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大家或一般民眾信佛教的目的是什麼呢?

看板Buddha作者 (逝)時間8月前 (2023/08/23 15:17), 8月前編輯推噓16(16055)
留言71則, 11人參與, 8月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todao (心裡有數)》之銘言: 其實有一些出世的體悟都是很不錯的。剛開始也不必講太多細節。 這裡仍在您的文章後面續貂一點。 首先是關於「前世今生」連續體。 佛教既講無我,又不落斷滅見(人死燈滅論),這個說法確實易讓人困擾。 但其實真不要說什麼前世今生的, 剛出生嬰兒時期的你,在嗎? 你有記憶嗎?你能說沒有那個時期嗎?可是它真的有嗎? 小時候的你在嗎?或許還依稀有點記憶?但摸得著抓得到嗎? 當然未來的「你」也不用說了也不知何去。 至於要說當下,當下細拆,每分每秒其實都在變化, 只是我們感覺不夠細而已。 因為說「活在當下」很容易有人誤解成當下放縱不管過去不管未來, 所以這個熟語得稍稍解釋一下。 確實專注關照當下精勤努力,不要在乎過去有啥,是應該的, 也正是「活在當下」的正面解讀。 只是縮短的術語容易被誤用,所以贅言幾句。 再來, 佛教裡面會強調有幾種「我見」都要被否定,這包括許多大哲學家的見解。 「色是我」「色異我」「色在我中」「我在色中」 第一個否定的就是唯物哲學: 「我就是這堆原子分子細胞腺體神經網路的合體」。 這堆東西並不是不會變的,相反,每分每秒都在變。 當然有些一期不變的DNA編碼但也有突變發生。 那麼說我不是這身體而是另外的靈魂、 可「我」的感知離了這身體的種種也根本沒得說。 (無色界天人是否有細微色身在後來起了爭論,姑且不提。) 那好吧,「我」是身體與某些別的東西的結合體,身體是我的一部份? 佛教也否定這看法。 最後說「我」是身體中的某些成份組合,也許不含指甲頭髮等等?也不是。 同樣地「受是我」「受異我」等等也被否定。 (能得知「我」就是因為有感受?或者有異於感受的我?都不是。) 最終是徹底否定五蘊和合的一切,指出這些都只是生滅變化的無常。 但,對於未解脫的個體來說,我執仍然是在的。 我們觀察他者,可以一派輕鬆說生生死死不過就是自然。 可是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乃至自己本身呢? 生命這個負熵系統的秩序是不斷破壞其他秩序製造正熵而來, 可是能下定決心中止這個恐怖的執著嗎? 這也是因此至少就世俗層面來說,我欣賞讚歎耆那教。 不同於那些教導生命本能教導「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教導「長生」的, (也無意否定這些:畢竟生命就是這樣,發揮生命之美走向超人也是正常) 耆那,「勝己者」,卻讓生命意志向生命本身提出最深的抗議。 走向這層是真的相當不容易的! 但,這是建立在有你有我有一切的觀察之上,見到這一切是必然的悲劇。 有沒有超脫之路? 可以試著練習打坐,然後觀察自己的呼吸,這很有趣。 依照有部的說法,每一個心念都會產生十大地法, 這當中有三摩地,也就是相對於散亂的專注力。 平常我們都專注在外緣:天變陰了,天上打雷了,身體濕濕黏黏的等等。 但當我們反過來關注「自己」呢? 把主體本身變成一個觀察對象一個客體呢? (這當然不是說自戀照鏡子那種,不過那也算一種只是不夠細) 觀察自己的呼吸,帶點想像力, 感覺到氧氣進入鼻腔深入到身體各部,產生熱能等等, 自己的身體就好像一座大城市, 而空氣就像是補給車或貨車把一堆物資運送近來。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613.htm 這樣去專注在內在,會發現某些不同的視角,不同於平常的「我」的視角。 不過當然光是打坐練呼吸這也是共內外道的也不是佛教獨有。 之後還要加上靜慮審思(但不是刻意思考)。 這很微妙就先不多說。 只是說,藉由某些訓練,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逐漸脫離這個「我」。 但之前大陸有個傢伙說,他學(南傳)禪(他已瞧不起北傳)學了半天, 只學到了人格解體。 這是很可笑的。這是他根本不知道修行的目的何在才搞出的蠢事。 首先第一步當然要觀察到這個世間的苦與集, 如果只是抱著「我要治療我的焦慮然後讓我變更健康」來學禪, 不知求斷煩惱, 結果是生大恐怖自以為人格解離了不想再修了想過平凡人生活了, 這還真是「不驚不怖不畏」的相反,愛樂顛倒夢想而對究竟法驚怖畏了! 最後扯點題外的。 耆那教與佛教本質都是出世間法這當然不用說。 與之相反的當然有印度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 有出世的說教但都相信要在世上有一定的對應。 這當中,韋伯特別提及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雖未必全合史實,但不妨充作類似理想氣體般的理念型來述說。 傳統天主教教導人們要安貧, 但基督新教企業家們卻在「天命」(calling)的概念下, 自己過著節儉勤樸的生活,卻不斷努力累積資本以求「榮耀上主」。 這是一種很強大的宗教意志。 雖說真實的歷史是個多面體,不像韋伯說的那麼單一, 但確實當時創造資本主義與工業時代是有許多這類人物。 不過諷刺的是,如同韋伯後來所說, 這些傢伙給後世帶來的卻是個鋼鐵的牢籠(iron cage這是英譯的傑作)! 另一方面, 先不論倖存者偏差, 我們看到的歐美成功,其實更是大數據下的圖樣, 背後有多少膽大的失敗冒險的腐屍是被遮蓋在樹蔭下的。 這似乎反而體現了某種程度的「無(個體)我」? 不過說由集體意志不顧個體生命而開闢出時代, 或許早在中世紀歐洲,那些騎士就已經在火與劍中不斷歷練了。 這反而有如印度教所謂的「業瑜伽(karmayoga)」: 生命不可能不造業,從而只能在造業當中完成更高的目標。 但當然印度人未表現出歐美式的剛健, 卻仍有其柔韌的力道令歐美有識者不得不佩服。 而大乘菩薩道或許也該有這種精神。 實踐中當然會遭遇到許多惡意,嘲諷。 「你信佛還這麼貪?」「佛菩薩哪會保佑你!哈哈!」 甚至實踐中都必須知道失敗的後果,知道要面臨自己的末路。 可即使這樣還是精勤地走下去,奮發努力直到倒地的那一刻。 這是我對大乘菩薩道的一點想法。 --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r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51.2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92775059.A.ED0.html

