做到「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經濟生活的「正命清淨」。 那可說是很難得的了! 但是這類「比丘」,宣「說有我論」。主張在生死輪迴,繫縛解脫中,有一生命主體 ,叫做真我,大我,不可說我等。由於宣說有我,與佛說的無我正見相違。這「是初」一 類「破戒」而「似善持戒」的。 這為什麼稱為破戒呢?依佛法說:『依法攝僧』,『依法制戒』;戒是為了令人隨順 正法,趣入正法,與正法相應而安立的。如思想、主見,根本違反了空無我性的正法,那 一切都與法相違,也就不成其為戒了。而且,戒(梵語尸羅)是清涼義。而取我著相,為 戲論分別根源,一切煩惱熾然所依止。如來說依戒而定而慧而解脫,為如來制戒的根本意 趣。從這一根本立場來說,有我論者所持的淨戒,不能依此而解脫,不能依此而得清涼, 所以也就是違犯如來的清淨戒了。   二、「迦葉!有一」類「比丘」,能「誦持戒律」,熟悉律部的開遮持犯,「隨」律 典「所說」而實「行」。這是持律的律師了,比上一類比丘更難得!而且,他也不宣說有 我論。可是內心的「身見──(我見)不滅」,一切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能持戒,我能 清淨持戒,我是怎樣,我要怎樣。這樣的比丘,即使不說有我,而思想行為一切依我見而 行,「是名第二」類「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三、「有一」類「比丘」,不但「具足持戒」,而且慈心廣大,不止如上的自利了。 但同樣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取眾生相而行慈心」,是凡夫的『眾生緣慈』。由於 取著我、人、眾生相。所以「聞一切法本來無生」,無我相可得,無法相可得,就會「心 大驚怖」,以為非佛所說,而進行誹毀甚深法義。像這類比丘,「是名第三」類「破戒比 丘似善持戒」。   四、還「有一」類「比丘」,持戒精嚴,能「具足修行十二頭陀」法。頭陀是梵語。 是抖擻的意義,這是過著極端刻苦生活的稱呼。十二頭陀行中,衣著方面有二:但三衣、 糞掃衣。飲食方面有四:常乞食、不餘食、一坐食、節量食。住處方面有五:住阿蘭若、 塚間坐、樹下坐、露地坐、隨地坐。睡眠方面有一:即常坐不臥。這樣的苦行頭陀,而心 中「見有所得」,以為有法可得,實有法性可證、違反了性空不可得的正法。這樣,「是 名第四」類「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從這四類來說,凡是取相、著有、執我、立我的,他們的知見,與世俗甚至與外道一 致的,那不管他怎樣持戒,也就是破戒,違反如來戒法的真義!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6660180.A.2EA.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3/18/2015 15:25:29

03/18 15:36, , 1F
唯識學的真我和文中有一類比丘說真我 有我,是差在自性嗎
03/18 15:36, 1F

03/18 15:55, , 2F
若由假必依實的概念,佛教中部派佛教找到五蘊的續流、或
03/18 15:55, 2F

03/18 15:56, , 3F
第六意識為補特伽羅(我)的事例,佛教中唯識學派以第八
03/18 15:56, 3F

03/18 15:57, , 4F
阿賴耶識為補特伽羅(我)的事例,這是依於自性實有成立
03/18 15:57, 4F
補充:──「聖者補特伽羅」與「凡夫補特伽羅」 : 所獲功德正等無異。如是四類聖凡僧寶, : 利樂有情恒無暫捨,是名僧寶不思議恩。」 補特伽羅為具有心識之士夫。補特伽羅俱有五蘊或五蘊的隨眠(無色界的有情, 沒有粗分色蘊,而有色種習氣依存於心識中,當投生下二界時,色種習氣產生下 二界的色身)。 補特伽羅包含佛與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包含菩薩聖者、緣覺聖者、聲聞聖者、六 道異生凡夫眾生。補特伽羅是總,一切有情是別。 聖者補特伽羅,例如:補特伽羅佛聖者、補特伽羅菩薩聖者、補特伽羅緣覺聖者、 補特伽羅聲聞聖者。 聖者補特伽羅「周遍是」正式具定義的僧寶(心續中俱有 現證滅諦、道諦無漏功德,見道位以上之補特伽羅)。 凡夫補特伽羅,例如:六道有情中,心相續未證得滅諦、道諦功德之補特伽羅。 凡夫補特伽羅「不周遍是」凡夫僧寶。隨順僧寶之福田門 凡夫僧,是皈依三寶,心續中俱有真實出家別解脫戒體, 尚未入道乃至入道後於資糧道與加行道,心續中尚未現證 滅諦、道諦無漏功德之凡夫補特伽羅。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3/18/2015 22:45:40

03/18 23:05, , 5F
謝謝c大
03/18 23:05, 5F
文章代碼(AID): #1L2HjKBg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L2HjKBg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