08/23 16:22, 8月前 , 1F
謝謝,學習了
08/23 16:22, 1F
補充一點。 其實說煩惱是自己腦補,或許太看輕煩惱了。 生命的根本煩惱: 生命意志的衝動,包括想延續自己的生命、想繁衍, 這些都不是「腦補」而是累世習氣與生俱來。 (順便批評一下某些論述會誇讚嬰兒, 這我很不以為然。 嬰兒一被生下就已具有與生俱來的獸性了,並不比成年人高級到哪。 差別在於成年人有可能培養得更陰險也可能更善良更能對抗獸性。 不過「獸性」也不全然是否定性的:一部份道德也是高級的獸性。 總之至少生命層級上嬰兒沒啥好誇讚的,頂多與小動物差不多。 至於只是因失去了青春而妄想嬰兒,那則屬幼稚了。) 要對付這些根本煩惱, 包括餓了想吃(是延續生命的本能)、 痛了強烈不快、 乃至生殖衝動所造成的企圖刺激某些神經以求快感 (先排除感情需求,則這種衝動確實是很機械的, 讓我們就像不自由的被程式設定死了的狀態般不自主。) 或者像你文章中也舉的例子, 見到五蘊和合的美妙假身而產生貪求。 這些, 如果不經過禪定等訓練, 則「人這動物」是不容易超越這些的。 不過人界出生者當然也有傾向之別。 有些傢伙的娛樂就更偏向思索抽象理論或解題的快感, 有些傢伙則更耽溺在原始慾望中。 我會傾向認為, 為了思考問題而痛苦者 會比起耽溺在感官慾望而「知足」者有深度, 可能已有無色界天的根柢, 這反而不是「腦補」的煩惱, 至少其所耽溺的層級高過低俗。 「痛苦的蘇格拉底」畢竟是高過「快樂的豬」的。 (不過順帶提,雖無文獻證據, 但我個人傾向相信人界並不到感官慾望之極致。 換言之,某些欲界天的天神其感官墮落可能更勝過人類, 只是他們力量也強過人類而已。 說愈高層級的天人欲望愈清淺, 我傾向覺得那是色界天以上才成立。) 沉浸在深度哲學思考,此歐洲之所以興。 (但當然還輔之以既有道德約束卻又血腥暴力的騎士道) 這種深度腦補(但當然不是隨意腦補)其實是有意義的。 不過很辯證地,這樣的深度卻也可能加深了痛苦。 有可能是比單純過普通動物生活還更痛苦。 而佛教,或者說至少《阿含》的訓練, 是要把這些都超越了的。 順帶提,其實有些東西在《阿含》或《尼柯耶》中也並沒有說清楚。 這也是後來部派爭論的原因之一。 巴利文獻《清淨道論》其實也有多出的或自行解釋的內容。 要比較的話,梵語文獻甚至經翻譯的藏語漢語文獻位階也未必不如人。 南傳本位的聳人聽聞的說詞未必可信。 但要吵架也沒意思。選適合自己的法門去認真修就好。 我覺得是有些東西本來就未必能光用文字說清楚, 但又不得不依文字, 所以一方面讀文獻一方面自行體會,應該是這樣吧。 ※ 編輯: khara (111.249.50.109 臺灣), 08/23/2023 18:50:18

08/23 21:17, 8月前 , 2F
其實我個人不反對後人對佛經進行解釋,甚至解釋到跟原來佛
08/23 21:17, 2F

08/23 21:17, 8月前 , 3F
經教義不同都行,同時希望能講清楚那是自己的解讀,而不是
08/23 21:17, 3F

08/23 21:17, 8月前 , 4F
藉佛之名來包裝,讓後人誤以為是真佛經
08/23 21:17, 4F

08/23 21:18, 8月前 , 5F
像您這篇就感覺很好,讓人有更多啟發,謝謝
08/23 21:18, 5F
說得很好。 確實論著衍伸與偽託二者有別,甚至修行心得也未必只有佛家可言,一切皆可觀察。 不過稍稍贅言一點, 一則考據論斷未必那麼容易,而不是像一部份人板上釘釘般說得那麼死。 二則還有一部份涉及神秘主義的體悟, 這就未必屬於「理性主義」的範疇(但也未必相斥)。 三則,當代西方詮釋學與語言學的發展都可以拿來作借鏡。 像是很多話語要放在特定脈絡語境中看 而不可孤立解讀(一部份佛教部派爭論亦因此)。 從不同的角度品味《阿含》,會有不同體悟。這點相信您也懂的。 總之讚歎您能對出世間法感興趣。找您適合的法門入手即可。

08/23 22:51, 8月前 , 6F
南無觀世音菩薩
08/23 22:51, 6F

08/23 23:11, 8月前 , 7F
我覺得這都是鑽牛角尖到一般人聽不懂的說法啦 人體細胞每
08/23 23:11, 7F

08/23 23:11, 8月前 , 8F
天都在更迭 每七年完全更新一次 你會說七年後的你不是你嗎
08/23 23:11, 8F

08/23 23:11, 8月前 , 9F
?捨靈魂說又搞識出來 結果講的也是差不多的東西 難怪在印
08/23 23:11, 9F

08/23 23:12, 8月前 , 10F
度會被印度教吞掉 辯法輸就整批被帶走
08/23 23:12, 10F
是啊是啊不必鑽牛角尖。 反正生而為人你能過爽日子何必在乎一切生命的苦?何必在乎過去未來?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真是無謂。呵呵!

08/24 00:49, 8月前 , 11F
樓上為什麼這麼憤慨
08/24 00:49, 11F

08/24 01:04, 8月前 , 12F
不是你 = 無常 = 無所有權。
08/24 01:04, 12F

08/24 01:04, 8月前 , 13F
n大,人遇到逆境時會難受,所以憤怒也是常見的一種表現方
08/24 01:04, 13F

08/24 01:04, 8月前 , 14F
式。對p大來說,我們講的東西因為難以理解,這就是逆境,
08/24 01:04, 14F

08/24 01:05, 8月前 , 15F
所以質疑為何不直接按他習慣的靈魂說來走,並為識的概念感
08/24 01:05, 15F

08/24 01:05, 8月前 , 16F
到憤怒
08/24 01:05, 16F

08/24 01:06, 8月前 , 17F
是你 = 相續 = 有使用權。
08/24 01:06, 17F

08/24 01:07, 8月前 , 18F
但其實識跟靈魂不是同一個概念,所以像這種情形我會請他重
08/24 01:07, 18F

08/24 01:07, 8月前 , 19F
看,能看懂就好,真看不懂也沒關係,因緣還沒到而已
08/24 01:07, 19F

08/24 01:08, 8月前 , 20F
生命 = 無所有權 + 有使用權。
08/24 01:08, 20F
B大的公式描述得甚佳! 生命就是個陷入不斷相續卻又無法自主偏偏又會為此煩惱的困境。 這些講有我無我都是為了切入這困境的核心而來的。 懂的人自然會懂。

08/24 01:09, 8月前 , 21F
就我的理解,憤怒跟求助是一體兩面的表現,而我幫不了他,
08/24 01:09, 21F

08/24 01:09, 8月前 , 22F
我沒把握能講到他懂,所以只能請他重看了
08/24 01:09, 22F

08/24 01:49, 8月前 , 23F
說到憤怒,大家有感覺兩版好像常常有版友狀態都蠻憤怒的嗎
08/24 01:49, 23F

08/24 01:50, 8月前 , 24F
感覺火氣頗大、在生活中忍很久一觸即發之類的XDDDD
08/24 01:50, 24F

08/24 05:12, 8月前 , 25F
大概是在修“忍辱”時都只是強壓較多,因此學佛必需透過深
08/24 05:12, 25F

08/24 05:12, 8月前 , 26F
入經教老實修行落實在生活中,才能得到真實受用。沒做到就
08/24 05:12, 26F

08/24 05:13, 8月前 , 27F
是還沒真懂,遇到境界還會生煩惱,就證明還有執著沒放下,
08/24 05:13, 27F

08/24 05:13, 8月前 , 28F
真看破沒有不放下的。
08/24 05:13, 28F

08/24 19:39, 8月前 , 29F
謝謝n版友立馬幫我演示第二種我覺得在板上似乎也很常見的
08/24 19:39, 29F

08/24 19:39, 8月前 , 30F
特質XD 就是,大家在提供一些意見(或指點好了)的時候,
08/24 19:39, 30F

08/24 19:39, 8月前 , 31F
真的都是自己做得到的狀態或真實的心得嗎@@
08/24 19:39, 31F

08/24 19:40, 8月前 , 32F
還是在講的時候也有一點在說服自己的味道(?
08/24 19:40, 32F

08/24 21:51, 8月前 , 33F
有時候一個道理自己已經能體悟,但體悟不等於完全做到
08/24 21:51, 33F

08/24 21:51, 8月前 , 34F
。譬如說「照見五蘊皆空」,我已經體悟五蘊是空,但受
08/24 21:51, 34F

08/24 21:51, 8月前 , 35F
到無始劫來的習氣影響,沒辦法像觀自在菩薩一樣行「深
08/24 21:51, 35F

08/24 21:51, 8月前 , 36F
」般若波羅蜜多,完全應用出來,還行「淺」而已,儘管
08/24 21:51, 36F

08/24 21:51, 8月前 , 37F
如此還是會跟別人分享心得,分享的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
08/24 21:51, 37F

08/24 21:52, 8月前 , 38F
,不斷薰陶自己阿賴耶識中的菩提種子,這樣一來遲早會
08/24 21:52, 38F

08/24 21:52, 8月前 , 39F
有成就的一天。
08/24 21:52, 39F
確實不容易啊!有時候似乎稍稍觸及真實,卻又無法轉識成智。 仍得精進努力。

08/25 06:25, 8月前 , 40F
阿彌陀佛,感恩 c菩薩,末學也是盡自己的能力在學習“如
08/25 06:25, 40F

08/25 06:26, 8月前 , 41F
何修法布施(?)” 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觀機正確,但也不忍佛
08/25 06:26, 41F

08/25 06:26, 8月前 , 42F
法被誤解為迷信權威,就懂多少說多少。
08/25 06:26, 42F

08/25 16:09, 8月前 , 43F
觀呼吸,配合楞嚴經的觀音耳根圓通章心法會很加分。
08/25 16:09, 43F

08/25 16:09, 8月前 , 44F
是一個證法身的指南了。
08/25 16:09, 44F
感謝提供修行經驗心得。 《楞嚴》相關爭議姑不論,至少作為修行心得來讀也是很有趣很有助益的。 。 ※ 編輯: khara (114.37.212.55 臺灣), 08/25/2023 21:50:23

08/26 03:50, 8月前 , 45F
末學會建議讓自己心平靜下來再看文章和討論,越是重要的事
08/26 03:50, 45F

08/26 03:51, 8月前 , 46F
就越是不應該心浮氣躁。
08/26 03:51, 46F

08/26 03:53, 8月前 , 47F
記得老和尚有說過,人有多少種煩惱就有多少種定,有人在某
08/26 03:53, 47F

08/26 03:54, 8月前 , 48F
方面較有修為,不代表全部見解就比較正確,理性討論也是互
08/26 03:54, 48F

08/26 03:56, 8月前 , 49F
相成就的必經之路。
08/26 03:56, 49F

08/26 10:01, 8月前 , 50F
南無阿彌陀佛,受教了
08/26 10:01, 50F

08/26 12:38, 8月前 , 51F
回c大,球評不見得會有球技,這真的是老實話。
08/26 12:38, 51F

08/26 12:41, 8月前 , 52F
健身領域博士,不見得身材就能練的非常好。
08/26 12:41, 52F

08/26 12:43, 8月前 , 53F
真修行畢竟是硬功夫。
08/26 12:43, 53F

08/26 12:45, 8月前 , 54F
以我自身為例,解門到一個程度,會很清楚知道一件事。
08/26 12:45, 54F

08/26 12:46, 8月前 , 55F
觀念知道了,不得受用。
08/26 12:46, 55F

08/26 12:46, 8月前 , 56F
不得受用,因為行門不夠力,硬功夫沒有基礎。
08/26 12:46, 56F

08/26 12:47, 8月前 , 57F
網路上多半都是在解門上研討,行門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08/26 12:47, 57F

08/26 12:48, 8月前 , 58F
行門不夠力,說得天花亂墜,該怎麼生死輪迴還是怎麼輪迴.
08/26 12:48, 58F

08/26 12:49, 8月前 , 59F
硬功夫,考驗的是自己的習氣毛病問題,不容易阿。
08/26 12:49, 59F

08/26 12:51, 8月前 , 60F
解門有解門的重要,但時間真的要多花在行門。
08/26 12:51, 60F

08/26 22:30, 8月前 , 61F
行們跟解門是相輔相成,很多時候,
08/26 22:30, 61F

08/26 22:31, 8月前 , 62F
必須行門有到程度了,才有辦法理解更深的解門。
08/26 22:31, 62F

08/27 06:26, 8月前 , 63F
解門是第一步,沒有解無法行,行到什麼程度唯有自己最
08/27 06:26, 63F

08/27 06:26, 8月前 , 64F
清楚
08/27 06:26, 64F

08/27 06:27, 8月前 , 65F
解跟行就像文殊、普賢,兩個都重要,但是有次第的。
08/27 06:27, 65F

08/27 11:08, 8月前 , 66F
解而後行而後解而後行...
08/27 11:08, 66F

08/27 11:09, 8月前 , 67F
行到更深的地方,見解也會更深
08/27 11:09, 67F

08/27 11:11, 8月前 , 68F
常看到很多說得天花亂墜的,實際的行為不忍卒睹,
08/27 11:11, 68F

08/27 11:13, 8月前 , 69F
那樣就變成只是來佛版「說嘴」而已。
08/27 11:13, 69F

08/27 16:19, 8月前 , 70F
末學聽到的是,有人根性適合先放下,有人根性適合先看破,
08/27 16:19, 70F

08/27 16:19, 8月前 , 71F
因人而異。即是因材施教。
08/27 16:19, 71F
文章代碼(AID): #1avRAJxG (Buddha)
文章代碼(AID): #1avRAJxG (Buddha)